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2-05 01:09 IP属地:未知
查看 80.3W | 回复 61
[原创] 汽车操控美学 底盘改装篇 底盘改装重点
底盤重改裝者 往往迷失單一方向
多車主要求愛車能有敏銳的操控性,最直接且最快的方式就是滾珠魚眼軸承的植入,
操控馬上升級!
作動更加精準化滾珠魚眼軸承可擔當
俗稱魚眼的滾珠軸承在大家的印象中,直覺是一種底牌重改裝套件,其實非全事實..
底盤的應用上部份也涉及許多原廠的結構,諸如原廠之方向機惰桿、方向機外球頭、
上/下三角架球接頭等等。這些在轉向操控系統中,需要作圓旋轉和位移變化的機件,
其關節處一定有滾珠魚眼軸承的結構。應用在改裝車的部份,也就是屬於升等模式,
一般汽車原廠所配置底盤所使用的橡膠襯墊(Bushing)有吸收震動的功效,
但在產品的價格上,非常便宜,非常耐用,一但!車輛激烈操駕後就容易會產生
橡膠本體漂移位移的缺點,進而產生車輛操駕,左偏 右滑的情況,完全掌握不住車輛行車路線,
某些消費者就需將原廠車輛所配置之橡膠襯墊 [Bushing],更換成魚眼式樣;將底盤支臂、
避震器上座或防傾桿連桿支臂等,會因為原廠橡膠吸震而導致不明確路感的因素消除。
即然底盤部份有那麼多地方可以使用滾珠魚眼軸承,為何原廠車不全然使用?這是車廠的考量
以下的原因就是寧靜度,產品的製造成本上 ,造車成本上需要詳細控制在一定成本內
在一般道路的行駛標準,橡膠支點的彈力會成為底盤震動的緩衝力,以避免激烈的跳動狀態,
讓駕駛更加輕鬆與舒適。反之在山路或者賽道上行駛,激烈的操駕和緊急情況的因應,
橡皮襯墊的彈力常使得駕駛路線產生變化,進而讓車輛陷入難以控制的局面。
魚眼與橡膠 [Bushing]最大的分別點,就是都能實行角度變化,
但魚眼不會有中心X角度偏移的疑慮更不會產生位移角度之變化,
如此可規避和限制底盤所有搖臂多餘的晃動,也因為如此,在賽車和重度改裝車上,
大都將支臂接點更換為魚眼型式。如果將一般街道用車之主要支點更改為魚眼的話,
在限度範圍內的作動亦會更加敏銳,因此效果往往出奇致勝;而魚眼的另一種優點,
是比一般Bushing的體積來得小,因此可增加其它週邊的調整機構,更可減輕下支臂重量,
諸如避震器上座可調外傾角固定器,如果沒有主體直接關係但改為魚眼的支臂,
也幾乎都能加裝有利於底盤設定之可調機構。
滾珠魚眼軸承之缺點無衝擊噪音產生
所有的改裝機件,有利必有弊,從使用者取向出發,利多於弊即可用之,而魚眼也不例外!
使用滾珠魚眼底盤,最明顯的就是行駛噪音會在車內迴響,也可能聽到衝擊時的噪音;
因為魚眼軸承並沒有如同橡膠一般吸收衝擊的彈力,這種吸震能力雖然無關乎其性能表現,
但在緊急煞車時、抵制底盤機件位移的能力上有著重大的影響。魚眼軸承另一個缺點,
也可視為其優點特性之一,那就是車輛的轉向反應更加之敏銳,如果入門駕駛或一般駕駛,
使用此類太過敏感之車輛,往往容易造成操駕失控,也就是車輛行進方向變化過度,
或者彎道不易保持弧線等狀態!故一般消費者的街道車上,換裝底盤所有套件後,
必須要有新觀念駕駛者必定要有的駕駛習慣,用一部全新車輛的駕駛方式,
配合更換 魚眼軸承 後車輛特性變化,來做駕駛者本身技巧上的修正,跟改變,
亦可提升駕駛者本身的駕駛技術與觀念喔,諸如此類才是正當而有效的改裝。
滾珠魚眼軸承靈活轉異音產生非必然
讀者看到滾珠軸承,就是其金屬外圈及鋼製的內圈組合,但是在兩者之間有一層
稱為Liner的自潤性無油襯裡,在汽車用零件中此部份的壓力負荷可說是很大,
因此本素材通常需使用耐荷重性能較高之類型。價格低廉的魚眼在此方面損耗的極快,
往往就產生間隙,一有間隙,就會喀喀作響。故坊間又有一種傳說,魚眼一定會有聲音,
如果沒有異音的魚眼必然很緊,其實這些說法完全不合乎此機件當初所設計的理念,
只不過是不肖廠商濫芋充數的一種做法!畢竟一分錢,一分貨,羊毛出在羊身上,
魚眼軸承光襯裡就分為好幾類,價格低的普通機械用的大多是包銅的內襯,
車用競技則需要使用鐵氟龍製品,更高等的則是鐵氟龍及達克龍混合製品。
而最講究的F1及航太用品,則使用Carbon碳纖維複合材質來充當內襯,
以確保萬向軸承 簡稱魚眼之靈活度之負重耐磨能力。
優良之魚眼滾珠軸承乃全面性之運動
萬向軸承 簡稱 魚眼軸承還有一個令人產生疑問的地方,那就是它是如何把內外塞進去的?
在工廠內的第一步,就是把已經完成的滾珠與筒狀外殼組合,然後放到重力壓入機中,
將外殼包圍住滾珠魚眼表面,接著再把外殼車削成圓筒狀就大功告成。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
滾珠魚眼與外殼的部分基本上是完全沒有間隙的,因為一但有間隙,就會馬上發出 喀喀 聲響,
但因為製造時是壓入以後再放入特製的滾筒內,因此也可以配合使用之目的來增減間隙,
這就是魚眼軸承緊配度多少的測定,需要用多少kg-nm的力量來轉動或搖動它,
絕非一般劣等魚眼轉都轉不動;一旦裝置在車輛上,底盤支臂一需要位移,
就緊到發出喀喀的聲響,且位移時並非全面性,而是一段一段的移動,
如此一來已經失去換裝魚眼的本意了。
原廠升級換優力膠不智之舉
綜觀魚眼之優缺點之後,筆者想和各位讀者來細細講解,原廠Bushing所能承受的力量,
和位移尺寸及角度;而換裝的所謂的硬橡皮,其產品的耐用度是如何,也就是壽命上
以及使用左、右半邊車成之優力膠代替Bushing,其對底盤所影響之阻力及靈活度有多大?
一般正廠車底盤Bushing使用的為一級橡膠,其吸震力及抗扭轉力有其一定的水準,
基本上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下,都應該可以使用個五萬至七萬公里。在路況不明的使用況態下,
能抵抗此無情的摧殘五至七萬公里,其本身的強度,應該有其基本要求;而所謂的強度,
乃是指橡膠之結構強度,好的結構強度能抗扭轉。Busing的外殼是固定於支臂座,
中心軸套則鎖緊固定於車架上,支臂位移全靠橡皮扭轉,一級橡皮扭轉角度較大,
相形之下則感覺比較軟。正統廠牌所提供之車底硬Bushing,如x限或TxD之品牌,
其橡膠材質結構更加緊密,強度加強使側向位移度減少,但相對也會增加支臂的回覆力
跟正常移動方向的阻力,也就是說 大大降低輪胎與地面的 接觸喔,造成支臂靈活度大幅減少,
直接影響底盤支臂之慣性!越硬的Bushing反覆性就更差,阻抗越大,
對避震器及防傾桿往後之調校,有著致命性之因素存在。而現今市面上所販售之原廠交換型式
之硬Bushing,其固定位置方式為原廠固定方法,此舉乃是標準之固定方式,
唯一令人所垢病的,價格低廉 品質堪慮 壽命更低 ,無非是Bushing材質的低劣,
這也是 一般消費者常常迷失的方向之一,才造成日後不良之影響。不良的強化硬橡膠,
硫化處理不良、延展性極差、易產生龜裂之現象!
更換底盤硬橡皮有時不利反有弊
筆者曾有 好友 全車換裝底盤硬橡皮,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不在話下,約莫三個月的光景,
車底下異音頻傳、從車頭抓到車尾,內裝能拆就拆,甚至連地毯都想一拆起來,抓聲音,
多次檢查均無發現,最後才發現 前上三角架的 兩個 下三角架 兩個 硬橡膠
以及 後游臂的兩個 大 大 的實心硬橡皮 因為材質太差無法扭轉!導致機件不正常磨損
金屬異音,磯 嘎 嘰 嘎 叫 ,車下異音之來源,往往會因為改了那裡響那裡,
查探之道且從改過之處下手,因為硬橡皮所背負的責任很高,自然容易出現異音。
進口產品價格高昂,而台製品價格低廉,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最好說明,
外表一致的骨子裡未必一樣,消費者慎思啊!現今底盤Bushing改變、
接近競技魚眼級次的方法,就是利用左、右二塊膠墊,中間串入一根內筒讓螺絲穿入固定,
原先此方法為美國 E 廠牌所推出,其左、右膠墊為紅色膠塊,另一種為 英國 P 牌
顏色為 紫藍色 兩種品牌 安裝時 都需要在每個硬橡膠裡面 灌入一種特製潤滑油 ,
全車種為打模打樣射出成型精度控制一流。剛裝時感覺還不錯,有一種很穩的感覺,
一旦遇到連續幾天的大豪雨來,或是開了一陣子之後,就必須要再灌入 特製潤滑油包,
否則 就會開始產生些許異音 ,這是通病,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唯一的問題就是此種固定方式無內外座,無法固定左右之位置,會產生位移的問題;
為了阻止底盤下支臂 產生橫向位移,產品本身左右膠塊必需有凸出之外緣與車架空間等距,
靠著此凸出之外緣來阻止車下支臂的位移。如此一來,支臂與車架變得毫無間隙,
所有支臂等於鎖緊在車架上,連車輛遇到坑洞 彈跳路面 應該有的懸吊反應 反覆作動時間
上下擺動的能力都被限制住了!
改裝前通盤了解確定需求為首要
所以筆者才會說此種改裝方法與方式,大家所採用的優力膠膠塊法,
最不利於底盤靈活度的控制,簡直就是反其道而馳!感受到硬度卻失去感度,
一切動作均走向模糊,不管是避震器調整轉向過多、過少,Toe in/out之感覺調整,
對駕駛者而言底盤所有走向,完全是模糊,無法傳達回方向盤的;也讓車輛操控者反應此種改裝法,
在底盤的幾何角度、避震器與阻尼及防傾桿調整的設定上,完全無法好好操控車輛!
掌握住所有底盤細節,車輛過彎時應有的真實路感,往往就是 胚得好爽,開得好累,
一到目的地,一下車 雙手痠痛 外加頸部僵硬,因為延遲的支臂感覺,
大大的影響各支點間的反覆來回性,也左右了阻尼回饋能力。
故在此筆者希望能由以上的講解讓讀者了解,改裝方法四處都有,巧妙不同各有見解;
但務必先瞭解原機件之功能與作用原理,朝正確之機械原理方向升級的改裝才是正統之道,
切莫進入死胡同只為單一要求,而犧牲了正確的要求!
[ 本帖最后由 nuts-sport 于 2011-8-8 09: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