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车变成木箱子
----------自己动手做隔音
吃完音响套餐之后,下一个愿望是……开车在140km/h速度下巡航的感觉就象在一个木箱子里,一切噪音在箱子外,箱子里只有我和我的朋友、我和我的音乐。
在汽车当中,无论是豪华车还是经济型车,无论是新车还是旧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车辆噪音的问题。车内噪音的高低目前已经成为评判汽车豪华程度的重要指数之一。以前,汽车噪音只能在生产线上加以解决。通过对隔音工程的观察和实践,车主自己动手做简单的隔音是完全可行的。
难度:较难
所选车型:夏利2000(原车型为系出名门的丰田ECHO,性能优越,但由于成本所限,噪音较大)
动手之前,我们应该准备必要的隔音材料和工具。
工具:螺丝刀、扳手、剪刀、电吹风
材料:减振隔音板、隔音棉、板状隔音棉、膨胀胶
所需费用:
1、减振隔音板,1X1米,2MM厚,有背胶。120元/块。需要4.5-5块。
2、G400型吸音棉,0.8米宽,100元/米,需要5-6米。用于室内。
3、板状吸音棉,1X1米,1CM厚,60/块。需要2块,用于后座后面和填一些空腔。
以上材料全部为环保材料
4、石棉吸音棉,1-2块,用于发动机仓和防火墙。
注意事项:石棉吸音棉对人体有害,施工时要准备一双橡胶手套。
汽车隔音主要在汽车的三个部位:发动机舱、驾驶室和后备箱。
发动机舱,主要隔音部位是机器盖和防火墙。
机器盖面积很大,但并不难办。先用报纸以凹进去的棱为界按着盖的形状剪一个模型。注意不要超过机器盖与玻璃下面流水槽之间的密封橡胶条。否则下雨或洗车时,隔音棉会吸水的,到时盖太重打不开,可别说我没提醒。
按模型剪好隔音棉后,揭开背胶,开始贴,并压实。最好请人帮你扶着机器盖。这样,你的隔音DIY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防火墙的隔音比较复杂,主要是管子多,空间小,不好下手。首先必须把车升起来或找条地沟。然后就到车下仔细观察,比划着大体形状进行裁剪。块不能太小,不然很容易脱落。贴好后,发动机舱里的隔音就完成了。
驾驶室,主要是四门、地板、后排座椅下面和靠背后面。最好使用环保材料。
首先把四个车门的内饰板拆下来。打开车门,拧开两个螺丝,一个在门把手上,一个在手扣里,把手扣也取出来。前门还有三个塑料的螺丝,拧松后可抠出来。然后,从板的下面开始(你可以摸到内饰板与车门之间有条缝)向两边,用力抠,里面全是塑料卡子。全部卡子松了后,向上抬,把电线拨下来。注意不要丢了卡子。
把内饰板上的密封胶条取下来,先按板子形状剪隔音棉。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手抠处要开个洞。二是突出来的地方要让开,如制振块(海绵块样的东西)。然后准备液体胶水,如3M的罐装喷剂型的胶水,大约要100元左右。在内饰板上喷上胶水,把吸音棉贴上就可以了。
然后还要在四个车门的内部装上减振隔音板。先把门上防尘塑料布揭开,然后从门外侧粘贴隔音板,粘之前要用电吹风加热。考虑到门内的防撞钢梁的位置和一些突起的地方,所以每块小一点没关系,贴紧密了就行。隔音板贴好后,用手敲敲,可以明显地听出声音的变化。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别看车的外表十分光滑的,但里面到处是毛刺,一不小心就把手搞破了。
待四个门内和内饰板都贴好后,就可以装上车了。装上时要从上到下,卡子要对准门上的眼儿。还要注意后门小窗的橡胶条应是压在内饰板外面的。
地板的隔音是比较难做的,主要难在要拆椅子。
前座椅有四条螺丝与车底相连。把椅子腿上的塑料装饰拆下来就看见了。螺丝拆下来后,前座椅就可以抱下来了。下面要把前座中间的扶手箱拆下来。扶手箱的后杯槽里有一个螺丝,前面是用两个卡子与车底相连。把螺丝拆了,就可以取下整个扶手箱。之前要把档把拧下来。
接下来是拆后座。坐垫从前面一抬就下来了。后保险带要从坐垫上的洞里退出来。靠背有三个螺丝与车底连着的,拧下来,向上抬就行了。
最后就是把地毯整个取下来。这之前,要把四个门下面的迎宾踏板取下。取下的方法是从踏板向车里面的边靠B柱的接头处开始往上抠。地毯钩在塑料卡子上,两边是用螺丝与车底连着的,把上面的塑料盖抠下就可以拧下来了。
地毯取下后,可以看到背面粘有破棉絮状的原厂吸音材料,地板上还有四块可以拿下来的制震块。
下面的工作就是要把地板上贴减振隔音板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把地板上面清理干静。要根据地板上的突起、平面和凹进去的地方将隔音板剪成条、块。把地板上贴个密密实实的。弯度太大的地方就用电吹风加热一下。
粘贴四边时尽量往缝里和地毯下面铺,但要让开中间部分一个椭圆型的铁盖。那是汽油滤清器的盖。
当整个地板下面都贴满了隔音板后,如果你还想再强化一下隔音效果,可以再整个铺一层隔音棉。当然,由于是车内,最好用环保型的,而且这种隔音棉比较薄,不会使地板厚度增加太多。但要注意,驾驶员脚下靠前的部位最好不贴,否则脚下三样就踩不到底了。
后座椅靠背后面只有一块黑色塑料板与后背箱隔开,几乎是没有任何隔音作用的。这时就用到了板状隔音棉。按靠背与后备箱之间的空间大小剪裁隔音棉,然后立在靠背后面。余下的边角料塞到后轮的轮弧上面的缝里,可以有效阻隔来自后轮的噪声。
后备箱,主要是盖子、地板和两侧的铁板。
后背箱盖可以用阻尼隔音板先贴一层,再用石棉隔音棉贴一层。
铺后备箱地板时,要先把备胎取出来,再把两侧的黑色内衬拆下来,在钢板内侧粘上阻尼隔音板。如果还觉不够,在隔音板上再贴一层隔音棉。
到此,隔音DIY算是完成了。说了这么多,可能会使大家觉得很难,其实并不难,只要勇于动手,一定会取得成功。
专家特别提示:要选择天气好的时间施工,最好选择在室内进行。整个施工过程时间很长,一般3到4个熟练工人要6个小时左右完成,自己动手一定要分步进行,可分为发动机舱、车门、驾驶室地板、后备箱。每一部分逐一进行,这样就不会耽误使用车辆,其中驾驶室地板需要时间最长,基本要一天的时间,其余部分半天时间即可。
测试:
隔音做完后,本刊编辑部在北京回声俱乐部的协助下进行了专业对比测试,参加测试的车辆有一辆未做隔音的金色2000、一辆按照本文工艺做过隔音的白色2000、一辆做过美国大能专业隔音的绿色2000。我们使用专业仪器对驾驶室内的噪音进行了测试,测试路线选在新开通的京承高速,由于车少路好,路面噪音和其他车辆的噪音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车主感受:
一、来自发动机的声音变小了。虽然夏利2000所用的8A发动机声音本来就很小,但它有一种高频的声音,对于像我这样对高频声音比较敏感的人,是很令人烦的。隔音后,发动机的声音变小,而且高频的声音基本被隔除了,发动机声音显得很沉稳。3档拉到70,也不会有太多感觉。
二、风噪明显下降。经与未做隔音的车进行比较,在50公里以下时,两车没有多大区别。说明夏利2000在中低速时风噪抑制的比较好。在50-90公里时,两车风噪都有所上升,但做了隔音的上升不大,未做隔音的上升较多。到了90公里以上,差别就相当大了。做了隔音的,听到的风声是柔和的“刷刷””声,而没有做隔音的是“呼呼”的刮风声。到120公里,发动机在3000转左右,由于做了隔音,原本淹没在风噪声中的发动机声,在车内可以隐约听见了。
三、感觉音响声音干净了很多,可能是消除了很多共震的原因吧。
编辑感受:
亲眼看着这辆车被拆得七零八落,再看着他被一点一点的武装到牙齿,真想马上感受一下他的变化。扭动钥匙,发动,怠速。顿时感到明显的差异,绝想不到发动机就在我前面几十厘米处,我和他之间仿佛有一道木墙,高频噪音被阻隔了。车子开动后,路面噪音开始明显,发动机声被淹没在坑哇不平的颠簸声中,明显感觉这项隔音工程对路噪的解决并不彻底。
驶入四环,很快就上了京承高速,80、90、100、140,随着速度的不断攀升,风噪占了主导地位,主观感觉与未做隔音时比较噪音明显变小,说明这项工程对风噪效果明显,就连以前被隆隆的风声掩盖着的发动机轰鸣声也能清晰的听见。我与风之间仿佛也隔着木墙,在140km/h的速度下巡航的感觉就象在一个木箱子里开车,一切噪音在箱子外,箱子里只有我和我的朋友、我和我的音乐。
个人认为:此种隔音方法对发动机噪音、风噪及其他外界噪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怠速和高速状态下效果明显,但对路面噪音的解决有欠缺。
测试数据:
金色 白色 绿色
0 km/h(怠速) 46.8db 40 40.1
40 60 59 59.1
60 63.8 63 62.8
80 67.3 64.9 65
100 70 66.4 67.8
120 75 69.4 70.4
130 — 71.5 71.3
140 — 75 72.4
150 — — 74.3
数据分析:总体来说做过隔音的车要比为做隔音的车要安静,而且怠速和高速状态效果更加明显。手工隔音的效果与大能隔音差不多,甚至于在中低速情况下是优于美国大能的,但是到了每小时130公里以上时,大能隔音显示了其专业水准。不过这种超高速行驶的机会是不多的,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所以以两三千元的价格对比八千多元的美国大能,显然是物有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