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5-26 02:40 IP属地:未知
查看 15.2W | 回复 27
【春与夏之记】打卡土山湾博物馆
这是一个讲述徐家汇故事的博物馆,去年去上影博物馆正逢土家湾博物馆闭门装修。周六下午路过参观成功,一了心愿。
1832至1837年间,江苏巡抚民族英雄林则徐率民众疏浚肇嘉浜和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的土湾,故名“土山湾”。而土山湾文化则源于1864 年教会在这块土地上创设的土山湾孤儿院。在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工艺品厂,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无所不包,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土山湾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在这里任教。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建在孤儿院原址上,2010年6月“博物馆日”开馆,镇馆之宝为“中国牌楼”。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

土家湾博物馆大门很不起眼。

招牌移到了门侧。

四点就只进不出了。

土家湾年轮。

哦,孤儿院一直到1960年.

这就是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终回到故乡的土山湾牌楼。正面雕刻四个大字:功昭日月。

这个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修复费用180万。

1913年土山湾孤儿院的作品,四柱三间阁楼式,庑殿顶,曾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届世界博览会,1915年被芝加哥博物馆收藏,历经沧桑于2009年回到上海出生地土家湾孤儿院。

百余年前,土山湾著名的海派黄杨木雕以及土山湾牌坊等19 件作品就已经成为了世博会上的惊人一瞥。

闻名于世的土山湾牌楼是外国修士葛承亮于1912 年带领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名有工艺才华的孤儿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雕刻而成,它于1914 年从中国上海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

工艺复杂,刻工精湛,运用了各种传统雕刻手艺,在欧美漂泊90多年,声蛮海外。

背面四个字:德并山河。

底座狮子栩栩如生,调皮的幼狮还吐着舌头

狮子背后的龙珠采用高浮雕,立体感很强。

这四组狮子形态各异,无一雷同

三层庑殿顶是中国传统建筑造型。

梁柱飞檐斗拱复杂无比,连装饰的飞片都是透雕的。不过从颜色上看色泽鲜艳比较浅应该是后修复的部分。

远观四根龙柱颜色较深应该是百年旧物。

细节精美,视觉震撼!

侧面母狮和幼狮形态又换了。

不可多得的工艺品,更难得的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龙柱侧面好多人物。

土山湾博物馆2008年立项,2010年完工,在土山湾孤儿院原址借用一楼部分建筑,2023年整修。

再拍一张,准备进楼参观。

刘德斋,我国水彩画的开拓者。

土家湾的著名历史人物

主展厅入口。

魔都徐家汇起源于徐光启,徐光启墓和纪念馆以前发帖介绍过。

西学西教

徐家汇藏书楼就在附近,还在用,现在归上海图书馆。

徐家汇博物馆是魔都最早博物馆。

徐家汇天文台就在徐家汇天主堂边上,发帖介绍过。

四中前身

1903年马相搏伯创建震旦大学,1952年上海第二医学院。

马相搏伯旧物,他老人家90高龄获得誉抗日青年。

天主堂旧照。

名人浮雕。

实物。

教书育人

相关历史人物画像。

1864年,教会把创办于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种。

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皆发源于此,如土山湾彩色石印机、土山湾工艺所制作的彩色玻璃以及远近闻名的“海派”黄杨木雕等。其中以图画间最为著名,后人都习惯称之为“土山湾画馆”。

当年的孤儿生活不错,都学到了手艺,毕业后大多留在孤儿院继续工作。

当年旧物。

各种工场。

各种土山湾代表作。

啧啧,摇篮地位。

据了解,画馆及教会场所,仅能从一些残存的历史照片中略见一斑,而土山湾画馆出品的油画真迹已基本散失。

名人

工坊

当年黄杨木雕作品

声蛮海外

给比利时王室制作的中式小楼。

染色玻璃。

漂亮。

印刷机

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

这是土家湾传人制作的。

砚台。

漂亮

徐光启

参观结束。

出口院子就是土山湾孤儿院旧址。

旧址保护碑在校门口。

松江方塔 。徐汇区文化局还透露,继土山湾牌楼回归后,当年与之一同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以中国著名的86座宝塔为原型的木雕百塔,已进入他们的“溯源”目标。

赞

马相伯故居,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开江中路354至358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850平方米。

校门口。

保护碑,句号。
[
本帖最后由 一车米 于 2024-06-01 23: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