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9-07 19:54 IP属地:未知
查看 36.5W | 回复 24
警钟长鸣九一八(上)
9.3胜利日已过,9.18即将来临之时,发一贴每年新闻里看到的九一八警钟长鸣的地方。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出来驱车前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没想到参观的人太多了,主路下来排队进停车场的车太多了,还好有交警指挥直行停靠路边,赞一下沈阳交警   人多,预约码基本来不及查都放行了,不错!  以前都是新闻里看见,这次是亲临现场,感觉不一样。  九一八68周年铸造的勿忘国耻钟!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警惕小日子蠢蠢欲动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地上是残历碑及广场,地下是展厅。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残历碑: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因碑体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残缺的台历而得名。其框架由混凝土筑成,花岗岩贴面,其坚固挺拔表现了东北人民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主体正面弹痕累累,喻示了日军侵华的野蛮罪行。同时,经过艺术加工,组成呻吟呐喊状的骷髅群,表现了殉难同胞对日军血腥罪行的控诉。残历碑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史实,由著名书法家杨仁恺题写。  在残历碑广场的西侧,陈列着当年鬼子建造的石碑——“炸弹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在所谓的南满铁路爆破现场设立了一个木板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以方便对爆破地点的指认。  1938年,日本关东军为了炫耀其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赫赫战功”,改用水泥建成此碑。该碑高7米,上宽下窄,至顶部分为三叉,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原立于一个2-3米高的石砌基座之上,基座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四个大字。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地面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抗战胜利后,此碑被推倒,1991年迁至残历碑广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实证。  所谓靖国神社沈阳分社碑,必须推倒铲平  小日子信佛的人竟然毫无人性,佛祖怒之。  主馆入口  狗碑  汉奸  残历碑背面  江总题写的馆名。  逃难  流离失所  进门参观  14年不屈不挠  黑山白水永不忘!序厅是不等边的方形,四周的墙壁全部装饰花岗岩石板,镶嵌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在灯光的作用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象征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碑的顶部是一块红色的宝石,象征着抗日烽火声声不息民族英灵浩气永存。在碑的四面,分别用中、英、日、俄四国文字铭刻的碑文。  东北抗联最艰苦最卓绝  张大帅不肯投降鬼子  蓄谋已久  鬼子策划炸死张作霖  东北军骨头软  主要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日军侵略东北,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东北沦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凌辱的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走上流亡之路。  我的家在松花江畔  致敬  屠杀,罄竹难书  血债累累  白骨累累  杀人如麻  句号,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