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3-20 12:52 IP属地:未知
李嘉诚代表着香港最好的时候。受战争影响没那么大的香港在 1940 年代后期陆续建立起加工业,之后又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到 1980 年代末,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港商是大陆接受外部投资的第一大资金来源。新崛起的香港中产阶级开始消费升级,带动了通信、商超、娱乐业,当然还有地产。李嘉诚赶上了这中间的每一步,从一开始跟随趋势到之后的领导趋势,李家公司市值一度占据整个港交所的 13%。
但随着 1990 年代中后期房价高涨的争议和贫富差距的加大,当人们再去谈论李嘉诚的生意时——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到了全港的 1/7;和黄至今在香港葵涌港拥有 12 个泊位,处理港口近一半的集装箱;百佳超市占据了全港 70% 的零售超市份额——李嘉诚的象征意义和过去不同了。人们还因此创造出了一个关于“李氏力场”的段子——是李嘉诚让台风在临近香港时变弱的,因为他需要你照常为他打工。
现在的年轻人中还是有许多会以李嘉诚为偶像。但也有很多抱怨说,在他参与建造的香港,昔日辉煌不再,已经不可能有成为“下一个李嘉诚”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