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九月十四日星期日,晴,行274公里,宿清华
从景德镇下了高速公路,有个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我本想冲一下档风玻璃,一个老头拦住我,指着边一上个牌子念:加油、洗车……,一定要先加油才给洗。我说只冲一个档风玻璃上撞死的飞虫儿,可倔老头执意不准。KAO,我知道咱中国石化没这规矩,只是懒得和他罗嗦。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吴楚分源”的秀毓之地,在这里,田园风光绮丽幽雅,名木古树遍布乡野,明清宅院星罗棋布,儒雅民俗独具特色。在当今喧嚣、污浊城市里生活的得人们,纵情地踏遍婺源,享受一下黄花绿草,拥抱一次青山水,深吸一口洁身气息,无疑是人生最大享受。
从景德镇进入婺源的第一个镇叫赋春,听名字就是个美丽得不得了的地方。车一驶进婺源,就觉得进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虽是中秋时节,路两旁依然山是青山,土是红土,粉墙黛瓦,层层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迤逦拖出一个又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从山路上望去,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水很平静,如镜般倒映着错落的房屋,家家屋顶袅袅上升着炊烟,一路上都弥漫着一种祥和、恬静之意,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紫阳镇我开进了一条单行线,警察从后面追上并把我挡了下来:这是单行线。
我开始盘算他要怎么罚我:哟,我不知道,那怎么办?
退回去,你要去哪儿?
我刚到,想找个地方住。我没说我只是路过。
从你刚进来的地方左转,然后……他仔细地给我比划着。
我退回到路口,警察在等着我,给我批示方向,我平时真不待价警察,可这时我觉得警察是爱人民的。
在婺源总有这样的感觉,那些不经意的美丽,往往掩映在一片青黛之中等着你;在你没有心理预期的时候,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九月十五日星期一,阴偶雨,行90公里,宿晓起
钻进理坑
一夜的雷雨洗净了山野的尘土,给路却带来了泥泞。25公里山路,我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用“钻”这个词实不为过。
理坑是个山沟深处的小村子,但是奇怪的是这里在明清时期却出了不少的尚书、御使和商人。
如同徽州派这类的古村落一样,鸭戏柳下,牛卧塘前,理坑只不过更加清秀罢了。潺潺流水能清晰到见到水底的杂物,妇女们撑着伞,在青石板上洗濯衣物,东搭西歪的竹杆上横七竖八地挂着各色衣物。这些丝毫也不妨碍我对小村的喜欢。
云溪别墅的主人是位风流才子,在他的院落门口有一副对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诒裕堂”,被不知什么人改成了“怡欲堂”,两侧的对联已残缺不清,横批却昭然写着“把根留住”。
官宅基本上都破败不堪,没有留给我什么印象,而商宅却大都保存比较完好,看来当官不如做生意。
雨还在下,婉转折回的小巷,显得格外深幽清凉。巷子曲折向前,有个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聊天、吸烟,悠然自得的样子。
晓起晓起
我进村子的时候,游客都已离开了。村口的小贩也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去。
下晓起被古老的樟树、枫树、银杏树环抱,一湾碧水绕过村庄。上晓起则是田园风光的代表,村子里铺满青石,曲拆回环,气派堂皇的高墙深宅,炫耀着主人的高贵。
从下晓起到上晓起是条青石板铺成的乡间小径,小径被两条潺潺的小渠簇拥着,寸半的小鱼在水草里钻来窜去,隔着小渠,是绿色、黄色的相间稻子。盘旋几级石阶,过晓和亭便是上晓起了。
晓起使山与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按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水给人带来愉悦、感受世事无常、伴我远行,而山给人慰藉、感慨天地永恒、找到回家的感觉。
回来的路上又下雨了,一点一点的雨滴在青石板上,如望着晚上夜幕星空,我不嫌这时候下雨,我恨不得看着青石板从浅色变成深色。我索性收起了相机,站在那儿就雨把我湿透,站在那儿来欣赏错落有致的村貌,等着光线逐渐黯淡。
住的酒店的名字也很好听:枕溪庐。
第二天天未晓,我离开了晓起。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