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1-27 00:56 IP属地:未知
查看 88.6W | 回复 64
【庆新年】林巧稚白衣,鼓浪屿天使
鼓浪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最为大家熟悉的莫过中国首位女院士林巧稚,她还是是钟南山院士的堂姑婆,被称为“万婴之母,中国的医学圣母”。
林巧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从医60多年,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中外婴儿,这些婴儿如今有的已儿女成群,有的已当了爷爷、奶奶,而她一生却孜孜求学,孑然一身,终未成婚。这位受到多少人尊敬的医生,1901年诞生在鼓浪屿晃岩路的一座“小八封楼”里。1983年病逝。次年,鼓浪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在“毓园”内建立了林巧稚纪念馆和塑像。

从海天堂构过来路过红楼,“我在台湾等着你”,张再朴手工冰激凌是台湾的吧

这个红楼不知道是不是海天堂构的一部分。

从皓月园一侧的漳州路或者复兴路都可以到达毓园,这座恬静美丽的园林景观是为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著名的妇产科大夫林巧稚教授,于一九八四年而建的。毓园的建筑,布局自然,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

“毓园”二字被镌刻在一块长方形的灰白色石碑上。

汉白玉雕塑,新生的祖国花朵。

有一个小广场,边上石碑刻着林巧稚语录。

林巧稚的塑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身穿白色大褂,凝视远方,神态安详,表现了这位一生洁白无瑕的白衣天使形象。

林巧稚遗嘱,捐存款,献遗体,骨灰入海鼓浪屿。

林巧稚纪念馆

必须进去参观。

迎面是慈祥的浮雕像,边上写着林巧稚语录:我是人民中的一员,一个替人治病的普通医生。

邓颖超等老一辈领导人给林巧稚的题词。

志向高远,琴岛毓秀

致敬

1921年北上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苦读,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

林巧稚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901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七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
1906年,林巧稚的母亲因患子宫颈癌去世。

1908年,林巧稚上蒙学堂(女子小学校),之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鼓浪屿女子高中)。3年后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1914年,林巧稚加入基督教。
1921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
1921年,林巧稚考入协和医学堂。

1929年,林巧稚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是当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1932年,林巧稚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
1933年,林巧稚到奥地利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
1939年,林巧稚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

1940年,林巧稚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同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北京协和医院因太平洋战争关门。
1942年,林巧稚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私人诊所。后来,林巧稚担任了中和医院(前身为中央医院,现在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1946年,林巧稚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
1948年,林巧稚返回协和医院,并在此工作直至去世。

出来了,毓园再遛遛。

又一棵横向发展的古榕树。

中央音乐学院在鼓浪屿还有分支。

岩石挡不住榕树。

前边皓月园

不免费,收费十元,没进,买好了50的日光岩门票,转头去日光岩。谁知就此错过了郑成功立像和郑成功纪念馆。还好郑成功立像在厦门环岛路海边也能隔海,崇武古城外海边也有一个座高大的郑成功立像。

哦哦,这里是厦门二十景之一。

去海边走走。

白白皓月园,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