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4-29 20:54 IP属地:未知
查看 16.6W | 回复 29
【春与夏之记】四大伊斯兰古寺之广州怀圣寺
 上上周末特意去杭州打卡了四大伊斯兰古寺的杭州凤凰寺,想起三月份广州的怀圣寺还没发帖,先介绍广州怀圣寺吧。
怀圣寺,又称光塔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与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并称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创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寺称“怀圣”,即怀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之意。寺院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相传由唐初来华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师宛葛斯主持,为当时侨居广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捐资所建。  广州伊斯兰协会就在怀圣寺。  广州光塔路56号,蹲下拍一张里边的怀圣寺。  面对寺门,左边是著名的地标光塔,后续详细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  怀圣寺光塔始建于唐朝,是国保单位。三个金色汉字是清同治年间题写的。  有关该寺的记载,最早见于9世纪中叶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东游记》,记述了广州“蕃访”穆斯林的生活及建有寺院1所。南宋岳珂撰《桯史》记他在绍熙三年(1192)于广州所见有祀堂(即礼拜堂)和光塔。南宋方信孺在《南海百咏》中“咏蕃塔”诗后记曰:“蕃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寺塔。”  进门的影壁门。  根据现存碑刻记载,该寺在元至正十年(1350)、明成化三年(1467)、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及1935年皆经重修。现该寺由寺门、望月楼、水房、长廊、碑亭、客室、礼拜殿和光塔组成。  竖匾:怀圣光塔寺,左侧:唐贞观元年建,右侧小字:康熙三十四年重建。  横匾继往开来  回拍入口。  此为看月楼,明清重建遗存。  南门。  楼内四面都有匾额,这块“主恩重叠”是同治年间广州都督立的。  乾隆年间“追前启后”  南侧,民国时期“圣道南矣”  楼顶木构复杂精致,中间伊斯兰经文。  古树为证历史悠长。  原来是128年的古龙眼树。  与寺同龄的古井。  看月楼北门  横匾的伊斯兰经文查得到:这是真主,你们的主,除了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创造万物的,因此你们应该崇拜他。  128年  旧墙体封存保护。  礼拜殿为寺的主体建筑,置于庭院的正面,造形为中国宫殿式。为3间带周围廊、歇山重檐绿琉璃、带斗拱的砖砌水泥建筑,耸立在带雕石栏杆的大平台上,庄严肃穆。石栏杆栏板上雕刻各异,有葫芦、扇子、伞盖、花卉等图案。大殿内洁白明亮、铺有木地板,三面有拉门。大殿梁下题字为“唐贞观元年岁次丁亥鼎建,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三月二十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  环境优美。  元明时期的石栏杆。  切记入内要脱鞋。  均沾回赐  广州榕树多。  真光永驻。  在大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1350)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保存尚好,但石质有所风化。还有清康熙及同治时重修寺的碑记。  古树  在大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1350)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保存尚好,但石质有所风化。还有清康熙及同治时重修寺的碑记。  元代石栏精美。  肃静  在大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1350)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保存尚好,字迹清晰。  墙上有旧照,勿忘国耻。  1935年旧照。  反光  咸丰九年大殿。  绿色琉璃瓦的中式建筑。  哦哦,这段土墙是康熙三十四年遗存。  寺院的西南角,建有高达36.6米的砖塔,呈圆筒形,塔中为石心柱,塔内有石阶梯道可供登临,塔顶有“邦克楼”。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之银笔,故称“光塔”。  唐贞观元年(627年),怀圣寺光塔始建。
元至正三年(1343年),怀圣寺光塔毁于火。
元至正十年(1350年),怀圣寺光塔重建。
明成化年间,怀圣寺光塔修葺。
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间,怀圣寺光塔重修。
1934年,怀圣寺光塔重修时改砌成尖顶。  光塔当为伊斯兰教之邦克塔,因波斯语“邦克”之译音与“光”相近,且塔身外表光滑无饰,故名“光塔”,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塔高36米,青砖砌筑,底为圆形,表面涂有灰沙,塔身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用来采光。  门锁着,不能登塔。塔内有二螺旋形楼梯绕塔心直通塔顶。  高大上。塔顶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原有金鸡立在上面,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初被飓风吹落。  文人骚客咏塔碑刻。  出来了。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