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1-18 00:04 IP属地:未知
查看 30.3W | 回复 51
【庆新年】祈风石刻九日山-西峰下
九日山中古迹遍布,如今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群,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蕃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蕃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司(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群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大石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龚茂良这两位同乡、同榜,又同时到泉州府任职(黄为泉州推官,龚为南安主簿),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年)秋,又同时离任。离任前夕他们又相约同游九日山,凭吊先贤姜公辅,并题绝句一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公度、龚茂良》),题刻于姜相峰绝顶、“姜相峰”题刻西侧岩壁上。摩崖高1.24米,宽1.17米,字径17厘米×17厘米,楷书,颜柳参半:
“抱琴历高峰,佛石就晚阴。
空山对摇落,怀哉千古心。”
〖注〗抱琴:喻两人结成知音。

左行前往八戒石。

没见牌子,这个应该是八戒石?

登高望远

哥们悠闲。

市区

这个也不是八戒石。

大石头天然的攀岩滑梯。

此处有福。

西峰还有一埠无字的大盘石,人称“翻经石”,相传南朝时来自印度的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石上翻译《金刚经》。

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原来这里才是八戒石。

有碑为证,又名玉立石。

中间有缝,是两块岩石。

换一个角度。

一线天。

路遇山羊。

石头厝

宋代金溪桥碑,是不是金鸡啊

前方石佛亭。

宋朝重修石佛亭碑记。

刚才看见的石头厝就是石佛亭了。

西峰绝顶有座石亭,亭里有一尊天然岩石琢成的大石佛,高7.5米,肩宽1.85米,袒胸盘坐于莲花座上,气势雄浑,为北宋郡守陈洪进为禳压火灾,于乾德三年(965年)倡镌,是泉州最早的石刻造像艺术珍品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洪进》)

正面条石垒的。

古树够粗。

宋代摩崖石刻。

佛塔。

古人出游,勒石为念。

下山。

佛岩塔。

西峰无等岩下有一天然洞穴,相传唐·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无等禅师来游九日山,筑石室于岩下,隐居四十四年,享年九十九岁;岩下曾刻“泉南佛国/”四字。

泉南佛国

唐·大中间泉州刺史卢同白《九日山无等岩》(此诗系赠九日山无等禅师):
“九日峰前八十秋,禅庵遥枕晋江流。
师心应共山无动,笑指云霞早晚休。”

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