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6-30 13:47 IP属地:未知
查看 31W | 回复 48
【精彩大比拼】闹中取静大佛寺
参观完广州圣心石室大教堂,前往北京路闹市区的大佛寺打卡。
全国几座知名的大佛寺都是历史悠久,广州大佛寺也不例外。最初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名为新藏寺。元朝(1271—1368)易名为福田庵。明代(1368—1644)扩建,更名为龙藏寺。明末,寺址被改为巡按御使公署。清兵入粤时毁于战火,寺址沦为废墟。康熙二年(1663),平南王尚可喜为安抚民心,在龙藏寺旧址重建佛寺,改称大佛寺,因该寺大雄宝殿中供奉三尊大佛像,时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其佛寺之大、大佛之大堪称岭南之冠,故名大佛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 36.32 米,进深五间 25.36 米,共十九檩,单檐歇山顶,上盖素板瓦,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坐北朝南,原有头门、钟楼、鼓楼、韦驮殿、伽蓝殿、天王殿、方丈室和廊庑等,为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历史悠久,大殿用的巨型楠木柱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赠,历近 350 年完整无损。其建筑艺术仿京师官庙兼具岭南风格。
2023年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路热闹如常。2

游人如织。

南门到了。

闹市藏古寺,有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大道有岸,佛法无边。

进门就是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佛。

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

天王殿背后是一个广场,广场那头是大雄宝殿。

雍正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选大佛寺作宣谕之所,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天王殿背后牌匾三洲感应。

1981年广州佛协副会长广明老法师出任住持,并着手重建。经努力,大雄宝殿按原貌修复,三尊大铜佛像亦重铸,各高6米重10吨,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参访礼佛与日俱增。

香客如云啊。

大雄宝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

重修碑记

瓷砖壁画南国特色。

浮雕精美复杂人物众多惟妙惟肖。

满满的佛教故事。

高大的毗卢殿,超过了大雄宝殿,一看就是新建的。

古寺必有古树为证。

见证古寺沧桑。

大雄宝殿后身慈航普渡。

啧啧,1791年以上了

够粗

进香的人多。

古碑

啧啧,金脊神兽,貌似铜瓦。

侧门出来了

惠新西街

到北门看看

繁花似锦

门前拱北楼模型

补几张北门

春花烂漫

和南门一样的大道有岸

门前石雕影壁。不知啥工艺,看上去就像一块大石头雕刻的。

阿弥陀佛国泰民安

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