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07-23 10:39 IP属地:未知
三、名震文坛的初唐四杰,名气比官职大: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1、王勃(散骑郎——七品)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出身门第显赫的北方王氏家族,自爷爷辈便为文坛名流,有如此深厚的家学渊源,王勃六岁能文,十岁著长文《汉书指瑕》,13岁名震文坛,14岁给宰相上书针砭时弊,被冠以神童之名,15岁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进献《乾元殿颂》,词章华美,妙笔生花,令高宗拍案叫绝,获得了散骑郎的文官职位,仅仅是个七品芝麻官。
王勃少有才名,无论诗歌还是骈文都有极高造诣
此时的王勃意气风发,当友人作别入川时,王勃当场赋诗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仗工整,意境博大,借景言志,抒发了自己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
此后,作为沛王李贤的伴读,王勃展露才华进献《檄英王鸡》,因文字偏激被惹怒皇帝被革职。
一篇《滕王阁序》让少年英才王勃的故事流传至今
流落到虢州的王勃又因为私藏并杀害官奴曹达而被判死罪,幸好遇到唐高宗大赦才捡回一条命,父亲也受连累被贬海南。25岁的王勃从老家龙门出发途径洛阳、扬州、江宁,前往交趾看望父亲,9月来到洪州。
王勃喧宾夺主,写就千古奇文
在参加父亲同朝交厚的洪州都督阎伯屿为庆祝滕王阁落成邀请的宴会上,作为陪衬的王勃笔走龙蛇,以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压卷雄文《滕王阁序》洪都扬名,被誉为不朽之名篇。
尤其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阎伯舆击节赞叹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加名博四方
王勃兴之所至,遂作《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天妒英才,王勃26岁因溺水受惊过早辞世
天才的灵光乍现和悄然逝去都是那样无法预料,王勃到越南探望父亲后的返回途中,失足落水,因惊吓过度而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26岁。
2、骆宾王(侍御史——六品)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自幼便因才思敏捷获得神童的称号,这首骆宾王七岁时传颂千年的《咏鹅》,便体现出他细致的观察力和精妙的对仗功夫。
七岁骆宾王一首《咏鹅》成为神童的代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踌躇满志的骆宾王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毫无背景他的落榜在情理之中。凭着自己努力,骆宾王获得了基层的九品录事工作。后来在道王的帮助下,在太常寺做了奉礼郎,类似于司仪。他的经历一波三折,并获罪被贬为浙江台州的一个县丞。
此后,骆宾王出众的才华和诗词能力在长安引起轰动,他在仕途上终于迎来曙光,并担任侍御史职位,负责监察、弹劾方面的工作,这个六品官还算差强人意。
骆宾王一篇檄文金句迭出,让惜才的武则天后悔不迭
因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朝,开国元勋徐世绩的孙子李敬业率兵造反,因才情出众文采飞扬著称的骆宾王被历史的车轮驱使走上前台,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中“一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讬?”和“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写得气势磅礴,高瞻远瞩,将自己的报国胸怀和郁闷之气尽情抒发,并引起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击节赞叹,并为骆宾王未能被朝廷重用而叹息不已。
骆宾王为避世落发为僧,归隐钱塘
造反被剿灭数年后,诗人宋之问在杭州某寺见到了已经落发为僧的骆宾王,他的才情与雄心早已与清风明月随风飘逝。
3、杨炯(盈川县令——七品)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也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岁中童子科,十一岁进入弘文馆,并先后创作出《青苔赋》和《幽兰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6年后,杨炯进京应试获得秘书省校书郎的九品小官,这让年近三十仕途遇阻的杨炯感到愤愤不平。
次年,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32岁时被提升为弘文馆学士,掌管太子东宫庶务,作为中下层官吏,杨炯将满腔报国之志付诸诗歌创作,题材多表现戍边战士的军旅生涯和边塞风情,气势雄浑,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
杨炯的《从军行》成为边塞诗中的名篇
例如其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词作中文人投笔从戎,出塞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一幕幕场景跃然纸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杨炯曾任盈川县令,因此又称杨盈川
唐如意元年,42岁的杨炯终于在官场上熬出头来,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这是货真价实的七品芝麻官,但致力于做出一番政绩的杨炯爱民如子,恪尽职守,忙于巡视田间关心农桑,当年农民获得大丰收,杨炯备受拥戴。一年后他死于任上,百姓感其恩德,尊称他为“杨盈川”。
4、卢照邻(新都县尉——九品)
卢照邻少有才名,擅长骈文,位列初唐四杰之一,凭借满腹才华卢照邻信心百倍的前往长安,受重臣来济的推荐名声大噪。皇族邓王李元裕十分赏识卢照邻的才学,以上宾之礼盛情款待,卢照邻得此庇护,在京城和地方任职长达十年。
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一首《长安古意》名震诗坛
此后他担任了三年九品官益州新都县尉,并留在蜀中,纵情山水之间,与诗歌和美酒为伴,享受幸福时光。
卢照邻寓居洛阳期间,文如泉涌的他创作了生平最重要的七言长诗《长安古意》,诗中的千古名句有: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出众的才华和坎坷的命运困惑着卢照邻的一生
长诗通过长安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描绘出各阶层的包罗万象的繁华场景,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成为初唐诗坛的扛鼎之作。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卢照邻的诗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却被权臣武三思视为眼中钉怀恨在心,并将他构陷入狱。
卢照邻拜师孙思邈,帮助解除病痛
落落寡欢的卢照邻出狱后感染风寒,隐居太白山养病,并拜药王孙思邈为师,他的诗词风格变得凄凉哀婉,表现了与病痛作斗争的无奈和哀伤。
病痛日趋严重,他将仅有的积蓄买了数亩田地作为坟墓,最终无法忍受病痛折磨,与亲人诀别后投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