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路虎发现论坛 >  自驾车~西藏之旅有关资料汇总(一)ZT

发表于 2005-12-02 17:46    IP属地:未知

查看 63.1W | 回复 20
自驾车~西藏之旅有关资料汇总(一)ZT
这是我所看到的比较全的自驾西藏的资料汇总。感觉很有用。转贴过来与大家分享。
★开车走川藏线的几点注意事项
本人于前段日子单人单车(2.5化油器老切)沿318国道川藏线进藏,青藏线回来,一路非常艰苦,现将此路段要注意的几点告知各位:
1)2.5化油器小切进藏最好走青藏线,因为那条路比较好走,翻越4000米以上高山比较不会吃力。
2)化油器小切在高山容易出现气阻现象,加油没力,一旦出现此现象,立即停车不要熄火,拿凉水冲汽油泵和油滤及油管,马上就会缓解。
3)川藏线进入四川西部以后就非常艰险,大部分路段都是傍山险路,路况极差,进入这段路前一定要对车况做一次全面检查,我是在四川康定做的保养,那里有很多走川藏线的老手,会有很好的建议。
4)由于川藏线有很多是军管路段,在经过有武警把守的路段一定要减速慢行,尤其要注意过怒江隧道桥和通麦钢架桥时一定要在5KM时速通过,不然有可能被武警处罚,而且态度极其恶劣,本人在怒江隧道桥就一不小心被罚站在桥上背过桥须知1小时。
5)在过了通麦钢架桥以后那段路就非常恶劣,简直是对车辆及驾驶技术的考验,如果碰到下雨尤其可怕,近100公里的烂泥路(只能通过一辆车,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弯多路陡,有无数的180度急弯)和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一定合理使用4驱,切诺基的分动箱长时间使用,会发热自动脱出4驱,而且容易烧坏。(此路段极其耗油,一定要加满油,本人在此路段全程约230公里,耗油73升)。
6)上述路段最好在白天走,千万不要着急赶路,因为晚上此路上车辆极少,万一车辆抛锚,无人可以救援。
7)走川藏线最好避开7、8、9月的雨季,因为山体塌方太多,有时一堵就是好几天,有人从四川到拉萨走过的最长时间是1个月。最好备两条备胎,最好再带几条内胎,因为路上有很多补胎店不会补真空胎,2-4桶20升的油,因为路上的加油站间隔极远,而且油品质量不能保证,油价奇高,本人加过的最贵的是4.20元/升的90#。
8)本人这一路的损失:割破5条胎,买了3条新胎,拉断一根减震,震断一次消声器,变速箱支架螺丝震掉2颗,发动机支架震坏2个,化油器下体螺丝震掉3颗,喇叭震坏N次。
9)虽然川藏线路途艰险,但风景极好,青藏线相对就要荒凉的多,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试一下。
以上供参考。
附:《过桥须知》
1》过桥车辆载重不得超过10T、时速不得超过5KM
2》车辆行人牲畜不得在桥上停留、玩耍、摄影
3》两辆车不得同时在桥上相向或逆向行驶、不得在桥上超车
4》车辆晚上在桥上行驶不得开大灯、不得停车
5》车辆行人必须服从值勤人员的指挥管理
6》本桥属军事区,管理范围左右300M
八宿县公安局
[ Last edited by 乱云飞渡* on 05-12-02 at 20:45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49    IP属地:未知

★陆路进藏
国内陆路交通到西藏,目前有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四条线路。
青藏公路(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藏公路全长1160公里,全部为黑色等级路面,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中部的一座新工业城市,长途汽车定期往来西藏甘肃等地,而当新藏、滇藏和川藏公路因冬天封路或路段塌方时,更会绕道格尔木,是西藏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格尔木旅游名胜不多,但经青藏公路进出拉萨的旅客,格尔木是必然的中转站。
昆仑山口:离开格尔木,行车110公里翻越昆仑山口,下午从格尔木出发的汽车,一般会停在海拔4200米的昆仑山口用膳,这里的氧气比平地少,高山反应引起的头痛昏眩大多从这里开始,对初到西藏的人来说,吃这顿饭比做任何事都要难受;过了楚玛尔河便是五道梁,由于山区关系,这里的天气变化莫测,即使7、8月份也会顷间下起雪来。
沱沱河:是长江源头,出自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冬山上;沱沱河汇合楚马尔河便成通天河,流入四川、云南后,改名金沙江,最后成为长江。
唐古拉山口:离开沱沱河,向南走203公里,便翻越全线的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也是青海和西藏的交界,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气温长期处于冰点以下,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令路面很容易损坏。山口天气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水平线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客车通常会在这里稍作停留,不要错过在"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的石碑旁留影。
那曲:汽车翻过唐古拉山口后,高度逐渐下降,高山反应也舒缓了,极目之处,那曲渐渐出现眼前。到了那曲,意味距离拉萨只有数小时车程,那曲藏语意为"黑河",位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海拔4600米,属高原丘陵地带,全年都出现霜冻、大风、冰雹,天气干燥、寒冷。8-9月份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这里举行,观光群众和商贩,各式人等纷至沓来。
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川藏北路)、黑河公路三路在这里汇合,令那曲成为藏北地区的主要交通城镇。
住宿:那曲宾馆,双人房¥90,公共卫生间、浴室。
县招待所,每人¥15,公共卫生间。
交通:长途汽车站内有定期班次行走拉萨、当雄、索县、格尔木等地。因交通网络发达,车辆比其他入藏公路为多,而且不受四季气候变化影响,所以只需傍晚在招待所停车场或路旁等候,不难找到便车。
当雄:离开了那曲后再走164公里便到达当雄。当雄也处西藏中部,属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地带。旅游名胜有离当雄48公里的纳木错,而往南面80公里就是羊八井地热温泉带,离羊八井后还有87公里,便是青藏公路终点站-拉萨市。
川藏公路(成都-拉萨)
南路:国道318,全长2140公里。
成都147→雅安217→康定149→雅江308→巴塘104→芒康158→左贡107→邦达94→八宿217→波密233→林芝127→工布江达206→墨工卡73→拉萨。
北路:国道317,全长2411公里。
成都364→康定380→甘孜207→德格111→江达228→昌都480→巴青256→那曲164→当雄162→拉萨。
川藏公路以四川的成都为起点,终点是西藏首府拉萨公里。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和康定后,到新都桥便分为南北二路,各自挺进,直达拉萨。南路和北路都各具特点,南路要跨过海拔5000米的高地,北路途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两条路都会翻越不少高山绝巅,这些景象,对旅游者具有无比吸引力。
成都:四川省会,川藏公路便是以成都作起点。
二朗山:二朗山山口高3000米,终年大雾弥漫,山路迂迴、狭窄,而且倾斜度颇大。目前,二郎山隧道已通车,成都往康定只需7小时。
泸定:这里的大渡河和横跨的索桥,在历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泸定县城以南50公里,是海螺沟冰川,可搭乘往西乡的长途汽车前往。
交通:泸定与康定相距49公里,两地有"夏利"出租车行走,坐满3-4人便开,行车1小时,车费¥15。往西行,可到县城以南2公里一个供长途车停宿的车站找车;雅古都宾馆前偶尔停放着西藏车牌的货车。
住宿:雅古都宾馆,顺河路5号,宿费¥25;县招待所,新北街30号,宿费¥30。
泸定往西,到新都桥后,川藏公路便分南北路两段。
理塘:理塘海拔4700米,有世界最高城镇之称。位于草原上的理塘,牛羊成群,花草遍山,有着简朴的一面,镇上亦有农贸市场及百货商店,每年夏天举行的赛马节,全镇显得相当热闹。这里有间招待所,设备简单,但高山反应却使人彻夜难眠。
巴塘:位于金沙江畔,镇上藏族人口占多数;这里的藏戏和民歌舞蹈,甚具名气。巴塘小镇在1986年经历了一场地震,造成伤亡数字不太大,但房屋却严重受损,镇上大部分房屋要重建,新建筑令巴塘维持着浓厚的藏族特色之外,这儿清洁干净的街道,也令人耳目一新。
住宿:巴塘昌都汽车站。巴塘往西35公里便是金沙江,汽车开过桥后便进入西藏。桥的西端设了一个检查站。
芒康:芒康是川藏南路入藏后的第一个小镇,这也是与滇藏公路的汇合点。芒康镇上主要商店都在一条主街道上,这小镇除了作为交通要点外,物资供应不多。可住在芒康县招待所。
康定:还记得小学时唱的"康定情歌"吗?歌中提到那溜溜的跑马山,就在康定县城南面,走路就能到达,上山的小路两旁的树大都被围上藏族经文。只要步行2.5公里到山腰,便可鸟瞰整个县城,山腰上的白塔海拔3000米。
交通:从康定可乘坐"泥猛的"前往泸定,每位车资¥15。
住宿:长城宾馆,新市前街64号位于长途车站附近,单人房¥18,三人房每人¥15,沐浴每次¥5。
甘孜招待所,光明路25号(位于县城中心),双人房每人¥25,三四人房,每人¥20。
雀儿山:雀儿山山口是整个川藏公路的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山下的悬崖常常被大雪覆盖,是翻车黑点。但冰川的壮丽却十分吸引,再加上美丽的湖泊,风景美丽的确湖泊,风景媲美瑞士。
德格德格是川藏公路四川段最后一个城镇,德格印经院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的印经院。它仍然保留着古法印经书,并有着许多佛像雕塑,甚有参观价值。
金沙江:由北向南流,既是长江上游,也是川藏天然分界线。过了金沙江大桥,便进入西藏境内,到达昌都就容易找车到拉萨。
滇藏公路(昆明-拉萨)
昆明到拉萨,国道214,全长2,300公里。昆明39→下关14→大理166→丽江145→中甸152→德钦103→盐井111→芒康359→八宿450→林芝406→拉萨。
滇藏公路的一条支线,由昆明市经下关、大理、中甸、德钦、盐井,到川藏公路的芒康,然后转为西行到昌都或经八一到拉萨,由昆明至芒康路程1112公里,由芒康经八一至拉萨1214公里,全程2326公里。滇藏公路起点为云南昆明市。昆明途中有不少地方值得停留参观;昆明至芒康段,交通需要多站转驳,通过白族、纳西族、和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横贯在横断山脉的滇藏公路,被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分割,而玉能雪山、哈巴雪山、白茫雪山、太子及梅里雪山相隔,还需穿过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等天然屏障,做成滇藏公路起落差异很大:在十公里内,公路急降后又再上升,气候也随高度而变化称为"立体气候",乘客在半天的路程中便度过四季天气。滇藏公路受着天气变幻的影响,中甸至芒康段经常在雨季时常出现塌荒甚至泥石流暴发。
昆明:有"春城"之称。因为四季如春,所以全年都是旅游旺季。旅游名胜有:西山、森林公园、华亭寺、龙门、金殿、黑龙潭、石林等。
交通:昆明市交通方便,在火车站附近有多间公营及私营长途卧铺巴士至下关。注:大理及丽江,但应多问票价,防止被骗,票价¥40-60。
下关、大理古城:下关又称大理市,位于大理古城以南14公里,是县行政地区,而大理古城则为旅游区。
旅游名胜:三塔寺、三塔倒影公园、苍山、洱海、感通寺、蝴蝶泉、周城、喜洲、洱源大理古城街天。
节日:三月街、火把节。
住宿:红山茶宾馆¥25双人房。
交通:在红山茶宾馆后街及大理宾馆外均有公车前往丽江¥30。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0    IP属地:未知

丽江:
旅游名胜:丽江古城-四方街、黑龙潭公园及东巴文化博物馆、宝山石头城、长江第一湾(虎跳峡),云杉坪。
住宿:雪域宾馆双人房¥50或云杉宾馆双人房¥70。
交通:在云杉宾馆旁是长途汽车站,开往大理、丽江、宁浪等地。另外在红太阳广场附近的汽车站,可乘车前往中甸、宁浪、昆明。
玉龙、哈巴雪山:由大理的下关北上,在白洋场分叉,向东可通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向北便进入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的峡谷山区,车子在峡谷盘旋前进,而山下层层林海,山顶终年积雪,景色壮丽,当公路跨越金沙江的"继红大桥"时,东面不远是峡谷深达3000米的虎跳峡,雄伟壮观;西面远眺望到的长江第一湾,江水静静流进虎跳峡。经过了金沙江,公路逐渐攀升,气温转凉,再往前走,便开始踏入藏族人居住的地方,经小中甸便抵中甸盆地。
中甸: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由北向南流经横断山的迪庆自治州,境内峡谷纵横深隧,雪峰连绵,草原辽阔,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星罗棋布,自然景观很美,民族风情独特。中甸属迪庆藏族自治州,此处藏民的服饰跟西藏省的有少许分别,他们较喜爱把一束红色头绳绕在头上,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
旅游名胜:松赞林寺、三壩白水台、碧塔海、纳帕海、香格里拉大峡谷。
住宿:迪庆宾馆(长征路11号,8227599),床位每人¥30,标准双人房¥260。
宏运大酒店(中甸县城长征路中段,8828585),标准双人房¥130。
交通:在中甸汽车站,可乘车到德庆。
金沙江:汽车离开中甸平原向德钦进发,因要再次跨过地势较低的金沙江河谷,公路在几十公里内,急降1000多米,近年建成的跨江大桥,代替昔日的钢索吊桥,令危险程度大大减少。
奔子栏离开金沙江后,汽车攀爬上白茫雪山(又叫白马雪山),穿越两个小山,在奔子栏镇可午膳或休息。再往前走,便到达白茫雪山哑口,山上气候颇冷,一高一低,一热一冷,可体会高原的"立体气候"。
德钦(又名迪庆):是滇藏公路旁的山城-是云南省内最后一个城镇,人们近年不断在考证,德钦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近年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德钦,自然景色特多;在白茫雪山、太子雪山和梅里雪山下,有着古冰川、温泉、原始森林。近年来,有多队攀山队当尝试攀登未被征服的梅里雪山,可惜全部失败而回;1997年一队日本攀山队在攀山时,不幸遇上雪崩,全队人员及两名向导落难。
旅游名胜:雪山观台、飞来寺、古冰川。飞来寺和雪山观景台只需花二个多小时,便可游览。
住宿:县招待所(床位¥15,双人房¥70)。
交通:德钦有两个汽车站售票处,位于新华书店附近及县文教局附近的士多代售。德钦汽车站没有汽车北上,只有南行返回中甸及昆明。如北上到盐井或芒康的游客,每日07:00-08:00在"只曲河"桥头等候便车。在夏季,有颇多车来往盐井及芒康。
注意:德钦香格里拉机场于1999年中落成,每天与昆明对开客机,票价¥500。
盐井:离开德钦后,沿着河谷行驶,山路崎岖,而公路就在悬崖中开盘,山上的巨形沉积岩,随时会倒下来;加上路面狭窄,碎石满布,山下却是万丈深渊,真是一步一留心;盐井就在这条公路中段的小丘上。在到盐井前3公里处,是一块树立在公路旁的省界石牌,方便的话,不妨停下拍照留念。盐井是西藏省内第一个小镇,镇口是检查站,如外籍人士,需在此出示"入藏纸"。盐井的气候良好,植物繁茂,以盛产井盐出名。十分奇怪,澜沧江水流经此处便变成红色,与红色的山坡,绿色的梯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住宿:镇上有一县招待所及个体招待所,后者设备简陋,以县招待所较为安全。
便车:可以于上午在大街及检查站附近等候便车前往德钦或芒康。
芒康:便车继续沿着山崖峭壁上行驶,路上有不同程度的塌荒。车辆慢慢爬升,逐渐踏入青藏高原,翻过公路最高点的红拉雪山哑口,山势逐渐平缓,公路未到芒康,便与川藏公路合并,向西往拉萨,详细请参阅川藏公路段。
新藏公路(喀什-拉萨)
国路道219段。拉萨至喀什,国道318/219,全长2,424公里。拉萨337→日喀则157→拉孜293→萨嘎145→仲巴384→巴噶(神山)384→狮泉河。国道219线:狮泉河87→日土143→多玛177→界山大板111→泉水131→康西73→三十里营房123→麻扎大板83→库地大板88→普萨69→叶城254→喀什。
交通:新藏公路现时没有公共汽车来往,交通主要依赖便车及租车。"包车"的费用虽然较高,但如不想花太多时间等车,又能集合足够人数一同上路,包车确实不错,而且出发日期和路线都能自已掌握。
便车:喜爱"电波"旅程、拒绝受制于旅行团或嫌包车太贵,可选择找便车前往。在阿里地区找便车并不容易,南路尽管在旺季的7-10月,每天也只有数十辆汽车经过,而在北路,货车行走拉萨至狮泉河的居多,找便车以货车机会校大;货车驾驶室可坐3人。跟外国人一起找便车比较困难,司机要嘛拒绝上车,否则往往要求较高车费;被查获搭截边车没有防证的外国人,司机会被罚款。此外,也可考虑在检查站旁找便车,一方面车辆必须停下,另一方面也可证明自己的证件没问题。
班公错: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这湖呈廋长形,由东至西伸展全长150公里,南北阔度只有2-8公里,东面三分二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一则属于印度。这湖有一独特之处,就是中国这一边的是淡水,流到印度的喀什米尔,则变成咸水。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也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却无人居住。
多玛:这里海拔5000米,有一个兵站和一条藏族小村落,兵站的被铺颇为干净,住宿收费¥20,食堂膳费¥5。兵站外的村庄有两间藏族旅店,宿费由¥8-15不等;还有几间用帐篷架起的四川饭馆。新疆人称大山口为大板。界山大板就是西藏和新疆的分界线:在此以南是西藏,以北便是新疆。山口竖立了一个石碑,刻着"界山大板海拔6700米"。立足界山大板,这意味大家已经到达地球上海拔是高的公路,除了兴奋雀跃之外,很多人都会因高山反应而觉头痛欲裂。
红柳滩:荒滩上长满红柳,因而得名。红柳滩地势接近5000米,要是从新疆出发,晚上在此住宿,会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辗转难眠,这是进入西藏的必然现象。红柳滩兵站住宿收费¥20-30,视乎议价能力。
叶城:叶城街头,整天都能听到喇叭播出诵经的声音,城内的清真寺数量颇多,是个典型的回教城市,叶城一带有多处油田,又正发展工业,是离开新疆到西藏前,最后一个具规模的城市。叶城地处边垂,屯兵数量不少。
前往交通:叶城市内的士,每程收费¥10,长途车站外有中巴往城南。叶城是新藏公路的实际起点,新藏公路上并无公共交通公具行走,除了包车之外,更多人在寻找便车。
货车:西藏的货车都会向"西藏阿里驻叶城办事处"报到,办事处设于叶城宾馆内,可以到这里了解发车情况,或直接到停车场与司机商量,也可透过宾馆服务员打听。
军车:解放军几乎每天都有军车开往西藏,车队也会搭其他乘客,但兵站都是不准外人进内的,故此只能守株待兔,早上到城南车辆开往西藏的路旁守候。车费¥200-400不等,视乎车种与司机叫价。
注意:持回乡证人士,经狮泉河进藏须入藏纸。
住宿:叶城宾馆,散铺收费¥20-30。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1    IP属地:未知

★西路长驱-西藏行:车篇
这次到西藏,出发前的计划里程是11000公里左右,计划中的行驶路段80%为铺装路段,15%为非铺装路面,5%为恶劣路况的路面。最终的实际行驶了12400多公里,其中铺装路为55%左右,非铺装路面约35%,约10%的路面比较恶劣,其中部分路段使用了4轮驱动。走之前针对计划中的那2000多公里路面对车进行了检查和加固,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固所有发动机舱内的电器、电控设备,用绑线固定所有线路线束,点火系统所有插接头喷WD40后重新插好;
2、因为是自动排档汽车,所以走前更换了使用了1年半的电瓶;
3、更换了空滤、机滤,以及发动机油、自动变速箱液及全车所有油和液的情况;
4、检查了传动皮带,前后传动桥;
5、检查制动系统及真空系统,为保险起见,以防撞车后真空储气罐破裂,所以提前将储气罐的管路断掉了;
6、检查引擎垫,更换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也换装不久),前桥上下控制臂的橡胶套,前后桥通风管及前后减震器,钢板弹簧、螺旋簧;
7、前减震器上支点加固,补焊了一块3毫米厚钢板,并将减震器固定螺母及止动螺母紧固;
8、检查电子扇及硅油封风扇,水温传感器除垢,进气压力传感器除垢;
9、全车灯光检查;
10、进气系统将原来的塑料卡箍换成钢制螺栓固定式卡箍;
11、全车所有传动部分及动力转向部分打黄油;
12、检查轮胎及2只备胎,发现其中一只东洋235MT漏气,补好(其余5只为佳通的235AT);
13、检查4个轴头间隙;
14、用8号铅丝提升排气管尾部,以增大车的离去角度;
15、清理进气阀体部分的污垢;
16、检查火花塞;
17、检查分动器及档位,反复路试分动器各个档位;
18、检查汽笛及原车的蜗牛喇叭,以防涉水后,一套失灵可以启用另一套;
19、检查车载电台及GPS导航仪的天线,将天线电缆与车体用绑线固定;
20、最后紧固所有车体螺丝及驾驶舱内的螺丝。
出发前还携带了如下零部件:
1、发电机;2、传动皮带;3、电动汽油泵;4、分电器的同步信号传感器;5、曲轴位置传感器;6、计划5000公里保养,所以携带机滤和空滤一只,机油两桶;7、20升加拿大产汽油桶两只;8、备用轮胎螺母5条。
最后经过12000公里的各种道路颠簸后,车辆分别发现如下问题及建议:
1、5330公里,前引擎垫破裂,发动机下坠,直至引擎垫橡胶部分完全碎裂,硅油风扇扇叶在发动机加速时扫风扇罩,在拉孜简单处理后,又行驶了700公里,后在拉萨换掉,经观察发现原引擎垫为副厂产品,很不耐用;
2、6273公里,前减震器上固定端松动,紧固;
3、6273公里,发动机噪音加大,作换油保养后恢复正常,并认为这样的路况应该在3500公里以内保养比较合适,并且要多带空滤;
4、6237公里,发动机排气歧管交汇处再次开裂(一年以前裂过,用气焊焊接过);
5、7400公里,电瓶托架的固定螺栓孔部分的塑料断裂,电瓶严重松旷,在颠簸时曾经发生电极桩头与固定杆短路打火,在车体另打孔后固定;
6、8600公里,发现分动器保护钢板的固定螺栓已经有一侧被刮开脱落,估计是路上与石块撞击造成的,在西藏昌都重新焊接螺母固定;
7、8600公里,启动机(北京燕京牌,已使用了4万公里)不能点火,用金属工具震动启动机外壳后可以启动,在西藏昌都拆解检查后发现启动机涉水后密封不好,进了水,电刷架生锈,弹性很不好,拆解润滑后装上正常;
8、9300公里,减震器有两只发现功效有所衰减,分别是左前和左后,后减震为原车所带德国产油气减震器(价格太高,目前也买不到了),已使用了20万公里,前减为黑色重载型减震器(目前的装车用品),之前使用了1.5万公里,待过几日检查后可以得出这两只减震器的结果;
9、另外由于升高了排气管,造成排气管和车底距离变小,在车辆长时间做大转速爬升是,消音器的热量使后座右侧下边防的一些塑料制品变软,甚至融化,产生了很长时间的异味,因此不建议在这个部位放置塑料制品和易燃物;
10、在川藏线,车辆在一弯道处失控,撞在一个水泥墩子上,前保险杠毁坏(后在成都更换),水泥墩卡在前传动桥钢护板下,幸亏有这防护板才保护了前桥和所有前转向传动的杆件,强烈建议所有4x2车辆加装,并拆除那种钢管制成的所谓前保险杠;
11、在西藏行车,建议车内货物尽可能均匀分散,以利于车辆在频繁的弯道行驶的控制性;
12、在西藏行车不建议安装后备胎支架,尤其是在出了日喀则以西地段,以及川藏线上,我发现当地的各种型号的丰田巡洋舰也很少在备胎架上放置轮胎,通过和藏族司机聊天才知道连巡洋舰的备胎架也要被颠的断裂;
13、西藏行车,在出日喀则以西的中尼公路及新藏线,以及川藏线西藏路段,不要安装侧踏板或侧面防撞杠,否则可能影响你车辆的通过能力;
14、电喷车型在4800米以上海拔地区长时间行驶,有些车辆会显示故障代码,一般是进气压力过低(这个高度的大气压力一般在0.55个大气压以下),一般不需要清除,也不影响车辆的使用,一天后一般会自动消失;
15、现在的西藏只有90号汽油,各种型号的2021系列车辆(除2021V8和2021G以外)都可以适用,一般不需要特殊过滤,2021V8(大切V8)和2021G(大切直列6)在成都Jeep维修中心证实,在西藏地区行驶可能造成氧传感器失效,喷油系统发生故障。
16、在西藏行车,车辆载物如需使用顶架,应安装那种及其坚固的顶架,否则1000来公里的颠簸,你的车顶行李架就要断裂散架了;
17、最后告诫大家,在高海拔地区不要想着要自己动手修车,很多地方都是长期在4700以上的地段行驶,紧紧轮胎你也要大喘气的,这和您在低海拔地区的身体好坏无关,在这样的路段行驶别逞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祝以后驾车去西藏驾观光的兄弟们一路平安!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3    IP属地:未知

★金旋风中甸-拉萨-西宁吉普游记
今年(2003)8月驾车进藏,写了份游记,先把有关车和路和油的情况贴在这里和大家共享。
我爱吉普
冥冥之中,西藏和吉普一定有某种缘分。
当我想买车的时候,我想的就是买吉普;当我买吉普的时候,我想的就是开着吉普去西藏。
在我的心目中,“车”就是吉普的样子:简简单单、方方正正、朴朴实实。
据说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向克莱斯勒公司下订单时,要求的只是一个发动机、一个底盘、最简单的乘坐物和遮盖物,于是,就出现了载着美国大兵转战世界各地的吉普,吉普风靡全球。
关于吉普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但我更愿意相信,吉普(Jeep)就是Just enough essential parts的缩写。确实,吉普是一种原则:简单实用,这就够了!
吉普意味着卓越的越野能力。小日本搞出来的一些重型越野车,也被人们称作三菱吉普、丰田吉普,对此我深感遗憾甚至有气:这些圆头圆脑、油光水滑的家伙,怎么能被称作吉普?吉普是简简单单、方方正正、朴朴实实的。就我目前所见,北京汽车制造厂的2020系列、“金旋风”及“战旗”系列,配得上称作吉普,而老美生产的“牧马人”,是吉普中的极品。
我对吉普的爱是专一且毫不犹豫的。在学习驾驶还没有拿到驾照的那些日子里,周末空闲时也常常去看看车市,越看越觉得无论是国外名牌也好,国内名牌也好,“老三样”也好,“新三样”也好,统统不如意。你说,这些所谓主流车型,怎么就都充满了奶油气?那些流线外形、豪华内饰,以及倒车雷达、车内外温度显示等等破玩意儿,和汽车无关。
我认定了吉普。上午拿到驾照,下午,我就买了辆北京吉普“金旋风”开回家去。我对北京吉普的结构性能一无所知,可我就要你,北京吉普,爱你没商量。
每个驾车新手,都要经历些尴尬事。第二天我想把车开到车行去,问问怎么有一个大灯不会亮。开到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一减速,车就自己熄火了,然后就再发不起来。十字路口啊!连忙下来把车往路边的一小块空地上推。感受是第一下很费力,动起来就和推辆板车差不多。装模作样地把引擎盖掀起来,看什么看?除了能认出个水箱,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给车行师傅打电话,师傅说你看看化油器里有没有油?可我不知道哪里是化油器。师傅说,你还说你要开到拉萨去呢。我是对车行的师傅说过,我买吉普车就是要开着到拉萨去。还有一句话没说,要开着吉普走遍中国。我问是不是有个圆盘的地方,师傅说是了。又说下面有一个玻璃样的孔,晃一晃车身,看里面有没有油。有。师傅说可能是胀油了,要我把油门踩到底发了看,我一试,车子轰地就发动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就这么点儿驾驶技能和汽车知识,就这样一辆北京吉普“金旋风”,我要驾着它到西藏去。
几辆车啊?
就一辆。
听的人直摇头。他们以为,自驾车进西藏,至少也得两辆车同行,这样,万一车子出故障,彼此也有个照应。依他们的意思,不仅要两辆车同行,随车,还得带上差不多要一辆工具车才能装得下的汽车配件。
就这车啊?
就这车。北京吉普“金旋风”。
听的人更是摇头。在他们看来,要自驾车去西藏,至少也得用几十万元一辆的丰田、三菱之类的重型越野车,这几万元一辆的北京吉普,怎么行呢?他们说,这车开到半道上就坏了。
我爱北京吉普,北京吉普也不负我。
我从零海拔的厦门海边,经江西、湖南、贵州进入云南,然后从滇藏公路汇入川藏公路进藏,再从青藏公路出来,历时40天,行程12000公里,可以说,走了全中国,没准也是全世界最险峻的路、最难走的路和最好走的路,我的吉普,从未把我撂在半道上,有那么一两次的小故障,开着开着听到声音不对了,到了城镇有修车铺的地方,就开进去请人看,大都是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就可解决的小问题,整个行程下来,修理费也就200多元。我的吉普,我的战马,争气啊,好养啊!
行程-加油站-路况
我从厦门出发,驾北京吉普“金旋风”穿行西藏的行程一共用了40天,行程12000公里。但仅就穿行西藏而言,我从滇藏公路进藏,从芒康汇入川藏公路后,一路西行到达拉萨,然后从青藏公路出来,驾“金旋风”吉普穿行青藏高原,一共是10天,行驶4045公里。具体如下:
第一天(2003年8月10日):(云南)香格里拉——(西藏)盐井,行程295公里。
第二天:盐井——邦达,行程376公里。
第三天:邦达——波密,行程311公里。
第四天:波密——林芝(八一),行程233公里。
第五天:林芝——拉萨,行程411公里。
第六天:游览拉萨。
第七天:拉萨——纳木错——那曲,行程470公里。
第八天:那曲——(青海)五道梁,行程567公里。
第九天:五道梁——都兰,行程621公里。
第十天:都兰——(甘肃)临洮,行程761公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4    IP属地:未知

曾经看到过两三辆要进藏的越野俱乐部的车,车顶的行李架上,竟放着五六个备用油桶。驾车作长途旅行,油料当然重要,西藏地广人稀,也不会像内地这样处处是加油站。但从我们这次驾车进出藏的情况看,带那么多备用油桶是完全不必的。
无论是滇藏公路、川藏公路还是青藏公路,加油站之间最远的距离不会超过100公里。县城有加油站自不必说,每个镇,一般来说也会有加油站,只要沿途注意油料情况,不带备用油桶是完全可以的。我的北京吉普“金旋风”加满油,大致可跑500公里,在西藏我的加油原则是过了200公里,见油站就加。
如果硬要带备用油桶,带一个空桶也就行了。万一真的一下没油了,用空桶向过往车辆要一点,或者搭车到最近的加油站去,买一桶回来也就行了。没必要装一桶油。带一桶油在车上颠来颠去,多不安全啊!
西藏的油料比内地要贵些。一般来说,越往内地,油料越比沿海贵,可能油是从海外进口的吧。我们在盐井、芒康、八宿、波密、林芝、墨竹工卡、拉萨、当雄、那曲、安多、雁石坪、五道梁、格尔木、香日德、茶卡等地都加过油,最贵的是在盐井,90号汽油每升4元,那里是私人的加油点,没有专用的加油设备,先把油从大桶抽到一个25升的塑料桶里,再放到汽车油箱里。其他地方都有加油设备,我们选的大都是“中国石化”。90号汽油价钱一般是每升3.5元左右,根据离拉萨的远近,又会有2毛左右的增减。格尔木的油最便宜,90号每升2.8元,比沿海还便宜,大概用的是新疆的国产油了。
西藏的油虽说贵些,但整个进出西藏的公路,都不收过路费。算下来,在西藏驾车,总的花费比在内地还有便宜些。
由香格里拉到盐井,柏油路一直修到了(云南)德钦县外靠近梅里雪山的地方,从去梅里雪山冰川的叉路口往西藏方向走,一路就是砂石路了。
比较下来,这段路其实是很好走的一段路。路虽是砂石路,但很平整,沿着澜沧江逆流而上,很少陡坡急弯,来往的车辆也很少,在这段路上,平均时速可以跑到40公里左右。当然,在这样的路上,车屁股后面是灰尘滚滚的。
但是轿车目前是无法从这条路上通过的,整条路总的来说平整,但在靠近村落的地方,不知什么原因,总会有一两条水流淌过公路汇入路边的澜沧江中,在这样的路段,路面就坑坑洼洼甚至形成大坑,这样的地方还不少。底盘高的卡车和吉普车可以涉水爬坑而过,轿车就不行了。事实上,在这段路上我们也没遇到过轿车。
从盐井到邦达,除了进出芒康、左贡等县城时,会有十来公里的柏油路,其他路段还是沙石路。路依然沿着澜沧江朝西北方向而行,这一带正是横断山脉的大皱褶地带,要翻越好几个大峡谷,其中的几个地方,可能是中国最险峻的路段了。公路盘山而上,坡陡弯急,也没有防护桩,路边是高高的悬崖,下面是滚滚的江水,真要是不幸翻出去,不要说人,恐怕连车都找不到了。
还好这段路还不是太窄,可以容两辆车从容交会,而且路上的车子也很少。只要行车时注意靠里或居中,在弯道的地方多注意点儿,这段路虽然看起来心惊胆战,冷静驾驶还是可完全通过的。
驾吉普穿行西藏的一点体会,就是危险的路未必就是难走的路。危险的路要求你小心驾驶,但通过却没有问题,车速也不至于太低。难走的路则是坑坑洼洼,不仅车速走不快,甚至连通过都很困难。这次去发现,西藏全境好多地方都在修路,修路的地方,就是最难走的路。
邦达至波密,就是既有危险的路,又有难走的路。
翻越怒江峡谷的那段路,就有一旦驶出路面就会粉身碎骨的危险;好多地方正在修路,那就是最难走的路了。
西藏的修路不是先破一小段旧路,修好新路后再破一小段旧路,那样的话,难走的路段就会短些。西藏的修路,往往是一大段一大段地破了旧路,再一小段一小段地修新路。一位搭便车的修路军人告诉我,施工机械上来一次不容易,不能往往返返地跑,为了降低成本,上来了,就一次全线破路。
施工的地段,有的每天只有一段特定时间放行,比如邦达至波密间有一段是早上5点至8点放行。有的地段则要走临时便道。这些临时便道,也就是在草甸子或者河滩上用推土机推几铲,引个方向,接下来,过往的车辆走多了,也就成了路了。
在这样的路上,驾车和走路差不多,每小时就走个十来公里,不时地要涉水(有时水都漫进车里来)、爬乱石窝、过烂泥坑,当然,这个时候,吉普车的威力也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前一天从盐井到邦达,砂石路也开了400多公里,可从邦达到波密,因为修路,一整天只走了200多公里。
曾经问过一位卡车司机,波密到林芝的路好不好走,他说:一半对一半。
意思是说,一半是柏油路,很好走,一半在修路,很难走。
从波密出来往林芝的那100多公里柏油路,实在是赏心悦目的一段路。乌黑的柏油路沿着滔滔的江水,一直伸向远方,路边的山上,是绿得发黑的冷杉林和松林,再远处,就是一座座以蓝天为背景的雪山。
过了通麦大桥,路一下子就变成了烂泥坑。那是一段原来的公路被江水冲毁后,临时修出来的便道,就在江边的陡坡上,又窄又陡又弯,这一带降雨又多,路完全被过往的车辆压成了烂泥坑,很滑。这是整个行程中最危险也最难走的一段路了,得时刻小心,可别滑出窄窄的路面,跌落到江里去。
过了这段烂路,其他的路段也正在修。车子在上面颠颠簸簸,摇摇扭扭,走得很吃力,坐的人也很累。有两个地方,用了四驱才爬过去。从波密到林芝也就200多公里,一半好路一半烂路,我们整整走了10个小时。
由林芝到拉萨的400多公里,都是很平整的柏油路。从盐井进来就一直没见过的轿车,这时也陆陆续续地在路上出现了。过了拉萨从青藏公路出来,原来也是全线柏油,只是现在过了当雄后,也在大段大段地修路。从当雄到那木错,也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颠得不行。
在修路的地方,要么走便道,要么按施工队的要求等候放行。走得很慢,也走得很难。还好在那些没修的路段,可以放开跑一阵。
过了昆仑山口,就再没有在修的路段了。漫漫青藏公路,大都直而平,很好跑啊。尤其是从格尔木出来穿过柴达木盆地、过青海湖边往西宁的那一段,乌黑的柏油路笔直地伸向远方,开一两百公里,都没有一个大的转弯,恐怕是世界上最好跑的公路了。
青海湖畔,路两边是辽阔的草地,开满了各色的野花,牛羊和牧人的毡房,散落在草地上,更远处,碧透的青海湖和蓝天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世界上最好跑的公路,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了。
金珠玛米呀古都!
我的北京吉普“金旋风”正常情况下加满油可跑约500公里。我想可能是由于地处高原和长时间驾驶等原因,油箱里的气压不一样,在西藏加油时,有时油枪跳了,油却远没加满。一路上我都是很小心的,坚持过了200公里见油站就加的原则。只是那天从林芝到拉萨,路很好走,就大意了些,想着一共400多公里路,就准备到拉萨再加。
谁知在爬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时,我就发现油表在发警告,还以为是山高气压变化的原因,就没想到是油真的快没了。下来一路狂奔,80码的速度跑着跑着,车子呼地就慢下来,接着连刹车都不灵了,仔细听听发动机都熄火了,这下反应过来,真的没油了。
滑到路边停下来,去拿后备箱里的备用油桶,大家笑着说,这下用上了。
这里海拔不高,气候暖和,过夜没问题,车上还带着不少吃的呢!所以大家才这样谈笑风生,要是在刚走过的米拉山上把油用完了,大家恐怕脸色都变了。
带这个备用油桶的目的就是想万一没油了,跟过往的车辆要一点,或是搭车到前面的加油站买一些。此前有老驾驶员指点过,好车的油是吸不出来的,得找微型车和用汽油的大卡车。一口气过去的几辆车都是丰田吉普。前面约500米处,有一片不小的房子,仔细一看,大门口有岗亭,是兵站!有救了!来时有成都军区的人给我们说过,有困难找兵站,人家会帮的。
提着油桶朝兵站走去。对门口的哨兵说,没油了,想跟你们买点油。
哨兵说部队的油是不能卖的,否则严厉查处。
又和哨兵聊几句,得知哨兵是云南文山人,于是就说我也在云南长大,云南老乡啊!
虽说没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哨兵的脸色显然是缓和了不少。你去跟我们领导说,他批准了就行。哨兵老乡说。
在离兵站约200米的地里,一些人正在割青稞。有军人,也有藏族妇女。不知道是军队帮老百姓收青稞,还是老百姓帮军队,反正是军民共建活动。兵站领导就在那里,去见兵站领导前,哨兵老乡提醒:你要说报告首长啊!
报告首长!
(我们的油用完了,想跟你们买一点……)
兵站的最高领导是个中尉,戴着眼镜,一看就是陆军学院毕业的那种。他倒是爽快,问了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就朝哨兵招手:给他们几升油,前面10公里就有加油站了。
金珠玛米呀古都!
感动纳木错
“纳木错”在藏语中有“天上圣湖”的意思。
由拉萨沿青藏公路北上近200公里,就到了当雄县,在当雄往西北岔出去,走70多公里的土路,就到了那木错。
纳木错的水面海拔就有4700多米,是中国最高的湖。纳木错碧透浩缈,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边是辽阔的草甸牧场,四周,环绕着众多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
纳木错的美是难以言传的。去了西藏,一定要去纳木错。
纳木错还给了我们难忘的感动。
要说北京吉普“金旋风”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在高原地区油耗增高,动力不足。比较明显的不足是在一、二档上没有同步器,切一、二档时凭感觉判断,切入时速度已经太低,无法借惯性冲坡,在高原地区爬长而陡的坡时,这一点尤其要紧。借不到惯性冲破则需不断退档,低档位运行过久则水温高而熄火。
从纳木错回来在海拔5000多的拉根山口,车子就这样熄火了,无法再启动。
车外很冷,我抱了个石头垫车,喘得不行。掀开引擎盖,看半天也找不到原因。只好向过往车辆求援。
一辆辆丰田开过去,不停。看得出来,都是些汉族司机。我也知道,这样的地方不好停的,不一鼓作气冲上去,弄不好自己的车也会爬不上去,发不起来了。
一辆出租车停下来,司机操着四川话:有工具没得?
后备箱里有。
我们要赶路啦!坐在车里的两个广东客说。
司机很为难。我说你走吧。
又过来一辆丰田吉普,一个藏族司机。我们一招手,他就停下了。
心里一下暖洋洋的。
虽说这是旅游热线,过往的车辆一辆又一辆,但大家都知道,等这些回程车过去,就再不会有车了。四周几十里都没有人烟。那时我已经在想,不能在这里过夜的,会被冻死。再过半小时要是再拦不到车,就站在路中强行搭车,先到几十公里外的当雄县去,然后再请修理工来。
车子抛锚在海拔5000多米,又冷又缺氧的山口上,确有一种生死攸关的感觉。这个时候看到有人为你在又冷又陡的山口上把车停下来,真的很感动。现在想起来都想流泪。
怎么了?
发不动了,请帮忙看看。
你打火我看。
可能是车子已经凉下来,一发动,竟然轰地就起来了。
好了嘛。藏族司机又回到车上去,我们很是过意不去。
从山口下来不久,看到路边有一个藏族女子挥手搭便车。我们的车上还有一个空位,进纳木错前,我们也看到有要搭车的藏民,但都没有停车。这次大家如梦初醒似地一起大叫:停!
但车子已经下来了一两百米,而且转了个弯,看不见那位藏族女子了。车子很难退上去,要走回去招呼那位藏族女子,在这海拔5000多米的山坡上,大家确实也体力不支了。
只好再朝前走,一路注意看有没有要搭车的藏民。可能是心理作用,觉得怎么搭车的藏民突然少了,真想停下来问路边放牧的藏民,要不要搭车啊?
终于,有一个藏族男孩要搭车。上来一看,十五六岁,却不会说汉语,只会说要到当雄。他哪里知道我们的心思,大家把糖果、点心和水果朝他怀里塞。语言不通,就朝他友善的笑,他也朝我们笑。
藏族人的笑里没有意图,没有我们通常在笑里所赋予的那些诸如谦卑、友善、快乐等等东西,就是一种纯然的笑。想起了那句咏唱西藏的歌词:
没完没了的姑娘没完没了的笑!
这的确是很西藏的感受。
藏族人笑的时候露出一口洁白的牙,他们的笑是无法忘怀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5    IP属地:未知

一路车况
北京吉普本来是有着显赫的历史的。它是我国最早自行生产的汽车之一,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成为军队使用的前沿指挥车,解放军的好多元帅和将军,在北京吉普正式批量生产前,都试乘过样车,并且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时,也曾乘坐敞蓬的北京吉普从欢呼的人群中缓缓驶过……那种车有过如此显赫的历史?
再后来,七八十年代,北京吉普成为全国县委书记的座驾,在计划经济和严格按行政级别享受物质待遇的历史环境中,全国的县委书记,都坐着北京吉普上省城开会,到公社大队下乡。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北京吉普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但也正是因为北京吉普如此普及,如此尊贵,在我的心目中,也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车”,就是北京吉普的样子。
近些年各种油光水滑、圆头圆脑的进口车、合资车多起来,各种对北京吉普的指责,也跟着出来了。什么外形不时尚啊,油耗高啊,噪音大啊,小毛病不断啊,等等。我甚至还听到过一位朋友恨铁不成钢地感慨:咱们的民族工业啊!
然而事实是北京吉普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糟。油耗高一点,比那些所谓的好车,大概每百公里要多三四升,然而北京吉普好养,吃粗粮,加90号汽油就行了,和那些吃细粮、加高标号汽油的车子相比,算下来油费差不多。北京吉普是跑得慢一点,最快每小时百公里左右,但它的通过能力却是十分卓越的,尤其在路况不良的情况下,就更加显现出来。长途旅行,随时可能遇到不良路况,通过能力很重要啊!
有人说北京吉普故障率高,至少,我这一趟走下来,没有感觉到。这一趟全程12000公里,在青藏高原穿行……公里,车子就出过两三次小毛病,修起来也很快,很便宜。口说无凭,我把所有的修车过程告诉你,你就相信了。
第一次修车是很戏剧性的。早上从丽江出发准备启动进藏之行时,不知怎么的车子发动不起来了。旅馆的老板很热情,说我给你们叫修理厂,就打电话,告诉我们说,救援车一会就到。
这时旅馆的保安提着壶开水从停车场经过,看见被掀起了引擎盖的吉普车,就用云南话大声地问:烂车子,发不起来了格?
走近车旁又说:这份儿烂车子么,我在部队上开烂了好几张。
没等我们请求帮忙,他就自己动手检查起车来。原来是分电器那里的白金触点间有油污,他要了张新钱在触点间拉了几下,试了看!车子轰地就发动了。
也就在这时,修理厂的救援车刚好开进院子,看见车子已经发动起来,停都没停,紧接着又开出去了。
用新一点的钱擦去白金触点间的油污,从这位保安这里我学到了一招。一路上也碰到过几次启动不畅或启动不了,如法炮制,屡试不爽啊!
第二次维修严格说来算不得维修。由波密到林芝的路上,总觉得车子跑起来无力,后来知道,只是由于路烂、坡陡、海拔高的缘故。可当时总以为是车子出了什么故障。也曾请一位开丰田吉普的出租车司机看过,他也看不出什么毛病来,只是说点火线圈很烫,可能是那里去了问题。到了林芝,接待我们的一位当地朋友听说了情况后,就把我们带到一家熟识的修理厂,师傅检查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问题。我试着问,是不是点火线圈有问题?他说,那就换一个点火线圈吧。刚好我的后备箱里带了个点火线圈,在厦门就买好的,50元。换上后,收了手工费5元。但开起来还是老样子,说明点火线圈并没坏。
在那曲,才算是真正地修了一回。那天本来是打算赶到安多县的,只是出了那曲不远,就觉得车子的声音不对,这时天已经快黑了,抛锚在半路上可不是玩的,于是掉头开回那曲来,看到路边有家“地委汽车修理厂”,就把车子开进去。
打开引擎盖一看,化油器歪靠在那里,原来紧固螺丝都颠松了,还掉了一颗,听师傅说,要是掉下来的螺丝被吸进气缸里,车子就得大修了。这才想起来,此前去纳木错的路上,都是搓衣板样的土路,而且还一路狂奔。在纳木错湖边,就发现空调散热器的两颗螺丝都颠掉了,当时找不到螺丝,就用在车上找到的一根铁丝捆起来。没想到,这一路下来连化油器都差点儿颠掉了。
这也是长途行车的一点儿经验,每天不要只是注意油啊水啊的是否够、是否漏,还要注意看紧固件是否松了。
如果只是要人家配个螺丝紧一紧就走,觉得不好意思。以为前两天车开起来无力,也可能是化油器的问题,就叫师傅给洗一洗化油器。80元。弄好后一发动,觉得分电器这里有杂音,听说一个总成才50元,也不用修了,就换个新的吧。店里没有,出门打了个的士去汽配店拿货。
天晚了,那晚就住在修理厂旁边的消防招待所。
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备走时,发现雨刮不会动。一路上经过的山口大都有雨,没有雨刮是不行的。想进昨晚的那家修理厂再修一下,可大门关着,吃了早餐回来,都9点了,门还是关着,里面静悄悄的。只好到路边一家已经有人的修理铺修,师傅说差一个什么小配件,又叫的士去汽配店取,来回打的用去20元,配件加手工,才花了5元。
整个进出藏途中,就这样修过几次车。连手工带配件,也就花去200来元。走了那么远、那么烂的路,这北京吉普“金旋风”真够结实的。想想也是,这本来是军队的用车,不坚固耐用,能行吗?现在全国学驾车的新手,大都是用北京吉普学出来的,能受得住新手们胡乱粗暴操作的车,能不坚固耐用吗?
我还想,全国的修车师傅,恐怕大都是从修理北京吉普起开始学修车的,因而这车到处都有人会修,配件也便宜,开着这样的车走四方,心里就踏实了。
衡量一部车是否是好车,未必要看它是否昂贵,是否奢华,重要的应该是符合你的用车目的和经济状况。你要摆阔又有钱摆阔,尽可以买宝马大奔,你只求代步而又要节俭,买个奥脱夏利也就可以了。如果你只是要显酷,那就买一辆两驱的SUV在城市里招摇过市,但你真要想作长途旅行的话,你还是得买四驱的越野吉普,只有这样,你才能便捷地到达那些其他车辆到不了的山山水水,以我的经验,北京吉普“金旋风”,是性价比最高的四驱越野车,恐怕也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四驱越野车了!
四驱威风
推崇四驱车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长途旅行,即便你不是穿行西藏,不走滇藏公路、川藏公路这样的险路、难路,各地修路的情况,也总是要碰到的。遇到修路的路段,开着底盘高的四驱车一往无前,就不会有担心汽车底部受损的提心吊胆。更重要的是,四驱车给你一种即便陷车也可自救的信心,好多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你也敢走了。
那天从青海的五道梁出来,没走多远,就碰到堵车,堵下来的车队排了好几里远。从左边试探着逆向一直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这里已经乱作一团。原来公路上正在铺柏油,禁止车辆通行。施工的是武警交通部队,不让走就是不让走,谁也不敢乱动。
曾经有一位武警士官搭过我们的便车,他说,青藏公路虽然是全程柏油,但从不会全线畅通,由于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路面很容易开裂,过往的超载大卡车又多,路就被压坏了。好多路面,最多三四年,就得翻掉重修。修路的时候,过往车辆就得走坑坑洼洼的便道了。
这位士官是山东人。听他说,每年过了10月天冷后,他们部队就撤回格尔木,来年5月左右天暖了,又开上来,其间可以回家探亲3个月。他已经在青藏线上修路修了14年了。
两边堵下来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这一路段连个便道都没有,得等正在铺设的柏油路面干到一定程度后再放行,听路边的大卡车司机说,至少几个小时,等一夜都等过。
仗着是四驱车,我觉得走下路基在荒草滩上越过这一受阻路段也是可以的,中间难度最大的就是一个小河沟和再爬上路基两个地方,从波密到林芝的路上,我们的车曾经陷在维修路段的烂泥坑里,动用了四驱,就爬上来了。
决定一试。车子缓缓开下路基,过那个小河沟时,连四驱都没用,过了受阻路段爬上路基时,动用四驱一冲,成功了。路边的卡车司机都为我们欢呼。
那天直至中午开到格尔木时,都没有后面开过来的车超过我们,说明路没通啊!
另一次动用四驱,已经是在走出西藏的回程中了。甘肃碧口与四川广元交界处甘肃一方的8公里路,不是因为拓修而是由于没有正常的养护,完全是烂泥滩,8公里路我们走了两个小时,有三处最糟的地方,由于有车陷住了,不少卡车、客车、轿车,也有一些吉普车,全堵在那里,进退不得。
被陷车身的旁边,有刚容得吉普车身通过的烂泥坑,又是四驱显威风的时候,我们没有退路地大胆前行了。马达轰鸣,车身有时倾斜得似乎要翻过来,但三次都成功了!
别的车是想都不用想的,只好等待救援了。只是不知道那两辆被堵在那里的吉普,看见我们通过后,是否也跟着用四驱冲过来。那时天已经快黑了,忘不了啊,当我们的吉普轰鸣而过时,被堵在那里的那些司机和旅客那种羡慕的眼神!
吉普无疆
车到山前自有路。
如果真是这样,这车,也一定是吉普车。有了吉普车,没路的地方,也就有路了。吉普无疆!
在一般人眼里,吉普油耗高、噪音大,小毛病不断、外形也不时尚,他们选车时,更中意那些油光水滑的车型。在都市里的车流里,见到吉普的机会不多啊。
当我驾着北京吉普“金旋风”穿行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一路上,总是看到各种各样的北京吉普:“2020”、“战旗”、“金旋风”。看到“金旋风”时,我就在心里说,这是亲兄弟;看到“2020”和“战旗”,就在心里说,这是表兄和堂兄。
在那些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路上,众多车辆哆哆嗦嗦蜗行,吉普轰鸣而过如履平地;在那些满是碎石和荆棘,几乎看不出有路的地方,众多车辆踌躇不前,吉普一往无前地开过去,路也就在脚下了。
吉普和道路共生。有了充满挑战的道路,才有把挑战踩在脚下的吉普,有了把挑战踩在脚下的吉普,你才能去别人去不了的地方。
我想,每个人开着吉普穿行西藏回来,都会深深地爱上吉普。爱是说不清理由的,就是一种不能割舍的身心的依恋。别人说北京吉普“金旋风”的样子不够时尚,可我就觉得只有这样才具阳刚之美,那些油光水滑的流线型车身,才透出令人生厌的“奶油气”。别人说吉普车噪音大,可我就喜欢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油耗高吗?可吉普车吃的是粗粮啊,算下来费用差不多,小毛病不断吗?没有啊!再说,北京吉普“金旋风”,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四驱越野车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对北京吉普我怎么看怎么顺眼。
我和吉普难舍难分了。现在出门,老是注意看有没有吉普车经过。总有一种心情能让所有人感动,总有一种爱好会和好多人相通。在都市的车流中,不时地,也会看到各式各样的2020,看到软顶硬顶的“金旋风”,看到不同底色的“战旗”,这时,直想跟驾车的人挥手打招呼,那种感觉,只有我年轻时常唱的那首歌可以表达:看见你们就觉得格外亲!
甚至看人的标准都因吉普而改变了。如果有人对我说:怎么买了个吉普?!表示不理解,我就认定,这是个俗人。如果有人说:吉普,好!我就把他引为同道,认定他是条汉子。要是有哪个女孩子也这样说:吉普,好!我就要说:这才是真正的女孩子,“野”!
开着北京吉普“金旋风”从西藏回来,穿行在都市的车流中,我有一种“笑傲江湖”的感觉。确实,现在路上的车子是越来越多了。钱多的开着几十万上百万的豪华轿车,钱少的开着八万十万的经济型轿车。看着这些圆头圆脑、油光水滑的东西从路上滚过,我就想对“窝”在里面的人说:你们不过是在追随一种商家炒作起来的消费时尚,只有我们开吉普的人,只有我们开吉普万里迢迢穿行西藏的人,嘿嘿,才是在享受汽车文化!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2 17:56    IP属地:未知

后记
谢谢各位捧场!
我们一行四人,3男1女,很顺利。
我在坛子里看到其他大侠驾车游西藏时老是修车,我们都不会修,修的情况文中写了。想补充的是在西藏有城镇的地方都有修车铺,还有我的车是去年买的新车,进藏前开了11000公里,看来新车要可靠些。
我说的情况只是我走过的地方,往阿里方向走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但我想不会有想象的那么难。你想,人家谋生的卡车司机冬天、夜里都在这些路上开,还超载。
对电脑我只会打字、上网,不会上图也没有上图设备。当然照片是拍了一些的。这里只好帖一段西藏的旅馆情况,我想这可能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西藏的旅馆
沿途住哪里,这是每一个进藏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喝着酥油茶,挤在藏民的帐篷里,听着他们的诵经声……如果你以为在西藏旅游的住宿是这样,那就是过于浪漫的想象了。
在地广人稀的西藏,一路上你所遇到的藏族村落是不多的,即便遇上了,做生意的藏人也不多,开餐馆旅店的就更少,甚至能说汉语的都不多,他们大都只是双手合十朝你笑。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住在汉人,大多是四川人开的旅馆里。
如果你没有洁癖,在西藏住旅馆一般是不贵的,10元8元的就能买到一个床位。当然,这样的旅馆,卫生条件就比较差了。如果你想住好一些的旅馆,在西藏你恐怕至少得到县级以上的地方,而且价钱反而比在内地还要贵。在拉萨我们就住过500元一间的。
把整个行程中的住宿情况说详细点,对西藏的住宿条件也就可以了解得更具体些。
第一晚,住盐井的“电信招待所”,每个床位10元。房间的地板扫干净了,但可看出满地的痰迹。床单还算干净,窗户的玻璃坏了两块,没有蚊帐,不知是海拔高还是四周太干燥的原因,倒是没有蚊子。
这家招待所每层楼有一个水龙头,可以到那里洗漱,只是一楼、二楼的水龙水都压不上来,得到一楼去才行。
隔着小小的停车场,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个分出男女的厕所。不算脏,但对用惯了抽水马桶的人来说,对旱厕的卫生情况,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第二晚,住邦达,一个停满了各型车辆广场边的一排小平房。每间3个床位,每个床位15元。乌黑的地板,一盏昏暗的灯。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但里面的棉絮又厚又重,估计很久没晾晒了,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这家旅馆没有厕所也没有洗漱的地方,每个房间一暖瓶水,喝的用的全在里面。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这家旅馆是男女混住,互不相识的男女混住在同一房间里。这晚我就和一对来自广西梧州的男女背包客住一屋,后来才知道,西藏的好多小旅馆都是男女混住,就像火车上的卧铺一样。
由盐井到邦达,住宿条件一晚比一晚艰苦,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震撼:西藏,真的厉害。我当时想,再往里面走,不定会艰苦成什么样子呢!
谁知第三晚住波密,情况却大为改善了。想想也是,盐井和邦达,是远离西藏中心的地方,边疆的边疆,条件当然要差些。
波密也有20元一个床位的招待所,没有热水洗澡,但有公用的卫生间和盥洗室。我们想住能洗澡的。一家叫做“交通宾馆”的,很贵,一个标准间要价240元,讲价200元,都不让价。后来住了一家藏族人开的“波贸宾馆”,一个三人间120元,晚上8点至11点,有热水洗澡。
这旅馆也有特别的地方。房间是按床位卖的,每床40元。可那屋里是三张双人床,每张床上,都有两个枕头,两床被子。旁边有一单人间,一张双人床,价钱只是50元。类似的事情后来在拉萨也碰到过,在拉萨我们所住的一个四人间是500元,可同一家旅馆的单人间,只要100元。怪了,开四个单人间,不是都比一个四人间便宜吗?
第四晚住在林芝(八一镇),这里海拔不高,山清水秀,是一个整洁秀丽的新兴城市,条件比大多数的内地同级城市还要好。住的政府“迎宾楼”,一个标准间128元,才住进去不久,就全城停电。
在拉萨我们住得很贵。因为是朋友事先帮忙定的房,也就不好意思退了。一个房间500元,两个晚上就去掉了1000元。听说在拉萨像样点的旅馆都是很贵的。
那房间也怪。条件大致相当于一个三星级的旅馆,只是房间很大,有四张床。里面还有插卡使用的吸氧机,想用的话,可以到楼层服务员那里去买卡。我们三男一女混住一间,这样算的话,似乎又不是很贵了。
当然拉萨也有便宜的旅馆。一个背包客后来告诉我,他住的就是20元的床位,大通铺,公用卫生间和盥洗室,都还干净。也是男女混住,一共6个人,2男4女,男的睡一边,女的睡一边。4个女的谁年纪最大谁结了婚,就睡最靠着男的的这一边。
第七晚住那曲“消防招待所”。一个三人间要100元。公用卫生间和盥洗室,但里面没有水,很脏。奇怪,消防招待所都没有水,就在走廊尽头放了两大桶水,客人可以在那里洗漱。
第八晚住五道梁,已经是青海地界了。住的“交通招待所”,每个床位20元,每间4人,床单被套都很脏。有个公共厕所,但却没有洗漱的地方。那里海拔据说是4700多米,夏天依然很冷,垫褥下面有电热毯,还通着电。住进时服务员说早上可以到门口的两个大桶里去取水,可去了却没有水。后来是服务员给了我们两暖瓶水洗漱。
第九晚住青海都兰县的“西部宾馆”,三人间60元。那里也缺水,公用卫生间和盥洗室因为没水又脏又臭。也是一个房间给一暖瓶水喝的洗的都包了。这地方的水是苦涩的,泡了茶都难以下咽。我们吃饭的小餐馆的老板娘是外地人,我们向她买瓶装的纯净水时,她说:这地方的人,都是喝了这纯净水,才知道水是什么味道。
出了都兰县,一天之内即可过西宁,到兰州,各方面条件大为改善,住宿方面,自然是可选择的也多了。
拒绝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恐怕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宫殿了。其依山而建所营造的那种俯瞰万物的气势,世间似乎找不出出其右者。尤其是初到拉萨那天,当我们沿着拉萨河谷驰进拉萨时,远远地就看到了布达拉宫,正是黄昏时分,夕阳映照,金碧辉煌中又透出神秘,真让人有见了西方佛国的感觉。
布达拉宫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最近的一个,说是今年雨季时,宫墙倒了一部分,发现了一个地道。当年达赖出逃前,解放军已经密切注意布达拉宫的情况,但不知怎么达赖还是逃了出去。达赖的回忆录中,也没有具体说是怎样离开布达拉宫的,现在清楚了,就是从这条地道走的。这地道作为一个秘密,已经沉睡了半个世纪。想想也是,知道这地道的,世上不会有几人啊!
当我们坐的士经过布达拉宫广场时,开车的四川司机把这一传说弄得更具体,他说,露出了地道的部位,就是在广场上就可看见的搭着脚手架正在修葺的那个地方。
布达拉宫是进西藏的人必去的地方,但入宫门票的管理情况,却让人十分扫兴。
据说每天入宫参观的人数控制在900人之内,都是当天上午售票,得早早去排队。我们不了解情况,到售票处时已经9点多,那天下大雨,队列也有100多米长。问题是队列的后面倒是有序,前面靠近票亭的地方却是乱作一团。也看见一两个警察在那里,却毫无作用。搭过我们车的那位英语女教师,5点钟就来了,离票亭也还有50多米,我们在队列里排了一个多小时,几乎就没朝前挪动,雨很大,打着伞大家也淋湿了,很冷,在高原感冒可是会出大事的啊!
有一位藏族妇女过来对我们说,她替我们排队,保证到中午12点之前,会给我们买到票,但要每张票100元。票价是50元。一看就知道她是专门在这里做这行的,对这种付出了辛苦挣点钱,我还不是太反感,只是觉得前面乱哄哄的,她未必就能排进去,所以就没有答应。
接下来扫兴的事就陆续出现了。
队列边有好多票贩子。穿着时装,有的看起来像汉人,有的看起来像藏人。手里都拿着好多票。如果按规定,每个排队者只能买两张。有的票贩子手里竟然有一沓票,不下100张。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票贩子为了让我们相信这些票是真的,打消我们购买的顾虑,有的竟然拿出来工作证,表明自己是公务员,票不会假的。有一个家伙,穿的是便衣,竟然拿出一个警官证来,表明自己是警官。那意思似乎是说,警官总不会骗人了吧?!?!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帮人操着蹩脚的英语向老外兜售时,要的是“汪喊最的”(100元),可对我们,竟然反而要150元!?!
我们离开了布达拉宫。
这趟去西藏没进布达拉宫,一行四人没有谁觉得遗憾,倒是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快意和心安。对布达拉宫门前的可耻现象,我们也算是作了一次“伟大的拒绝”!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7 18:29    IP属地:未知

不戒 于 05-12-07 04:43 PM: 在第11楼写到
用户名: 不戒 [退出登录]
作者: 乱云飞渡*
乱云飞渡*的财产: 增加 20 爱卡币
我的财产消耗: 减少 0 爱卡币
标题: 自驾车~西藏之旅有关资料汇总(一)ZT
评分理由: 这二扁文章内容非常-详细:)
米收到,谢谢斑斑的鼓励~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0 22:40    IP属地:未知

哎!真希望我的西藏之旅早日成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