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蒙迪欧论坛 >  **有关错位的驾驶心理分析**(超长,需耐心阅读)

发表于 2006-04-21 13:20    IP属地:未知

查看 17.9W | 回复 45
**有关错位的驾驶心理分析**(超长,需耐心阅读)

坐在驾驶座位上,一个温和、礼貌的人摇身一变,成为马路“怪兽”,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只怕每个都市人都见识过。这种坏脾气,被美国学者称为“roadrage”,即“马路愤怒”。但如果从坏脾气演变成真实的暴力行为,就是“aggressivedriv-ing”,即“攻击性驾驶”。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攻击性驾驶下的定义是: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其具体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使用污辱性手势、辱骂其他人,暴力行为是其终极表现。攻击性驾驶有三个特点:
  1.在驾驶过程中被急躁、烦恼或愤怒的情绪所激发;
  2.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如节省时间,而不顾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
  3.让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让其他道路使用者产生愤怒。
  至于产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原因,也可谓五花八门。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1    IP属地:未知


开车人怪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讲理的人,从不乱发脾气,但不知为什么,一开车,我就像变了一个人,脾气特别急,如果我遇上特别‘面’的司机或者不守规矩的司机,就会忍不住数落两句。其实,我也知道有些被我数落的司机根本就没妨碍我。———26岁的小X,有2年驾龄
  (一)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
  美国的詹姆斯博士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的自动思维是导致“马路愤怒”的头号原因。
  作为攻击性驾驶的研究专家,詹姆斯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话题了。不过,有趣的是,他一开始是典型的归罪别人的开车人。
  他刚开车的那段时间,詹姆斯太太总是抱怨他开车时脾气太大,像是变了一个人,但詹姆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他对太太的抱怨也总是很不满。后来,他把自己开车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确在开车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人。这种心理差距让詹姆斯产生了研究攻击性驾驶的兴趣,他调查了无数司机,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持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自己根本没问题,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并且,这种思维是在第一时间产生的自动思维,就好像是,开车时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丢失了。
  詹姆斯认为,这种外在归因是导致不友善行为的直接原因。既然根本不是自己的错,那么咒骂、没有耐心、暴力幻想,甚至暴力行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了。
  开车人怪现象
  王先生和张小姐在谈恋爱,平时王先生对张小姐好得不得了,但张小姐自己一开车,他就会忍不住挑她的刺。
  譬如,不断地讽刺她是“路盲”“方向盲”,时不时会提醒一下“喂,别把我们搞丢了”。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1    IP属地:未知


(二)非得要打破个人纪录
  美国心理学教授德芬巴彻博士也是研究攻击性驾驶的专家,他发现,绝大多数人一坐上驾驶位,对委屈的忍受能力便立即大幅度下降。尽管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里被太太臭骂,在公司被上司呵斥,但却无法忍受开车时遇到的“委屈”,一产生什么不满,会产生立即报复回去的强烈冲动。
  德芬巴彻还认为,攻击性驾驶之所以很常见,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这种期望无疑是开车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让他超速、抢红灯、任意变换车道、乱超车……而其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节省两分钟时间。
  那些跑固定路线的司机,这种心态更为要命。譬如跑长途的司机和公交车司机,他们对自己的行车路线非常熟悉,就算没有公司的强行规定,他也会自己给自己设定抵达每个站的预期时间。并且,他还很容易出现竞争心态,“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快一点”。这就像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在打电子游戏时,非得要创一项个人纪录,为了只比以前的纪录多一分,他会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尽管国内的一些报道特别强调司机的现实压力,譬如交通拥挤、公交车的硬性规定、车辆本身的问题等,但德芬巴彻博士和詹姆斯等人都认为,“马路愤怒”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人的粗鲁行为和冒险驾驶所致,而单纯的交通拥挤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德芬巴彻发现,开车人在相互表达愤怒时的行为非常丰富,一个平时不怎么会运用肢体语言的人也会在开车时自如地用言语、肢体和车辆向其他人表达愤怒和侮辱。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2    IP属地:未知


  刘师傅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专职司机,他开车时的臭脾气是有了名的,一般同事都领略过。他给公司老总开车的时候,也是脏话不断,一路上总是骂骂咧咧,每次车一停,他都会忙不迭地向老总道歉,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一上车就会变得脾气特别急躁。
  小资料:开车时的5种幼稚心态
  1999年,美国车祸死亡率为每行驶一亿公里有1.5人因车祸死亡,这个数字仅是1966年的四分之一。不过,有趣的是,也就在上世纪90年代,“马路愤怒”和“攻击性驾驶”成了美国媒体上的常见词汇,美国心理学家拉森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从马路愤怒到马路智慧》的书。拉森认为,一旦坐到驾驶座位上,一个人就会产生5种不自觉的幼稚心态:
  1.时间设定。即哪怕完全没有必要赶时间,司机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时间,规定自己在多少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2.一定要赢。即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
  3.偏偏不让。如果旁边的汽车打方向灯想变换车道,一个司机的本能反应是,加速跟上去,就是不让他超车。
  4.你会不会开车啊。看到别的司机错误或不守规矩的动作,尽管一点都没妨碍自己,但嫌恶的情绪仍会油然而生。5.报复回去。如果别人侮辱了自己,会产生报复心态,并很难克制住这种心态。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2    IP属地:未知


(三)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
  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比成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此外,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更容易做自我归因,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外向者更容易做外在归因,从其他人身上寻找原因。
  如果一个人喜欢开车时的感性刺激,他也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
  匿名性(即身份被隐匿)也是促发马路暴力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开车人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那么他的脾气会尤其的大,也更容易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美国学者艾利森做过一个现场实验,在公开或匿名的情况下,驾驶员在绿灯亮时被前方不起动的车辆阻塞。结果显示,匿名情况下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远远高于公开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无证的“黑车”、不受监管的车更容易出事,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道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姓名不仅是一个受社会系统监管的对象,也是受内心中的规则监管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姓名不会被人知道,他的冲动行为就会明显增加。对于一个开车人而言,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一个成熟的车辆登记和监管系统对于降低马路暴力至关重要。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3    IP属地:未知


以上这些传统研究都给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但它们很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和不开车的时候,在脾气上有那么大差异。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个平凡的问题:汽车是什么?
  开车人怪现象
  小王驾车从西向东行至一个十字路口,虽然前面是绿灯,但前方车辆开过路口还是被堵上了。
  “等一下吧,反正过去也是堵着。”小王把车停在路口西侧。
  “嘟……”后面的一长串车辆按起喇叭,更有人伸出头来大骂。无奈之下,小王只好开车上前,后面一排车紧紧跟上。
  不久,红灯亮了,这排车还在路口,就这样南北向的道路也被堵死了。
  汽车:听命于你的“梦中情人”
  那么,汽车是什么呢?你的爱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家网站给出的回答是,对女人,是“如意‘狼’君”;对男人,是“梦中情人”。这家网站以极具诱惑力的文字描绘说:“男人,向左走,女人,向右走。男人,挑选出自己的梦中情人,女人,选择你所想嫁的如意‘狼’君,极度诱惑的激情之旅从这一刻开始!感受梦中情人的媚惑!接受‘坏男孩’的宠爱!”
  这段文字的“梦中情人”和“如意‘狼’君”既指车模,也指的是车。向左走,会看到“香车美女”;向右走,会看到“酷车帅哥”。这段文字显然在制造一种幻觉:车模即车,车即车模。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3    IP属地:未知


谈到汽车时,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譬如:
  “毕加索,是我的第二部车,可以算得上是我几年前的‘梦中情人’了……一晃几年过去了,我终于把‘梦中情人———毕加索’娶回了家。”
  “梦中情人!9款即将来华的进口豪车。”
  “宝马公司向全球推出了一个‘梦中情人’!”
  一个车迷则干脆断言说:
  “平心而论,汽车这个新生事物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拥有她的人来说,她的确是一个既代表身份又代表品位的东西,就像懵懂时期第一次看到一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一种初恋的感觉,必须心跳、必须完美。”
  愤怒,是因为车人合一感被破坏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4    IP属地:未知


初恋令人迷醉,但美国女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不要控制我》一书中说,这种迷醉是发自自恋的,每个人的初恋都是将自己头脑中早就勾画了不知多少年、不知多少遍的“梦中情人”形象硬生生地套在恋人的头上。尽管我们无比迷醉,而且似乎异乎寻常地在乎恋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在乎恋人的真实存在,我们只是沉迷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个梦中情人。
  所以,初恋几乎注定会失败。这种打击会帮助一个人走出自恋,让他真正懂得,恋人尽管再像我们的梦中情人,她也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不受我们所左右的人,一个经常会挑战我们的自恋幻觉的人。
  但如果这个恋人是一辆车,那会怎样?它会彻底听命于你,让你控制,让你指挥。如果你的车技足够好,它会带给你不亚于性爱的快乐。更关键的是,这个梦中情人从不违抗你的意志。它会让你自如地指挥,并且会带你走向你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譬如时速200公里,譬如一天狂飙1000公里,譬如……总之,它会令你迷醉于车人合一的完美感觉。
  所以说,一辆车,是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
  但是,这种完美合一感经常会受到挑战。譬如堵车,譬如另外一辆车、一个人或者其他什么挡住了你。
  这种挑战破坏了我们的车人合一感,那一刹那间,我们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感到愤怒。我当然没有问题,我的梦中情人当然没有问题,全是别人搞的鬼!这种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后的向外寻找原因,是令一个开车人产生攻击倾向的潜意识心理动因。
  真恼火,世界没有按我的设想运转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5    IP属地:未知


美国汽车协会的一份研究发现,攻击者经常被一些非常小的、自然产生的或者是非常中立的行为所激怒,例如,受害司机没有按照攻击者所设想的速度减速;受害司机在攻击者认为不应该拐弯的地方拐了弯;受害司机把车子停在了攻击者认为不应该停放的地方等等。
  埃文斯认为,受害者这样做,等于是提醒了攻击者,他只不过是个开车的,世界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节奏运转,从而破坏了攻击者的车人合一的幻觉。
  她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按照我们所设想的运行,自己的意志不会受到挑战,一切完美无缺。我们之所以执着梦中情人的形象,正是因为这种期望。实际上,梦中情人只不过是自恋的我们的幻想,因为这种幻想,我们在初恋时很难学会接受情人的真实面目,而是拼命将自己的幻想强加给情人。但是,事实会教训我们,我们的初恋绝大多数会失败,我们的梦中情人形象最终不免会破灭,我们最终学会把以后的情人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来看待,按照他们的本来面目接受他们。
  但是,攻击者创造了一个假想人所居住的虚幻世界,这些假想的人,按照他们事先规定好的驾驶方式行驶。当这些完美的假想人消失的时候,当攻击者受到现实抵制的时候,他们就被激怒了。但是,像汽车这种强大的成人玩具给了一个维护我们幻想世界的机会。汽车如此强大,而且又完全听命于你,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幻觉,觉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真的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转的。
  不幸的是,即便这个幻想也会受到挑战。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都会打破我们的这个幻觉,而那个意外的制造者,理所当然会被我们愤恨。并且,既然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当然我们自己没有责任了,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误。所以,因为这种心理,一个平时就算再喜欢反省的人,也会在开车时变得喜欢从别人身上找责任,因为车是如此好控制,我们很难不陷进去。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4-21 13:25    IP属地:未知


常见的攻击性驾驶
  1.行经人行横道,不减速避让行人;
  2.与行人争道抢行;
  3.逆向行驶;
  4.违反交通信号指示,如闯红灯等;
  5.雨后行车不减速,污水溅在行人身上;
  6.向车外扔杂物、吐痰,开车打手机;
  7.辱骂路人或其他司机;
  8.向其他司机或路人做出侮辱性的手势;
  9.出租车急停猛拐;
  10.夜间会车时开远光灯;
  11.非执行任务,“特权车”耍特权;
  12.前方发生堵塞时硬往前挤。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