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6-09-12 13:26 IP属地:未知
查看 4.1W | 回复 3
汽车业的“怪味豆”
2006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一个各方关注的热点就是汽车碰撞。其中有国家碰撞标准的完善,还有权威第三方检测标准的出现,这都是中国消费者非常乐意看到的。引起争议的是一些厂家自发搞的“碰撞秀”和“碰撞营销”,其可信性以及动机纷纷受到一些消费者和媒体的指责。
不仅仅是汽车碰撞存在这种现象,中国的汽车召回法规实施已近两年,初期各方都叫
好,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有的国产车因无关痛痒的小故障一次召回几辆车的做法和动机也开始受到消费者和媒体的质疑:这是不是“召回秀”呢?
汽车碰撞、汽车召回、汽车实测油耗、汽车满意度调查等做法,一到中国就“变味儿”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一些标准、法规长期缺位,导致中国的汽车市场极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法规和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难免“变味儿”。另外,一些汽车厂家爱抖“小聪明”也是导致正常行为“变味儿”的重要原因。例如,越俎代庖跳出来发布第三方评估、调研的结果等,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