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02-22 12:3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3.5W | 回复 19
张祥前 中子聚合裂变能可能是自然界最强能源
1
中子的概念是由卢瑟福提出的,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证实的。
中子质量为
1.6749286 ×10-27千克(939.56563兆电子伏特),比质子的质量稍大(质子的质量为1.672621637(83)×10-27千克),自旋为1/2。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粒子,可通过弱作用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平均寿命为896秒。中子遵从费米-狄拉克分布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以往曾经将中子列为基本粒子的一员,但是标准模型理论认为,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构成,所以它是个复合粒子。
我认为夸克理论纯粹是胡扯,而中子就是由质子和反中微子、电子构成的。
电子和反中微子围绕质子高速旋转,由于在极小的空间范围内运动,人类无法观察者到电子在质子上面的旋转运动,电子的运动也可能是不连续的。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而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系统。
不稳定原子核里的中子可以像自由中子一样衰变。但是,中子衰变的逆过程也可以发生,即逆β衰变。质子可以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性中微子:
质子还可以通过电子俘获转变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中微子。
我们人类经常利用的能源是化学能,化学能来自于原子外层的电子运动轨道的升高和降低,电子轨道上升就吸收能量,降低就释放能量。都是辐射或者接受电磁波来实现的,本质上是通过空间的波动来吸收或者释放的。
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比化学燃烧释放的能量更加巨大,是因为原子核中的质子、电子、中子等在更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由于中子系统比原子核系统更加小,在中子破裂和聚合活动中,会释放比原子核更加强大的能量。
自然界中,物体粒子的运动空间范围越小,能量就越集中,粒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比如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速度就快,而行星围绕太阳旋转速度就很慢。这个背后的原因是时空同一性,就是时间的本质是空间光速运动形成的,由于光速不变,空间范围越小,运动速度就越大,能量就越集中。
中子不带电,容易聚集,形成中子流。所以,自然界目前人类所知道的能源中,中子聚合裂变能是最强的。
这里所说的中子能,是指中子的破裂聚合所释放的能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中子能。
在未来的星际飞行中,人类可能会使用中子的聚合裂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