发表于 2018-11-19 00:11 IP属地:未知
查看 30.6W | 回复 24
【2018广州车展】国际车展场内的不同声音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未能忘掉你容颜

如果你能看到我如此直率的坦白
就来回应一下呗
寻人的部分就先到这里为止吧。感谢爱卡的垂青,混到了2018广州国际车展的入场券。在完成记者团任务之后,百无聊赖地在场馆内闲逛时,却发现在各大车厂云集,争红斗艳的大舞台上,有着一小撮不一样的声音。那就是改装车文化的展示厅,在B馆的负一楼里等候着。同场的还有电动车型和一些特种车型的展示。
一如既往密集的人流,也是我转战B馆的理由之一。
本意我想拍的是那个三楼豪车的指示牌

。。。。。下面进入正题吧:名词解释:“痛车”文化,从日本开始兴起的一种改车形式。对于ncg文化出口大国的霓虹人来说,万物皆可萌。又怎么会放过汽车如此好的载体呢?“痛车”一词源于语境里“让眼睛生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刺眼,辣眼球”,在不好此道的人看来,效果的确拔群。
改装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彰显自己,飞扬个性的手段。而随着霓虹“宅”文化的普及化,将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的插画,在自己的爱车上展示,获取别人的关注,或者就是“痛车”改装产生的原点。而相对于性能改装,痛车的好处是私人定制化的个性展示。不同的卡通人物,不同的优秀画师,不同的设计原图,还有更换方案的便利性,定制样式的自由度高,都是痛车改装的优点。
知名的硬件改装厂就那么几家,成熟的改装方案千人一面。在彰显个性的需求上都远不如“痛车文化”来的炫酷。
先抛开国内对于车辆外观的管理条例来看,我自己是挺喜欢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的。起码比锯短半截排气管,在三更半夜烧胎放炮的所谓性能改装要讨人喜欢的多。

除了铃音和吾王之外。。。。。完全没认出几个人物,看来我也老了。。。。
砸图。。。。。
继续砸图。。。。。
车展里唯一一次的自拍

,是跟我的dream car,mini。更别说是这样另类风格的mini了,今天朋友圈里才看到有人说开mini的都是傻瓜,这车既不舒适,又不够钢炮。。。。。我一笑而过,那是他太务实了吧?
车展回来的路上,在珠江新城的红绿灯前,偶遇几台改装车拼起步。某台宝马加油过猛,后轮打滑甩尾,差点出事。。。。回家记得多烧几柱香。
等我研究一下,怎么把轮毂拆回家先~
[
本帖最后由 明明开十年 于 2018-11-19 01: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