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4-10 01:36 IP属地:未知
查看 58.3W | 回复 86
【春与夏之记】摄山栖霞寺,三论宗祖庭
滁州琅琊山游览的比较愉快,有点超时了,下午两点开车出发回魔都,顺游慕名已久的南京栖霞寺。至此风兄提及的四大古刹已经去过三个了,只差最远的当阳玉泉寺留待机缘巧合时去参拜。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又称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其它三个是天台国清寺,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西安草堂寺也是三论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渊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宗,三论宗以《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主要典据,,所以叫做三论宗。由鸠摩罗什翻译,流传中国。在中国实际完成三论一宗的大业者为隋代吉藏。该宗着重阐扬诸法性空的理论,也称法性宗。该宗建立“真俗二谛”、“八不中道”等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以众多因缘和合而生(缘起),离开众多因素和条件就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性空)。一切众生智能成佛,只因迷故,为无明妄想所蒙蔽,所以成佛与否,关键在于迷悟。

出停车场左转过一个宽阔的石桥,顺便说一句停车场大约两个小时收费6元,比广富林湖底每小时10元厚道多了。

桥栏杆望柱都是石狮子,宛若宛平城外卢沟桥。不远处有一座塔好像是后建的,没过去看。3点45才到,问检票的姐姐说大殿4点半关门。

右侧桥栏杆的石狮。

母狮护子惟妙惟肖。

青龙年

穿过广场还有三座石桥,穿过石桥是栖霞山牌楼。

也许是这个原因,栖霞寺不是度娘说的20,而是携程栖霞山的47。

牌楼后就是景区入口。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

进门是栖霞寺石牌楼,栖霞禅寺四个字又是赵朴初题的。对联点名三论宗。

山门竖匾摄山栖霞寺,竖匾不是一般寺庙能用的,必须是皇帝勅封。

石狮靠边,石象居中有特色,三组象牙是不是寓意三论综合。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两边是哼哈二将吧

湖边竖有一碑,高2米余,正面刻“彩虹明镜”,背面刻《复建明镜湖碑记》,详述重建原因和经过。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山门前50米,是彩虹桥与明镜湖的合称。明镜湖原为桃花涧水的汇集地(今已改道),湖水澄碧,光可照人。湖上有六角亭,以状若彩虹的曲桥相连,雅号“彩虹明镜”。

乾隆御题诗,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住在栖霞寺。明镜湖中央是观音菩萨。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还有珍贵高雅的黑天鹅。

传统布局,左钟楼右鼓楼。

喵喵的,过来一只大橘。

缘分啊,包里有猫粮,毛孩子饿坏了,后来下雨出来时又看见此大橘在树下等我呢。鄙视魔都猫判例,不好的作用堪比南京王宇案,听说魔都法官后续改判甚是欣慰。

这些应该是后雕的。

放生池

内有锦鲤,掉雨点了。

上香三支,格外清静。

寺前左侧有明征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老碑面在后边墙上。

这个应该是重修的新碑。

国保单位。

宗仰上人
1861年10至1921年7月。俗姓黄,字中央,别号乌目山僧。江苏常熟人。自幼学于翁同龢,视功名如粪土。16岁时,依常熟三峰寺药竟和尚出家。弘扬妙法之余,研习英、日、梵等文字,均通晓有成。并精于诗书画金石等。21岁受戒镇江金山江天寺。后任职监院。
若舜上人
1901年起宣扬革命,与中山先生患难称交,匡襄革命,乃开国元勋。光复后,功成身退,潜心弘法。1919年应法意之请复兴栖霞,披荆斩棘,重整宗风。自此,栖霞道场改为金山分宗。

明征君碑也许在这个锁着的亭子里。

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

门前铜象是近代的,象鼻卷着的如意已经被游客盘亮了。象牙也是三股。

中门石鼓高大,等级不低。

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

这里的三论宗祖庭碑十分显眼。

毗卢殿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是方丈院。

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藏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栖霞寺为唐代鉴真和尚足迹所至之处,寺内藏经楼院内设“鉴真和尚纪念堂”,供奉着1963年日本代表团访问南京时赠送的一尊鉴真和尚脱胎塑像,还陈列着鉴真和尚有关史迹资料多种。

侧面

看这挑檐就知道栖霞寺的毗卢殿比大雄宝殿规格高。

寺后舍利塔十分有名,是最大的舍利塔,关键是地宫完好如初。

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建于隋代,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栖霞寺有其一,十世纪南唐时重建,是栖霞寺内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石塔八角五级,高约15米。基座围以勾线造石栏杆,为近代发掘五代原物复原。基座地面雕刻海水及龙凤鱼虾等图形,现仅残存一部分。塔身下须弥座各面浮雕释迦八相。

第一层塔身特别高,正面及背面均雕刻版门,东北及西南为文殊(已毁)及普贤菩萨像,其馀四面为天王像。其上为密檐五级,其间刻有小佛龛。各檐仿木构瓦面,角梁端有环寺铃铎,尚存少数。塔顶原为金属刹,有铁链引向脊端重兽背铁环,后世改用数层石雕莲花叠成的宝顶。宝塔图像严谨自然,形象生动,雕刻十分精致,构图颇富有中国画的风格,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虽有部分石檐毁坠,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

长恨春归无觅处,山寺桃花始盛开。

千佛岩位于舍利塔后边的山岩中,还有一组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凿佛像500余尊,称千佛崖。

邂逅第二只奶牛猫,不喊不叫,乖乖的,也不吃猫条。

大佛阁后,舍利塔东,无量殿后山崖间,是千佛岩,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据《栖霞寺碑》载,南朝齐代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仕子,风闻而动,各依山岩的高 下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龛,号称千佛岩。

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梁代临川王萧宏将佛像加以装饰,金碧焕然,千佛岩位于南方,与云冈石窟南北遥遥相对,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碑亭

大佛阁,又称三圣殿,供无量寿佛,为南齐时代开凿,位于舍利塔东。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佛像的衣褶风格,颇似大同云冈石窟之佛。门口的两尊原为舍利塔旁的两尊接引佛,高三米多,秀美典雅,与洛阳龙门石佛相似,亦为中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绝世珍品。

栖霞秋色四个金字

品外泉

山上就不去了,时间不够,天色渐晚,开始下雨了。

因供奉西方三圣,故又称为“无量殿”、“三圣殿”,现今砖砌的殿门,是为后代修葺结果。大佛殿往东有四龛相列,西边约有二十多窟,其馀皆散列于山岩上及岩北侧。龛内布局,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窟门两侧有天王力士像。佛座下常蹲踞双狮。漫步其间,常能见到古人题刻,其中以宋人陆九言的“古千佛岩栖霞山”楷书最醒目。

上台阶这个院子是地藏殿财神殿和弥勒洞。

大殿关门了。

拜拜

准备出去了。

毗卢宝殿

银杏树。

橘猫等到我了,给了一个猫条,祝平安活着。

黑天鹅有人喂。

锦鲤。

优雅高贵。

1991年,“彩虹明镜”复建工程正式启动,次年竣工。重建的明镜湖呈方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湖中有亭,六角形,丹楹黑瓦,翘角飞檐,其上“彩虹亭”3字为当代高僧茗山法师题写。

再见栖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