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4-26 09:27 IP属地:未知
查看 16.8W | 回复 15
中丑隐形战机发动机实力对比。。。。
中美隐形战机发动机实力对比
要比就比最先进的隐身战机发动机,直接把主角搬出来,和大老美的高端货一比高下。
A:先让老美的F35和咱们的歼-35的发动机PK一下。
估计专业人士要被我气死,我得先打个预防针。后面我还是拿穿天猴来假冒涡喷。把涡扇发动机简化成一个风扇加一个穿天猴。
我的类比发挥了野兽般的想象力,而且还把火箭发动机穿天猴当涡喷用。的确,你可以有一万个角度来喷我讲的是狗屁不通,而且我也是发自内心认为你是对的。但除了穿天猴外,你能给我找个普通人最常见、屁眼能喷火的、而且飞得高的东西吗?
秒懂是第一位的,我得让小白也能秒懂。只要道理对,细节我完全不在乎。而且,我这些文字不是要普及技术,而是认知战、舆论战。大家明白道理就行了。
F35用的是F135发动机,J35用的是涡扇19.
先比赛第一轮:推力,
F135推力18吨,涡扇19推力11吨。
我靠,涡扇19推力小这么多,果然我们很落后?
先按下不表。
第二轮比赛,我们比推重比。
F135自重近2吨,产生了18吨推力,推重比大约是10.
涡扇19,用1.1吨的自重,产生了11吨推力。推重比为10.
两者打成平手。
第三轮比赛,比涵道比,F135是0.98,涡扇19是0.5左右。
这是啥意思呢,粗暴点解释,就是指发动机的胖瘦,管子是粗还是细。
F135形状是个短胖的大木桶,F35是肚子里装了个大木桶在飞,为啥它得名为“肥电”懂了吧?
而涡扇19,则是又细又长的管子。我们的歼35可以做得机身细长,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走位可以更风骚,而且更省油。
现在的高端战斗机发动机,都追求小涵道比,粗暴翻译起来就是:管子要细、推力要大。
正因为涡扇19管子细、重量也轻很多,那是不是可以在歼35战机上装两台?而肥电F35只能装一台发动机。
再回到前面第一轮推力的比赛。
显而易见,我们的J-35战机,两台涡扇19加起来,推力22吨,比F35的18吨要高3吨多!
不禁要问,在战场上,一个飞机有一台发动机,和有两台发动机,有啥区别呢?
区别大了,只要发动机故障了,或者是被弹片击中了,F35的驾驶员除了跳伞逃命,没有其它选择。我们的歼35还可以靠另一台发动机,屁股带着烟自己飞回来。
而且,和我们的歼35没法比的是,F35的高空高速性能不好。咋一听好像我是在自嗨对吧?
F35最高速度是1.6马赫,J35是2.25马赫。
我们简单把涡扇发动机看成一个风扇加一个穿天猴。
让我们发挥野兽般的想象力,把它的推力看成两部分来源:风扇吹风的推力,和穿天猴屁股喷火的推力(这会气晕那些专业人士)。
F35发动机是个很粗的大酒桶,屁股喷火的推力不给力,你可以不合理、但很粗暴地理解为屁眼太大,类似于肛瘘肛裂患者,喷得速度不高。F35为啥要用大涵道比发动机,就是为了增加风扇这边给的推力,弥补屁股喷火推力太拉胯的遗憾。
而我们的J35的发动机,则是前后双修。风扇吹得强劲有力,穿天猴的屁眼小,喷射十分残暴激烈。
我画个低空状态下的推力示意图,你一看就能明白:
一旦到了万米高空。有趣的就来了。
我们的歼35因为屁股喷得残暴激烈,速度很高,即使空气稀薄风扇没啥吹力了,还是跑得飞快。
F35就尴尬了,本来就因为穿天猴屁眼大没啥喷力了,前面的大风扇在万米高空,空气稀薄没有气可以吹了。想跑快点实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给你画个高空状态下的示意图,能秒懂不?
隐形飞机本来就是主打高空突防。在万米高空悄悄接近,到了目的地打开导弹射了就跑。
F35偏偏高空性能不好,在高空被导弹咬住估计要玩完。如果玩低空突防,那么多雷达对着你扫描,那被发现击落的风险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歼35,就是为高空突防设计的。在万米高空偷偷摸摸飞着,即使被发现了。我靠,被敌方火控雷达锁定了,打开加力、扭头就跑,时间充裕。
那为啥F35要用这么一个有缺陷的F135发动机呢?
那是因为这个发动机本质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旧产品。F135发动机,是用的F22隐形战斗机上那台F119改成的,搞了个粗管拉皮,增加涵道比,加大推力,取名F135,用在了F35上。
推力倒是上来了,但是到了高空就有点拉胯。
那为啥老美不研发我们涡扇19那样的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呢?这又回到本系列第一篇说的军工体制问题。
老美的军工复合体是私人企业,他们追求利润。国防部不使劲拿钱砸他们,他们没有研发的动力。而国防部觉得反正老子天下第一,不研发好像可以省不少钱。
B:至于歼20和F22.
F22的发动机是F119,不过因为我们搞出反隐身雷达JY-27,经常偷窥F-22,美国人发现后,如同澡堂里的女人发现窗户贴着个正在流口水的壮汉,吓得捂着衣服就跑,最后把F22生产线直接拆了,F119这么好的发动机,不知道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歼20用的涡扇15,和F22的F119发动机,只能说旗鼓相当。涡扇15推力比F119大了3吨的,但是发动机自重却比F119重了0.7吨。
两台战机的发动机大差不差,至于谁更优秀,你看后面导弹和雷达的比较就自然明白了。
C: 我们的空空导弹发动机
有人说,从纸面数据来看,歼35是比F35要优秀。但是人家的导弹厉害。隐身飞机悄悄放个导弹你就得死呀。我们导弹的发动机肯定比老美落后几十年吧?
好吧,说起空空导弹,我就来精神了,因为我们领先得不是一点半点。至于发展史嘛,又是同一个剧本,穷小子逆袭,靠捡破烂、抓学习成高富帅那种烂剧情,以后再说吧。
现在的空战,早已经不是单靠飞机性能去追尾狗斗,大家都不见面了。飞机的性能其实已经不是第一位,空空导弹的性能提高一倍,空战的综合性能就能提高15倍。
一台歼8这样的落后老爷机,如果有预警机给它制导,使用一款最新空空导弹,完全可以把对面的隐形飞机干下来。就相当于一个八十多岁、腿脚不便、还大小便失禁的老汉,抱着一杆AK-47,大概率可以干倒一个满身腱子肉、手握弓箭可以弯弓射大雕的凶神大汉。
现在中美最先进的导弹,都发展到了第四代空空导弹。第四代有啥特点呢:
1.发射的离轴偏转角度超过90度。用人话说就是,不必瞄那么准,凑合下大致朝那个方向射就行了。
而且有过肩发射能力,啥意思呢,比如你开飞机时屁股后面有个飞机在追你,像个色狼一样咬住你不放,你看着很不爽。你压根不用回头,随手发射一个导弹,这导弹会留下来和那色狼单挑,你继续赶路就行了。
2.复合制导,不可被干扰。捷连惯性导航 卫星制导 双向数据链修正 末端雷达(主动雷达 被动雷达) 红外线制导,这么多制导方式放在一个导弹里,总有一招能搞死你,追求的就是射出后你必死无疑。
具体说一说这些制导方式:
高端的惯性制导,只有中美法俄才能制造激光陀螺仪,妥妥高端货。
卫星制导好理解,就当它是北斗导航吧。
双向数据链修正,就是导弹边飞边打小报告,就像你去出门总是给媳妇打电话发微信说你的所见所闻一样。你媳妇可以通过数据链给你发信息指导你:家里没有大米了,记得办完事扛袋大米回来。不停修正你的飞行状态。
末端雷达制导。这里一般是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同时有。
(1)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自己咬住目标后,一直追着不放。它自己用雷达照射目标、在屁股后面追。你发射导弹之后可以不管它了,射了就跑,主打省心。
(2)一旦对方发射强电磁波想干扰导弹,这导弹一生气,就会由电脑控制变成被动雷达制导。尼玛敢干扰我!导弹会顺着干扰电磁波的方向,直接去找那个干扰他的货单挑。
红外制导,好理解,追飞机的时候,那飞机使出吃奶力气屁股喷火逃命,温度肯定很高。不停发射红外线,导弹追着红外线咬住不放。
3.矢量喷口。也就是可以改变屁眼喷火方向,迅速转弯。你就夸张理解为《三体》里描写的那种锐角转弯、直角转弯。这个在第三代空空导弹里早已经实现了,这里只是强调下。
先来比较下近距离空空格斗弹:
a:霹雳10对标AIM-9X
最大过载PK:霹雳10E,过载60G。AIM-9X,过载50G。不过这个参数没啥卵用。
最大速度PK:
霹雳10最大速度是4马赫。可以追得上现役所有飞机。
AIM-9X,最大速度:2.5马赫 可能追不上我们开加力后的J-20
射程:霹雳10E,60公里。AIM-9X,射程26公里
还有什么可说,领先就是领先。
为啥我们领先这么多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因为老美的导弹发动机不行。
我们的导弹有逆天黑科技--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是地球上独一份的,只有我们会。
有些人很眼熟,似乎以前在哪里见过这个词。没错,这是以前老美提出的技术。每次老美一提出啥很科幻PPT技术,我们国内就有美粉很激动:看人家美国,就是强大,人家又实现了技术突破。我们中国,啥都落后!很多正常人本来很爱国的,看了老美的科幻PPT,也以为自己不行,很绝望,更自卑了。
可是老美提出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的PPT后,烧了一堆研发经费,也没搞成,放弃了。后来,我们的军工人搞出这个技术,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其实吧,美国人多次提出科幻PPT后,没做成的都被我们做成了,比如双脉冲发动机、忠诚僚机啥的。
这个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是个啥玩意呢?
如果想了解这个黑科技,得先知道,如果一个导弹发动机(至于冲压还是啥其它细分就先不管了),是普通发动机,会怎么样呢?
先给你们画一个示意图:
假如这个这个导弹的最大射程是100公里,那么飞到了射程60%的时候,也就是60公里时,燃料耗尽,后面40公里虽然靠惯性也在飞,但是屁股不喷火了,想转向只能靠四周的小翅膀变轨,转弯半径很大,不灵活。被咬上的战斗机走位那么灵活,可以轻松逃离,最多欺负下跑得慢的加油机、运输机之类。
也就是说,普通导弹的射程,本质上都是虚标的,有点像我们买的充电宝,别看啥20000毫安,你拿着充电就知道,用一半就不错了。
但是导弹发射后,燃料耗尽之前(比如射程的60%之前)。这个距离里是不可逃逸区间。在这个射程区间力,导弹一旦把飞机咬上,以第四代空空导弹能丝滑改变屁眼(矢量喷口)喷火方向的转弯能力和逆天的速度,除了跳伞,大概率没啥其它活路。
我们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那是怎么样的黑科技呢。
还是画一个示意图以求秒懂吧:
双脉冲发动机的燃料装药的截面是分成很多个小格子的,互相隔离。请看我画的示意图(假设分了八瓣),每个不同颜色的区域都是燃料,但是被四周的隔离仓隔起来了。每次燃烧的时候,只燃烧同颜色的一对药仓,其它舱室的燃料继续等待留着以后烧。这有点那种细水长流的意思了。
这样有啥特点呢?
1.细水长流,燃烧持久,我们导弹射程通常更远。
2.我们的导弹射程不虚标,假如射程200公里,因为全程都屁股喷火,矢量喷口随时待命,那200公里全部都是不可逃逸区间。不像美国导弹那样烧一半没燃料了,后面飞得挺唬人,都是垃圾时间。
3.因为导弹内部装药燃烧可以被电脑控制,我们的导弹可以有很多风骚操作。比如烧了一会,可以把火苗调小,甚至熄火后再点火,慢慢散步,等待兄弟导弹来了大家一起上,搞一个饱和攻击;比如快追上敌机了发现燃料还有很多,可以放开限制一起狂喷,以最高速度冲刺着扑上去。
除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项独门绝技外,我们的导弹还有一项美国也没有的绝技:抗干扰数据链。也就是几个导弹齐射、饱和攻击的时候,他们是互相链接数据的,只要一个导弹没有被干扰,其它被干扰的导弹会立马得到修正。尼玛,我们的一堆导弹互相做政治思想工作。气人不气人。
刚才仅仅和老美对比了近距离格斗弹。那AIM-9X,射程26公里,其实跑了一半燃料就耗尽了,真正不可逃逸距离只有13公里。
b:我们再说中程空空导弹:
霹雳15:射程200公里 最高速度4马赫,2015年服役。
AIM-120D:160公里射程(记得它是虚标,只有80公里不可以逃逸射程) 美国现役最先进导弹,2014年服役。
c:我们还有远程空空导弹:
霹雳17,射程恐怖500公里,还是双脉冲发动机的,怎么看都是专门打老美预警机的导弹。这导弹太大,J-20都装不进弹仓,估计可以给轰六等战机外挂着用。
至于谁更领先,有了前面的介绍,很容易得出结论吧?
我们的空空导弹领先这么多,难道美国不急吗?他们很着急啊,所以就拨了点银子给军工复合体们研究。捣鼓了很久,边捣鼓边发布成果,宣布成功研发出了有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的AIM-260,射程300公里。咋一看,很屌的样子。
我们村的军工男们最开始还紧张得一批,研究了虚实后,给爷逗笑了。尼玛,原来是在吹牛逼呀!你这就是二级火箭发动机,在AIM-120后面再加一大截,硬说这是双脉冲火箭发动机! 是不是经费给少了,钱让你们贪了?
技术的鸿沟,无法跨越。
至于我们的霹雳-21,还没有官宣,估计800公里。性能只会更加残暴,以后有官宣再聊它。
我们的空空导弹领先的很多,难道这就是全部吗?
你注意到歼35的推力比F35大了吗?推力大,功率高,就代表电量充沛,雷达就可以用更高端、功率更大的、还能发现隐身目标。而空战中谁先发现对方,就能先开火。而且我们的空空导弹这么牛逼,雷达更牛逼,以至于将来发生空战,很可能是我们先发现对方,放一个导弹后扭头就走。我们只打架,不见面。
说起雷达技术,简直就像是欺负人。我们有无可争议的优势。请看下一篇:他们羡慕嫉妒恨的相控阵雷达,早已是我们烂大街的低挡玩意。军工厂居然出了民用版本,几十万一台。抓野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