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4-20 00:19 IP属地:未知
查看 103.5W | 回复 39
【春与夏之记】诵《醉翁亭记》游醉翁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同乐园出来去醉翁亭。

这里的摩崖石刻是国保单位。

园子大门。

醉翁亭是省保单位。

地标打卡。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进门见春

春花漂亮。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古碑

这个是意在亭。

让泉位于醉翁亭前。离醉翁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17℃—18℃,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让泉”二字碑刻。

到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

国保古碑。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啧啧,天下第一亭。

亭内可容十多人,南北框门设有格花和浮雕花卉,亭内有晚清时制作的八幅“八仙过海”浮雕。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初建二贤堂。二贤堂为醉翁亭北面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占地约70平方米,上为小瓦结顶,十六柱三间通联,格门格窗。堂内立有王禹偁、欧阳修两尊塑像,部分欧阳修手记照片和有关历史资料。二贤堂对联:驻节淮南关心民癀;留芳江表济世文章。二贤堂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

南宋至明代,醉翁亭周围又陆续修建了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古梅亭、怡亭、览余台等九个亭台堂阁,形成一组建筑群。

醉翁亭为中国传统的歇山式建筑,吻兽伏脊,亭角夸张地飞起,如鸟展翅。醉翁亭的房檐,是经过专人设计改造,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加之房屋各部分曲线优美柔和,直线刚毅伸展,曲直相交。刚柔并蓄。翘檐不仅突出了古代建筑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华传统民族奋发向上的活力和动力。

堂侧有古人题刻“云根”二个篆字。

堂外山崖有南宋崖刻“二贤堂”三个隶字

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

春翠

哦哦这个才是国保碑

棒棒哒

古梅亭

古梅

是欧阳修手植梅

初春来一定很棒,清顺治九年(1652年),李嵩阳题梅台壁石碑,题为“花中巢许”。

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为明代滁州判官张明道所建。

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古梅亭楹联:寒流疏影;翠积清香。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明代洪熙元年(1425年),南太仆寺卿赵次进建方池,引山泉水入池。侍御邵梅墩为观赏梅景,在池中建亭一座,名“见梅亭”。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在皆春亭四周凿石引水,建“曲水流觞”作为文人雅集之所。

影香亭位于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池中的石礅上。影香亭上楹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一副摘句联。联出自宋代林逋(967年—1028年)《梅花》诗中的两句,上句写梅的姿态,下句写梅的清香。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镌刻着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宝宋斋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

隔壁院子有楼阁。

这里还有一个亭文化展。

边上的酒器文化展闭门谢客。

古碑。

哈哈,解醒阁

各地名亭

日月亭去过。

乌山道山亭去过。

绍兴兰亭去过,也是因为《兰亭序》

琵琶亭远观过,选择游览了一箭地之隔的浔阳楼。

啧啧,原来滁州是亭之都。

这个在太仆寺附近没时间去参观了。

这个必须去过。

天坛去过,万寿亭没转到

魔都古漪园缺角亭去过。

去年在合肥要去包公祠的,天气不好放弃了。

古井

惠州的东坡亭去过。

哈哈,历下亭二月份去的。

参观完毕。

坐车出山,团建的学生不少。

下次来不坐车。

当年欧阳修喝的是这个吗?

再见琅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