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的前脸、流线的车身、简陋的内饰、灵动的操控,自带话题的科技配置~~~是我对Model 3的概括。
高颜值和粗糙的做工混搭在一起,强劲的动力和短腿的续航糅合在一起,前沿科技配置和经常出现的BUG共存,操控精准同时电子味也非常浓烈,缺少了机械结构那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造就了其分裂的个性。
连开门拉手都做不平,更别说其他车身缝隙了
不过智能化运用还是很不错的
不平凡的2020让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或多或少都能让人产生一些感悟,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曾经有句玩笑话:疫情结束我得买辆车享受生活。
其实买车的想法在2年前就萌生了,自己手里有台06年的v6蒙迪欧上下班代步,虽然老旧但性能还不错,从来没把我甩路上过,虽然笨重了些,但操控的感受是目前好多车都无法企及的,因此买车的打算也一直犹犹豫豫。
关注的目标就是运动轿车~~~没商务和空间需求,95%的时间都是一个人用车。所以我关注的车花样百出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也曾经努力寻找2手车都没有遇到合适的。
◎对宝马这个品牌算是带有一定的情怀因素,去年新3系出来后就一直关注标轴曜夜,20款发布会上那句:“人生绕不开一台3系”一直余音缭绕~~这是当时心里的唯一目标!上市后价格坚挺、标轴没车,有点后悔没在19款大优惠的时候下手。没事,我不急,不怕等,哪知道,过分的是,疫情期间20款标轴优惠收缩了不说还强装,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本来不怎么关注奥迪,不过网上据说A4换代优惠很大,5.1期间专门去看换代前的A4L 45个运,冲着252马力去的,却已经没车了;A3换代在即,内饰和新款没法比,加之不喜欢没力度的方向盘,其他型号就不用看了。
◎阿特兹,2.5自吸的驾驶感受觉得挺合适的,被网上的异响门吓跑了,不仅方向机异响没解决,20款还新冒出来B柱异响,听完网上的异响音频后转身了。
昨天看见前面这个车都还很亲切
◎昂克塞拉,好,价格便宜,2.0的除了动力弱点其他没毛病,没有肉车只有肉人,对于开了10多年手动挡的人,拉高转速就OK,拨片必须有,都准备交定金了,家里LD说旁边还没上市的CX-30好看,试驾~~~感觉不如昂克塞拉,我只能憨憨的说,家里有台SUV了,不用再买SUV吧,回家再考虑下。
◎再看凯迪拉克CT5&CT4,LD说CT5大了,我说CT4才上市,不想当小白鼠,而且优惠不给力。
◎大众CC,2年前换代就关注过,外观不错,内饰套娃,开起来中庸,应该说各方面比较均衡,几个4S店都比较深入的谈了价格,想起和迈腾的比较有点不甘心,不过也算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车型,和昂克赛拉的比较都偏向于它了。
又是一个周末,饭桌子上突发奇想说到特斯拉,高大上的品牌现在掉价了~~~哎,等会,不是正好进入我的考虑范围吗,预约第二天试驾。
外观没得说,试驾小兄弟很给力,把特斯拉的功能说得一愣一愣的,还特意吹嘘了马斯克的SpaceX,这个他没我懂。多跑了点试驾线路,把几种驾驶模式都感受了一下~~~我心里种草了,LD说:行。难得的统一啊!!!
◎别慌,还有个车没去看,捷豹XEL,看完外观LD就不太中意,销售一见这样子就冷眉冷眼的,试驾的兴趣都没有了。
网上恶补新能源车知识,了解充电和用车环境条件,各种费用情况,销售、取消订单、退车政策。没有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养车成本低,与汽油车的使用和保养对比,发现标续是适合我的,虽然续航里程不足,但300多KM是可以接受的(我老蒙迪欧加满一箱油也只能跑个300多公里,我自己开17-18个油,其实也是自己功课没做好,标续对于喜欢暴力驾驶的我哪里跑得到300多公里哟),而长续7W的价差性价比实在不高。考虑了7月配宁德时代的铁锂电池和之后的国产化率,也害怕把车顶的圣戈班玻璃换为国产,明知道韭菜一说,工业产品哪有不降价的,合适就好。
默默的,自己心里再和325标轴比较,差不多都是我的目标车型,近7W的差距让我不再纠结,谁叫俺穷呢。
7号订车,标续黑黑,找个推荐码,1500KM超充。
8号修改订单,标续蓝黑,车9号出厂,12号通知匹配成功。
中间闹了个小插曲,13号重庆车展。
◎汉当天发布,虽然豪华但不是我的菜。
◎有个开新能源车的朋友强烈推荐小鹏P7,车展没看完就去试驾了,进店直接告诉销售给我一个能打动我退Model 3的理由,内饰确实甩Model 3几条街,加速也牛逼,可舒适性的调教让我有晕乎乎坐船的感觉,山猪儿吃不来细糠!这也不是我的菜。而且自己感觉,如果特斯拉等同苹果,小鹏目前还达不到华为的程度。02年的PayPal用户以及Spacefans对马斯克疯子般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点兴趣的,好吧,安心坐等Model 3。
15号交付群发来铭牌照片,LG电池,有点遗憾也接受了。
16号提车,按网上攻略简单检查一下,各种功能测试一下,顺便充电到90%,交付的小兄弟也不错,检查测试很配合,各种注意事项交代得比较清楚,办理保险,提车手续便捷顺利。
整个流程下来,比较接受特斯拉的这种销售模式,相当于网上直销,选装明确,价格透明。至于以后的降价那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特斯拉进入中国也学坏了,与几个主流保险公司默契,说是可以自己买保险,实际自己买不进去,除非买小保险公司得产品。考虑价差不离谱,也就被店保了一次,送了遥控钥匙。
上牌,特斯拉负责上牌费,服务是外包的,也还行吧,方便快捷。反正比好多4S店要强收上牌、出库等等费用感觉好太多,当然,我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也有做韭菜的觉悟。
接下来聊下自己用车的主观感受。
目前用了不到1个月,里程也不多,都在市区晃悠,有高峰堵车路段、有近郊山路、有环线高速,我只说自己的主观感受,不说官方数据和宣传,毕竟那些网上大把。
从提车开始就一直使用单踏板模式,动能回收全开、加速标准、转向最重。
▲操控性强!
△转向精准、车身灵动,变道加塞得心应手,悬挂支撑强、侧倾小,完全有人车合一的感觉。对比蒙迪欧转向也精准,但车身笨重,Model 3后驱布局完全可以称得上游弋自如的精灵,山路过弯相当的灵巧。但方向的反馈力度明显不足,也不够线性,电子味很浓。
△动力提速就不用说了,谁试驾加速谁种草。加速踏板相当线性,踩多少有多少,车速完全靠右脚力度控制,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绝对速度追求者,更在意连贯性的过程,固定齿比直接把好多变速箱的响应速度、换挡顿挫等问题全部解决。
△底盘由于电池分布,重心低,50:50的配重让底盘有整版厚重的感觉。
悬挂硬,那是相当的硬,特别提车时3.0的胎压,后悬有点跳,路感反馈比F30的3系还直接,遇到细碎路面,急加速时会有方向盘抖动。
△刹车,各种速度情况下,感受完全不同,速度高刹车重而有力,速度低的时候力度明显变轻而且行程变长。曾经踩过急刹车,让人很有信心。不过应该是速度&前方距离的算法,造成不同的力度反馈,让人感觉电子味确实浓。好在单踏板模式几乎很少用到刹车,不然让人分裂,以为开的不是同一台车。
应该说这车激烈驾驶的时候会让人浑身肌肉紧绷,急加速的G值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人欲罢不能;当你想轻松驾驶的时候,也可以在舒适模式下慵懒地轻踏电门、把稳方向,而不需要做更多其他操作。
还有一点没搞明白,单踏板模式下,收电门会降速直至停车,不知道这个过程刹车灯会不会点亮,如果不亮的话还是有安全隐患的,一次在高架桥上,前方刹车,我急收电门完全放开,内后视镜看到后面跟一个摩托明显感觉刹车吃力,龙头左右甩了好几下,好在有惊无险。
▲舒适性差。
这个5座车应该是1个人享受,4个人受罪!开车的人爽了,坐车的人是不安逸的。
△底盘悬挂的调教造成后排舒适度严重不足,路感实在强。
△座椅虽然比较软,但尺寸欠缺,包括驾驶位座椅没腿托,导致乘坐的体验感不好,不适合家庭用车。不过前排座位的调节方式、腰部支撑都不错,有加热没通风。
△噪音,30公里时速路噪明显,超过80再夹杂风噪,加之无框车门隔绝不好,NVH绝对是特斯拉的短板。
△无框车门是惊艳了,但也带来一些弊端,当车窗开一半的情况下,外面的雨水、雨刮喷水都会哗啦哗啦的往门板内流。
△轮毂与轮胎,就是18原车胎,19寸的扁平比更薄,会让路感更直接,而且过坑洼路段比18的更容易伤胎;米胖子的PS4性能还是不错的,但一定要放气,虽然直接放到2.6会报警,大屏上重置一下很方便,有效降低硬和跳的程度,当然会带来能耗的升高。
▲科技配置引领潮流,但BUG不断。
△仅看配置的话,不加FSD,这车自带的AP系统就可以和主流燃油车的顶配PK。
3.0芯片算力强大,对车的动态监控反映及时,几次跟车距离较近或者倒车离障碍物近,报警声吓人。在狭小空间里,车周边30公分的距离挪动是经常遇见的事情,而这车是不断的报警声+停止显示,报警声音可以关闭,但关了对得起这配置吗。它闹任它闹,开车还得靠自己!
刚提车出来,芯片系统还需要对道路进行学习,方向盘和速度图标都没出来,这时候是没办法用AP的,我这车20多KM就出现图标了,3.0芯片是可以识别桩桶的。
自动大灯感觉就没关过。
自动雨刮,雨量感应很精准。
△才使用不到一个月,倒车影像黑屏、语音功能失效等情况都已经出现过。黑屏重启车机可以解决,语音失效是通过售后远程检测解决的。特斯拉的后台功能强大。
最过分的是,有次手机钥匙、原车卡片、遥控钥匙都在车里,下车关门准备走到副驾拿东西,还没走到车头直接锁车。
问400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后来特斯拉400和工程师,反馈如下:
“车的自动落锁逻辑是这样的:感应到人不在车上,关门,而且感应不到手机的话,符合自动落锁的条件。
分析:
那车主的手机在车上,为什么会落锁?
可能在这个时间里,手机的APP进程被杀掉,没有在后台运行,这个道理和你拿手机钥匙走进车,却没能自动解锁,需要把手机拿出来打开APP,就自动解锁一个道理。很巧合,刚好人离开车辆的时候,手机APP进程因为各种原因突然被杀掉了,还没有重启动,车辆就检测到没有手机钥匙,感应到人不在车上,关门,那就落锁。
解决方案:安卓手机务必保持后台运行,设置特斯拉APP自动启动,在省电策略里面让特斯拉APP保持,不被杀进程。非常关键。iOS 系统也要让APP保持后台更新。”
前沿科技&BUG,让这车的话题争议不断~~~
▲个性分裂。
这个车从操控来看应该算驾驶者之车,但自动驾驶功能同样强大,而且自动驾驶就是特斯拉的卖点。习惯自动驾驶的人应该更喜欢舒适的调教,而这车运动性的调教完全是分裂的个性。
我的理解,自动驾驶是辅助,玩玩可以,真正开车还是要自己把握。而且自动驾驶也是需要学习的,特斯拉出过的几次车祸可能还是和自动驾驶没有学习过的复杂环境有关。
反正我是冲着好开、开起爽去的,喜欢开车的人驾驶欲是强的,自己把握更有信心、自己掌控更加安全。
至于FSD短时间内我是不准备买,看功能什么时候会强大到令我心动的地步。
▲能耗、续航。
△续航里程在电池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和能耗关系就大了。Model 3的表显能耗还是比较靠谱的,是否开空调、是否暴力驾驶区别很大,下雨天能耗也会高些,可能和传感器以及运算有关。我看网上好多大神都是140wh/km以下,温柔驾驶我也是可以做到的,全靠右脚的掌控!而我习惯的开车状态经常急加速,而能耗也就基本在200出头了。
当然下坡也可以这样
△短腿Model 3表显380KM,我一般使用区间是20%-90%的电量,这个范围我基本跑不到200KM。爽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在充电比较方便。换句话说,这车对于我的续航里程也就是200多KM,和预估的还是有点心理落差。至于那NEDC续航445就好比工信部油耗~~~就是个笑话。
所以这个车只能是游荡于城市内的精灵。
△充电,这个和车主的使用环境关系很大,充电方便与否和用车半径决定了这车的实用价值。用车半径在单程100KM范围内,而且充电方便的话应该没有里程焦虑的。充电成本低是一大优势,家充或者目的地充电桩的话也就0.1元/KM,当然8K的充电桩成本折合成电价就不少了,就算最贵2块多的超充,实际使用成本也只是0.3元/KM左右。充电接口盖是智能感应的
▲内饰。
有的人说奇丑无比,有的人说简洁、科技感强。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我想说的是,内饰简洁是真的,但用料实在不怎么样,仪表台表面、门板下部的用料实在掉价,杯架处的钢琴烤漆面板完全就是指纹收集器。好在整体看违和感不强,方向盘、座椅虽然不是真皮,不过手感不错。
没有仪表盘,这个一开始我是很不接受的,不论是看图片还是看展车,总觉得不习惯。而真正把车开起来,这种感觉没有了,开车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车头前方和几个镜子,Model 3没有了仪表盘把整个仪表台降低了,给了驾驶员更好的视线,对车头前方和左右的估计更直观。而功能方面中控大屏触手可及,不会影响开车的注意力。
▲空间。
车身不长、轴距不短,乘坐空间不算大,也够用,符合灵巧的个性。
储物空间,比燃油车好太多,哪儿哪儿都可以放东西。前备箱和双层后备箱都很实用。
后排地台纯平是燃油运动轿车不可比的。
▲车机系统。
不是开源系统,禁锢!这方面比起国产品牌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了。有张联通的4G卡,不流畅,标续只免费使用1个月,当然目前都还没收费。
△导航。
自带的百度地图。敲黑板,这个百度非手机百度,一个字形容:笨。唯一的便捷性是把收索充电桩的功能集成进去了。所以我看特斯拉的手机支架卖得好而且贵。据说特斯拉中国软件团队正在加紧研发适合中国路况的导航,以后OTA应该可以改善。
国产Model 3五月后标配了无线充电板,这个位置放手机合适,打开手机导航还可以时不时喵一眼。
△娱乐功能。
有那么几个,QQ音乐、喜马拉雅,腾讯视频、爱奇艺等等,快充的时候可以在车上玩会,不过卡顿很厉害,如果地下车库的话,只能用手机热点。因为不是开源系统,其他软件也不好弄。至于其他游戏功能还没用过,反正我使用的时候不会多。
△OTA
目前升级过1次,从2020.20.12升级到17,而最新的2020.24.6.4还没有推送来,那个版本倒车影像开通了侧面2个摄像头的视频功能,应该更实用。既然特斯拉号称科技产品,后续的软件研发和升级值得期待。
升级过程中电池和电控系统应该都有涉及,底盘有异响,不用担心,是正常现象。
下载可以用车,更新软件是不能用车的哟!
以上就是我对Model 3的一些感受,好多年没有自己动手写过这种长文了,发出来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希望对关注这车的人有点帮助,不带其他任何目的性,当然既然是主观感受就肯定因人而异,不一定对,不一定大家都认可,有不同看法欢迎理性讨论,非要喷的我也木法。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爱卡的Model 3论坛太冷清,实在和这个自带话题的车型不匹配,到处充斥的软文也完全没营养。要了解车型热度、话题以及优缺点的细节,都得去隔壁论坛围观,因为那边的车托、车黑都相当的肆无忌惮,而我们这种人在那边是不敢说话的。应该说爱卡为实际用户提供了一个轻松温和的环境,让真实车主在闲暇之余体验一种轻松愉悦的用车氛围,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没有离开的原因,希望爱卡越办越好、持续发展下去,让我们能在多年后还能翻看自己曾经的故事、旅行的经历!回忆也是一种财富,记录会让回忆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