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机油专家 >  原创翻译:美国1986年论文,显微观测发动机磨合期过程,和冷启动占70%磨损的原始出处

发表于 2013-07-17 11:07    IP属地:未知

查看 572W | 回复 1944
原创翻译:美国1986年论文,显微观测发动机磨合期过程,和冷启动占70%磨损的原始出处
爱卡币+4
共获得爱卡币
文章来源:
原著:THE BREAK-IN STAGE OF CYLINDER-RING WEAR: A CORRELATION BETWEEN FIRED ENGINES AND A LABORATORY SIMULATOR
作者:G. C. BARBER and K. C. LUDEMA,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 (U.S.A)作者介绍:第一作者G. C. BARBER是奥克兰大学教授,2012年还来北京交通大学访问,这篇文章应该就是他1987年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第二作者K. C. Ludema是密歇根大学教授,现在已经退休了。

*****
文章引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冷启动磨损占发动机总磨损70%的真实出处,原文准确结论“按照2小时行车计算,75%磨损来自于前6分钟的冷启动”。这个结论来自来自于美国工程师J.J. Gumbleton在1961年研究成果。
原著:Piston ring and cylinder wear measurements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adioactive technique, SAE National Automobile Week, Detroit,MI, March 1961, Paper 324A.

补充资料:本帖56楼,高贵野人提供了一份06年的汽车引擎冷启动磨损数据,显示在温度15°启动,冷启动6分钟内的磨损占到总磨损量40%,按照这个数值估算整年范围70%来自冷启动磨损是合理的,以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平均温度很可能还要高于70%

文章目的:
研究发动机磨损的来源和磨合期变化过程。翻译劳动工作量大,文章陆续更新,极少内容设置回复可见,不喜误入。
进入正题:
以下9个步骤是发动机从出厂到完成磨合的9个步骤,按照1980年科技,大概要在15000英里左右完成磨合
0. 新出厂发动机,缸体研磨凹槽规则,研磨凹槽本身明显,但是凹槽之间区域光滑
[attach]***[/attach]
1. 初次启动几分钟内,活塞环的尖角就逐渐“刮伤”气缸表面,行程竖向黑色纹路

[attach]***[/attach]

2. 进一步工作,气缸表面被进一步“刮伤”,造成更多竖向纹路
[attach]***[/attach]
3. 再进一步,“刮伤”竖向纹越来越多,但是出厂前的研磨条纹逐渐变浅
[attach]***[/attach]

4. 活塞环表面的尖角和气缸出厂研磨痕迹的各种尖锐角落基本都被磨掉了

[attach]***[/attach]

[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3-11-21 12:01 编辑 ]


 附件: 本附件跟帖回复才可下载或查看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1:14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4
共获得爱卡币
5. 随着进一步运转,部分研磨纹路已经开始消失

[attach]***[/attach]

6. 进一步运转,部分竖向磨损条纹也开始消失(可喜可贺)

[attach]***[/attach]



7. 基本所有出厂研磨条纹都消失了,仅留下一些竖向“刮伤”痕迹
[attach]***[/attach]

8. 大概要到15000英里左右,折合20000多公里,竖向“刮伤”也基本消失,发动机完成磨合
**** 本内容跟帖回复才可浏览 *****

[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3-7-17 13:07 编辑 ]


 附件: 本附件跟帖回复才可下载或查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1:14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1. 全新凯迪莱克发动机
[attach]***[/attach]


2. 20分钟以后
[attach]***[/attach]

3. 15小时以后

[attach]***[/attach]

4. 16000英里和72000英里以后

[attach]***[/attach]
5. 94000英里以后
[attach]***[/attach]

[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3-7-17 13:43 编辑 ]


 附件: 本附件跟帖回复才可下载或查看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1:22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
共获得爱卡币
谢谢楼上两位赶来支持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1:36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0
共获得爱卡币
原帖由 天山牧童 于 2013-7-17 11:32 发表
大概要到15000英里左右,折合20000多公里,竖向“刮伤”也基本消失,发动机完成磨合。
  惨,竟然要2万公里才完成磨合?让它期间那老外用什么机油?
这个文章出于1986年,对于2000年以后的发动机,应该加工精度都要高很多。因此磨合期应该短很多。但是原理基本一致。
顺序就是:出厂故意造20度角井字形研磨痕迹,然后靠活塞环与汽缸壁磨合,先把各种尖锐搓掉,虽然伴随造成暂时性刮伤痕迹,但是随着进一步磨合,整体把表面都磨去一层,最终达到相对光滑完美的结果。
因此可以理解磨合期内,发动机略微窜气、烧机油等现象都正常。我判断磨合期勤换机油能有效缓解竖向划痕,因此看了这个文章,我的结论是准时或者提前首保换机油很重要。
[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3-7-17 11:40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1:57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5
共获得爱卡币
原帖由 新魔头 于 2013-7-17 11:54 发表
你确定你看懂了?????
一同探讨。本人在美国本土主流的活塞环厂和曲轴轴承瓦片厂工作过。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2:0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绝对忽悠你 于 2013-7-17 11:58 发表
是否可以理解磨合期内用略粘点机油+勤换,20000公里后退点粘度正常使用?
勤换我同意,但是略粘稠这个结论起码原文没有提到。他们对实验几台是每3分钟注入0.04毫米机油,维持油膜。
我个人反而认为用粘稠机油只能拖慢磨合过程。我本身日系发动机当时磨合也是用了粘稠机油0w-40,其实今天看来有点错误。现在果断按照用户手册建议使用0w-20
文章专门讲到,对于发动机,酸性腐蚀跟机械磨损一样破坏。因此我理解越早完成磨合,只会效果越好。
但是对于2000年以后的发动机,其实这个问题都没有那么严重,毕竟加工工艺和精度肯定都提高了。
[ 本帖最后由 amphibia 于 2013-7-17 12:07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2:2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birdwf 于 2013-7-17 12:21 发表
过来支持楼主
谢谢支持,一同探讨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2:2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高贵野人 于 2013-7-17 12:24 发表
顶老A一下
谢谢野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7-17 12:3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moyfeng 于 2013-7-17 12:29 发表
得益于现在的制造工艺和精细加工,那么:1.原厂装车油可能是矿物油,可以加快磨合。
2.如用全合成的,磨合期会延长。因为极压抗磨减磨剂的作用和进步。
3.暴力磨合可能会磨合过度。
4.新车使用陶瓷保护剂,有 ...
同意1,2
3和4值得探讨:
毕竟磨合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真圆率。如果今天高精发动机在达到真圆以前,就已经消耗了所有粗糙高低点,那么如何保障真圆率。
另外所谓暴力磨合,绝不是冷车大脚油门等盲目操作。而是在充分热车以后,进行2000-4000转中等间隙加速,并伴随高频更换机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