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广东论坛 >  单车独行访古村

发表于 2003-11-12 15:52    IP属地:未知

查看 9.3W | 回复 22
单车独行访古村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单车独行访古村
(一)
追月的那天早上,楼道口,一位路过的哥们儿盯着我的行头问:旅游去?“不”我说:“出去转转”。就象我喜欢的摄影一样,我管它叫干活。
九月十二日(追月)星期五,晴,行649公里,宿吉安
路,时好时坏,建路修路为民造福,也造就了不少贪官。
九月十三日星期六,晴,行600公里,宿都昌
流坑印象
从吉水离开105国道,进入了一条烟尘四起正在翻修的省道,在这个少雨的季节里,跟在三轮车、中巴车、工程车扬起的黄龙里,窗外的景物和我的外表仍然崭新的捷达车一样都变得黯然失色。省道转入牛田的叉路口是一个急弯,但是我记得不太明确,总之是在一阵离心的空虚中,路突然好了。与刚才的浑浊比较,确实我的眼前骤然一亮。
正是早上九点钟,太阳已经斜了上去,阳光充沛而美好,青黑的柏油路面好象纤尘不染,前车的车辙上连一点泥印都没留下,真的让我惊异于这山野强劲的过滤功能了。季节已过中秋,印象里,现在应该花季已过,秋黄未到,然而这里并不。这满山遍野都是青青郁郁的颜色,老荷仍未残,菡萏花还香。
路边长着的都是香樟树,它的叶片在阳光里显出透明的绿色来,一直从牛田绵延十余里,浓阴覆盖,十分好看。
快到村口时追上了两辆轿车,其中一辆是当地车,一辆是赣A的,心想准是干部下乡视察顺便游玩,跟着走说不定能逃票。果然,当地车亮出了一个什么证件,收票的老大爷一挥手,我跟着混进了村。
村头有棵大樟树,周围有个小旅舍,旅舍的主人姓董,与村里的人一样,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
一个人在铺满鹅卵石的路上行走,用手摩挲着墙砖的凹凸,用眼端详着门楣、屋檐和高骏的马头墙,间或遇见几处高墙深院、祠宇宅第,那是一种陈旧的辉煌,有让人一刹那回到过去的错觉。
龙湖的水已经干涸,黄牛在吃湖里长出的杂草,几只鸡在吃晾晒在湖边的稻谷。龙湖无水,龙之焉附?
村里没什么游客,和多数古村落一样,村子里也只剩下老人、妇人和孩子。
落霞与孤骛的故乡
路过鄱阳湖大桥时正是日落时分,斜阳透过薄云洒向湖面,泛着金波,湖畔树林里白鹭飞起又落下,天边绯红的彩霞点缀在淡蓝的天空,远处的鞋山隐约浮现在天水一色中。
南昌是个大工地。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8:00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36.1 KB)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5:53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二)
九月十四日星期日,晴,行274公里,宿清华
    从景德镇下了高速公路,有个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我本想冲一下档风玻璃,一个老头拦住我,指着边一上个牌子念:加油、洗车……,一定要先加油才给洗。我说只冲一个档风玻璃上撞死的飞虫儿,可倔老头执意不准。KAO,我知道咱中国石化没这规矩,只是懒得和他罗嗦。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吴楚分源”的秀毓之地,在这里,田园风光绮丽幽雅,名木古树遍布乡野,明清宅院星罗棋布,儒雅民俗独具特色。在当今喧嚣、污浊城市里生活的得人们,纵情地踏遍婺源,享受一下黄花绿草,拥抱一次青山水,深吸一口洁身气息,无疑是人生最大享受。
从景德镇进入婺源的第一个镇叫赋春,听名字就是个美丽得不得了的地方。车一驶进婺源,就觉得进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虽是中秋时节,路两旁依然山是青山,土是红土,粉墙黛瓦,层层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迤逦拖出一个又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从山路上望去,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水很平静,如镜般倒映着错落的房屋,家家屋顶袅袅上升着炊烟,一路上都弥漫着一种祥和、恬静之意,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紫阳镇我开进了一条单行线,警察从后面追上并把我挡了下来:这是单行线。
我开始盘算他要怎么罚我:哟,我不知道,那怎么办?
退回去,你要去哪儿?
我刚到,想找个地方住。我没说我只是路过。
从你刚进来的地方左转,然后……他仔细地给我比划着。
我退回到路口,警察在等着我,给我批示方向,我平时真不待价警察,可这时我觉得警察是爱人民的。
在婺源总有这样的感觉,那些不经意的美丽,往往掩映在一片青黛之中等着你;在你没有心理预期的时候,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九月十五日星期一,阴偶雨,行90公里,宿晓起
钻进理坑
一夜的雷雨洗净了山野的尘土,给路却带来了泥泞。25公里山路,我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用“钻”这个词实不为过。
理坑是个山沟深处的小村子,但是奇怪的是这里在明清时期却出了不少的尚书、御使和商人。
如同徽州派这类的古村落一样,鸭戏柳下,牛卧塘前,理坑只不过更加清秀罢了。潺潺流水能清晰到见到水底的杂物,妇女们撑着伞,在青石板上洗濯衣物,东搭西歪的竹杆上横七竖八地挂着各色衣物。这些丝毫也不妨碍我对小村的喜欢。
云溪别墅的主人是位风流才子,在他的院落门口有一副对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诒裕堂”,被不知什么人改成了“怡欲堂”,两侧的对联已残缺不清,横批却昭然写着“把根留住”。
官宅基本上都破败不堪,没有留给我什么印象,而商宅却大都保存比较完好,看来当官不如做生意。
雨还在下,婉转折回的小巷,显得格外深幽清凉。巷子曲折向前,有个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聊天、吸烟,悠然自得的样子。
晓起晓起
我进村子的时候,游客都已离开了。村口的小贩也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去。
下晓起被古老的樟树、枫树、银杏树环抱,一湾碧水绕过村庄。上晓起则是田园风光的代表,村子里铺满青石,曲拆回环,气派堂皇的高墙深宅,炫耀着主人的高贵。
从下晓起到上晓起是条青石板铺成的乡间小径,小径被两条潺潺的小渠簇拥着,寸半的小鱼在水草里钻来窜去,隔着小渠,是绿色、黄色的相间稻子。盘旋几级石阶,过晓和亭便是上晓起了。
晓起使山与水的关系达到了平衡。按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水给人带来愉悦、感受世事无常、伴我远行,而山给人慰藉、感慨天地永恒、找到回家的感觉。
回来的路上又下雨了,一点一点的雨滴在青石板上,如望着晚上夜幕星空,我不嫌这时候下雨,我恨不得看着青石板从浅色变成深色。我索性收起了相机,站在那儿就雨把我湿透,站在那儿来欣赏错落有致的村貌,等着光线逐渐黯淡。
住的酒店的名字也很好听:枕溪庐。
第二天天未晓,我离开了晓起。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8:02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0.5 KB)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5:54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三)
九月十六日星期二,雨,行313公里,宿歙州。
这天似乎有些不顺:打开了没照完的相机,撞了一只鸡,出殡的人群,雨刮器不停地乱刮,倒车时挂成一档碰了墙,走了一条无法通过而必须返回的路。
屯溪是个大工地。
感受宏村
宏村山清水秀、清渠绕户的美丽使我神往已久,但成为现实以后心中的感觉却是犹豫和矛盾。品味宏村的古朴、秀美和憨厚,却隐隐觉它正慢慢离我们越来越远,不禁生出一丝遗憾。
在众多古村落中,宏村显示了其他村子所没有的妩媚和清秀,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是一处。
雨打在村前的南湖水面,荡成一个个圆圈。一条石堤夹着一座石拱桥把湖面分为两半,岸边杨柳依依,湖中老荷荡漾,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坐在不同颜色的雨伞下面作画,或独自一人,或三两结对到也能入别人的画。隔着南湖,南湖书院和宏村门楼那种不加修饰的美让人觉得恍若隔世,倒影仿佛成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梦。
村时到处可见的水渠,当地人称“水圳”,村中居民大多将水圳引入宅中,形成了“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浣汲未及溪前路,家家门巷有清泉”的景色。几百年风雨的侵蚀,墙是黑白相间的斑驳,屋顶的青瓦呈墨般的黑。老房子们参差地站着,看着熙熙攘攘来往的游人们。老房子不乏古色古香,歪打着伞在小巷中画画的年青人也不在少数,一个个聚精会神,面对石墙、门檐吐故纳新一般,对来来往往穿梭的游人连眼皮也不抬一下,不禁令人大为惊叹他们养气功夫之好,其间点缀以远道而来金发碧眼的老外,小镇的街象在过年。
漫无目的地逛,没有刻意地根据导游图上的标记寻找景点,比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大部分游人真是不知幸运多少。只是不停地下雨,让我拿着的相机要躲躲藏藏。
宏村建筑中最绝的应属木雕、砖雕和石雕,或大小,或粗细,或明暗。不谙此道的我,也深觉它的精美、流畅。
渔梁寂寞
据府志记载:江之下流为南山所束,几不识去处,有滩曰渔梁滩。渔人就滩为梁,夜来蟹火星星,与蟾光掩映,最为幽寂。
到渔梁时已是傍晚。渔梁一色的明清建筑,显得更加破旧,青石板路凹凹凸凸,圆润光滑。我顺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两边的民居仿佛历经沧桑的老人,刻满岁月的皱纹。在斑驳的店铺墙壁上,经营的商品也都是竹器铁件等耕斫工具。我问店家,平常来古镇的人多不多,店家回答,象你这样的人不多,我们这儿是小地方,你从远地方来的吧?我不知道他心中“远”是多大一个概念,无法回答他,我含糊不清地对他说,应该是比较远吧。
在显然粉刷过的古镇人家的墙上,最高指示还依稀可辨,古镇人家在旧语录下悠然自得地摇着蒲扇。幽幽的长街空无几人,走过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沿着石级斜坡而下就来到古老的渔梁坝。
渔梁坝在古镇人家的屋后,三三两两泊着纤小的渔舟,也不系缆,只用船篙往舟前的篙洞里一插,舟上的鱼鹰懒懒地梳着羽毛,等待着悠闲的主人。
相对于其它地方渔梁是寂寞的。
九月十七日星期三,雨、多云,行437公里,宿杭州。
从歙州到杭州过昱阳关的路要翻过天目山,并且正在修路,很不好走,但我选择了这条,从桐庐到建德,再往杭州,快到杭州的时候大塞车,进入杭州天已经黑尽了。
杭州是个大工地。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8:03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16.19 KB)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5:55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四)
九月十八日星期四,雨,行389公里,宿绍兴。
路过南浔
钱塘江和太湖之间,有一片富庶的平原———杭嘉湖平原,这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南北而过的京杭运河引来千万条交错纵横、环绕村头地边的小河,而河边便是一个个水乡小镇,南浔就是其中之一。
进老街是不收钱的。南浔老街我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原因是老街很小。
去江南古镇玩,自然要带几分宁静心情,穿行于百间屋中,行走于黑瓦白墙之间,心情浮躁自是游趣至半。不是名山不是大川,是泠泠湖水,点点青苔,自要细细品玩。试想曾有的飘渺繁华,品味古宅的不经往事。
窄窄的巷子里仍然放着木马桶,湿透了的蓝布鞋和木马桶默默等着健忘的女主人回家。虽然油光可鉴的红漆已经失去往日的光泽,可别小看木马桶,想当年还是重要陪嫁之一。在雨气的空间里,行人在自无声地缓缓滑行,间或有几辆摩托车卟卟而过,瞬间扰乱了小镇的清静。几位拎着滴水的伞的老人,把燥热和疲倦夹进收着的伞骨间,只留着闲适滋润的脸色。河边有个地方卖木梳,现做现卖,有黄木的也有牛角的,这要比用一个什么化学塑料的梳子每天挠脑袋要强得多。
西塘
    在西塘的时候忽接布风筝来的短信,打开上看是首小诗:
瓦当延年千古秀,
吴根越角凤回眸。
濯足洗耳廊棚下,
橹摇云影江南秋。
我到西塘是刚下过雨的秋日黄昏。
西塘像是不该有阳光的,就算有,也该是淡黄色的,只温暖得了红漆剥落的旧木门外一只懒猫的那种薄薄的阳光。想象不出一个阳光下的西塘,觉得西塘这地方真是整个儿都是水做的。湿仄仄的地面,凉飕飕的檐下映衬的是一个女孩儿隔着窗棂在煎药,眉尖上攒着淡淡的哀愁,水汪汪的目光擦过卖豆腐花悠长的吆喝声穿透湖蓝的天。
可我到的时该偏偏阳光明媚,其实我更喜欢这种深秋的明媚,沿街走下去,街头还湿,阳光却在,温暖我的脊背。街上往来的人,与我都不相干,那些小商小贩,也与我没关系,但他们是不可也缺少,都成了我的风景线。
人在江湖,吃,是必须凑合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类的古训,常常丢在一边。有时为了赶路,有时没什么吃兴,“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这些讲究都顾不上,往往在路边小店要个蛋炒饭,或煮碗面条应付一下肚子。
不是吃饭时间,我在“钱塘人家”坐下来,窗外是水道和桥梁,要了碟熏青豆和一杯茶,若有所思地发着呆。
西塘的街衢依水而建,小屋枕河而居,临水的街边和屋檐都挂着红灯笼,水面里倒影着红的灯笼,蓝的茶幡,黄的酒幡煞是好看。
小巷依然是很窄很长。
天近傍晚,一束斜阳透了出来,洒在雨后的屋檐、灯笼、地面上,那样的鲜亮,仿佛与太阳那么亲近。
等斜阳一收,灯笼红了。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3 at 15:29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5.94 KB)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5:56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5
共获得爱卡币
(五)
九月十九日星期五,雨,行415公里,宿楠溪江。
烟雨楠溪江忧郁典雅的气息,非笨拙如我的笔墨所能描述,清澈的溪水、翠绿的山峰,尤其是峰回路转间一泓泓碧水,环绕中白而洁净的沙渚,静静地泊着一排陈旧的木制蚱蜢舟,绳缆纠结,扑喇喇一声突响后,白羽长腿的水鸟翩然飞去……
芙蓉村
村中并没有芙蓉。只因村西南有三峰突起的高崖,岩石红赤,状若含苞欲放的芙蓉,每到夕阳西下,芙蓉三冠映入村中的池塘,因以为号焉。
我一个人静悄悄地穿过寨门,走在鹅卵石铺成的村道上。农家小院的矮墙也是蛮石垒筑的,墙头滋蔓着茂密的绿萝和兰草。芙蓉村的中心是长方形的芙蓉池,芙蓉池的中间是重檐歇山式的芙蓉亭,亭子里的美人靠上,老人们或坐或靠或躺,吸着旱烟,喀喀的咳嗽声伴着愉悦的闲谈笑语,放了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在嘻戏打闹,多么迷人的山居图画。
丽水街
到丽水湖的时候,已经没人收钱卖票了,没有游客的村子,格外宁静。
村口的亭子里,两个年轻人在聊天,一群孩子在小渠捉鱼虾,丽水街往南,到丽水湖的尽头,是一座造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三跨青石板桥,叫丽水桥,几个孩子在游泳。桥头苍苍郁郁的古樟树荫下有两个造型古朴的亭子,一个是接官亭,另一个叫乘风亭。
畔水修筑的丽水街,路面上随意镶嵌的青色鹅卵石,远看象一片片鱼鳞。沿湖一侧是丽水街里廊棚精致的美人靠,廊檐下也悬挂了一溜长长的灯笼,当然这并非表示喜庆之意,而是招徕游客的促销手法,跟昔日的沿湖长凳是完全两样的考虑了。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8:05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5.98 KB)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5:57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1
共获得爱卡币
(六)
九月二十日星期六,雨,行1302公里,回家。
行为上的懒惰与思想上的懒惰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动物明知猎人在常走的路上下了套,还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走,终究让猎人套住。人也一样,每天上下班的路线一经习惯,也是经久不变的。
这种惰性也惯穿在我的开车过程中,要是一早开得慢,便会悠悠然忘路之远近;要是早起就开得快,便会见车就超,毫不脚软。即使遇到警车闪着灯招摇而过,我心里也会恶狠狠地嘀咕一句“超丫的”,然后不屑地超过去。
常有人盯着我的车看,他们一定在想:哦,这家伙,离家真远,他认识回家的路吗?我也很纳闷自己认路的本领,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村落里,总是很自信地找到想去的地方,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不失时机地问路,与当地人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问路开始。我总是这么问路的:呵呵,我可能是迷路了,请问……怎么走?
穿越于崇山峻岭之间,等待默契的阳光到来,当然,雾锁大地、烟雨凄迷的时候,也别有另一番景象,其实这才是我旅途的意义所在。
出永嘉,经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14小时,1302公里。吃了三顿饭,加了三回油。
庄子说人生之匆促,有如白驹过隙,那是他不知道我和我的银色捷达,否则就会以“银车过隙”为喻了。
出来八天,总行程4501公里。我该回家了。
(完)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3 at 15:30 ]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2 16:48    IP属地:未知

谢谢N车.喜力,谢谢JIMI,PP在家的电脑里, 回去补
[ Last edited by 混水不摸鱼 on 2003-11-12 at 16:56 ]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1-24 21:16    IP属地:未知

没东西写了,捞出来自己顶一顶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2 23:16    IP属地:未知

DDDDDDDDDDDDDDDDDDDDD
行成于思毁于随----老禾如是说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