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01-26 01:33 IP属地:未知
查看 21.3W | 回复 25
转帖:老孙6308的玩雪经验
e族老孙6308的经验分享帖:
大多车友喜欢欢玩沙子,今天库不齐明天巴丹吉林,乐此不疲!其实北方车友还有个好玩的,那就是冬天玩雪。把这一好玩的东西白白浪费掉,可惜!
但大家对玩雪有些怵头,一是严寒。二是没有多少走雪的经验。大家对陷车看成最大的难堪,其实不然。您别拿公路上的雪跟我比,我说的雪地是狂野中雪地的行车,没路!有路的你别相提并论。
我这几年一直在雪地地区呆着,多少学习点一些雪地经验,跟大家交流一下互通有无吧!
一:雪地驾驶不是技术是经验。多听多看多琢磨。
雪地驾驶不是技术是经验,这就为啥我们车友在多伦地区看到的牧民开个战旗满地跑,我们开着F150还要陷车的缘故。原因是他们长期在雪地里跑都有一套雪地驾驶的经验,你接触多了相信比牧民玩的还好。雪地驾驶确实要比玩沙子要难度大很多,一是路况不好判断,在有经验的车手和牧民也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陷车就成了家常便饭,不为奇怪,也不丢人。再有就是驾驶操作方式不好正确选择,不像玩沙子操作方式那样简单,那就是档位的变化跟四驱系统的配合的选择有临时的不确定性。因雪的深度与雪质的变化需要临时改变驾驶操作,而一旦冲进雪场中间不能停顿没有你多少时间更换的机会。特别是SUV车几乎就没有这机会!比如大切!
雪地驾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好方法,都是临场发挥,判断对了使用的驾驶技巧对头就能过去,反之就是陷车拉到。我总结的几句话你们有机会试试:玩雪学袋鼠玩的就是蛙跳。走雪不停车,一气呵成!能高就高,低4万不得已的选择!事先观察,走向(预测行车轨迹)定了就一成不变!车沉放油门,绝不加一脚!挖雪要到位,偷懒绝不成!行车如少妇稳而不失活力!
啥意思呢?解释一下。首先明确我说的雪窝子是积雪相对较深,雪厚在我们车底盘高度之间,浅了没意思,太深天皇老子也没招!在刮着我们桥包位置是最理想的雪深!也是最好玩的、大约雪深在200-300之间吧最刺激!
玩雪要学袋鼠,要一跳一跳的,原因是雪地不是一成不变的,有雪厚的地方就有雪浅的位置,你要像袋鼠一样一个一个的跳过去,用蛙跳的办法一次次冲击雪窝子。选行进方向的时候别死较劲走地上夏天的车辙,冬天那可能就是陷阱,深深的车辙不担住(严重托底)你还能有谁呢?过小哑口,夏天没事,冬天那就是积雪区,能过得去吗?所以要另辟新径。
走雪不停车,一气呵成!就是一旦你进入雪窝子地区没别的办法,要一条道走到黑,不能中间歇着,只要停车你就起不来了!
能高就高,万不得已用低4,低四驱能力强是特种状态的不是常用方式,长距离使用对车有很大的伤害,我们现在大都是自动挡,能不用就不用,用的时候眼睛还要好使盯着点你的水温,鼻子要灵,变速箱油的味道都出来了你就停车吧,陷就陷吧!你要是全手动那你可爽了来个低43低44的玩玩没关系,爽极了。自动档挂低4时一定要掌握火候,雪窝子里的雪也不是雪窝子里的雪也不是都一样厚,你感觉浅的地方就把油门收一收,感觉突然变深你就加把油,俗称临门一脚!别进去就一脚油门到底,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家伙转速6000玩了命了,你不听你的变速箱就坏的快点,再碰上大坑飞起来栽进去把轴摔断的也不少见吧?玩雪不毁车,毁车是你瞎开开的!
事前观察,走向定了就一成不变。这是说,你在下雪窝子前先观察一下周边的地形地貌,选择一条你认为最把握的线路,一旦定下来了毫不犹豫绝不更改。这时副驾之类的别乱说话,闭上你那不知羞骚的臭嘴,因为驾驶员这时会很紧张,就怕分神!
车沉放油门,绝不加一脚,驾驶员一旦冲进不可抗拒的雪窝子,车子不是向前行,而是突然感觉车向下一坐,那好了,你陷车了,立刻脚离开油门,下车救援,绝不能挠弛,越挠越深。我最恨那些为了面子在那死挠的2货!挖好要走出雪坑时最好别大油门,要用点动,前后试一试,逐渐扩大行车范围,一旦看准了在加大油门逃出困境,千万不可在哪原地轮胎空转。
挖雪要到位,绝不偸懒,这话好理解,陷车没啥好怕的,有救援的车前后拖一下很快出来,没有救援的,下车拿把铁锹挖呗,边聊天边挖,踏踏实实挖到底,直到底盘的桥包之类的彻底挖出来,中间你就别偷懒,没挖利索就想开出来也太天真了!这样前面挖的工作全白费,又要从头开始,属费力不讨好。
行车如少妇稳而不失活力,是这样,冲击雪窝子你行车脚下油门要适当,要有速度还不能太快,车不能甩,甩了说明你快了油门大了轮胎在玩命空转所致,要稳稳当当的像少妇一样,但稳当还要有速度,你光稳当了没速度那是冲不过去的,还要像少妇一样有点骚劲要有点活力才行就是我们喜欢说的闷劲十足。
二:雪地行车注意安全,最大危险就是白毛风。
雪地不可怕,可怕的是风。北方的寒冷不仅仅是气温的低,而是狂风大作吹来的风。所谓寒风刺骨就是这个道理。风才是这里的最大敌人,你要挣斗的是风而不是寒冷。寒冷好办多穿点,但是风却要命,他把你身上的一点点热气都给你带走,使你刺骨的难受。
雪地行车更是这样,大雪可以克服,积雪也能想尽办法绕过去,但是碰上风你是没处躲没处藏,狂风夹着雪粒子满天都是,一片白茫茫的,严重的看不清前方2-3米的一切,你无法判断方向,更不能看见路边的沟渠坎坑,牧民管这个现象叫--白毛风!白毛风是北方冬季最大的敌人,碰上他必须有相应的对策和知识,任何的盲动都是致命的!克服白毛风没啥好办法,一旦路上碰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停车找安全之地休息,已不便应万变,当然车要停一会移动一下,别被雪埋上。车上人员不能下车离开车找救援,这一点千万记住!因此当地人冬季行车车上都备有油桶,保证一桶油够怠速着车一夜,保持车内温度,不至于把人冻死。等待救援!
为了克服雪地行车掉雪窝子被困的局面,就要多掌握一些积雪的知识,比如迎风面前方有障碍物后面十数米地区就是积雪区,你最好绕开走,山坡的迎风面积雪少背风面就可能是积雪区,行车雪地有大面积的草头漏在外面这个地区相对积雪就比较薄,走车宁可多绕路找迎风的坡走,减少闯入背风处的尴尬。再有进入雪地去先下车看看学的质地,如果已结硬壳,那你就要小心了,没结硬壳的雪宜行,结了硬壳的雪困难重重!下车踩一踩,判断一下,脚下硬壳一踩即碎,下面的雪如同白面的结构,那你爽了,刮着桥包也畅通无阻。如果下面的雪集成了块壮,那你要小心了,担上桥包你就死!
三:雪地行车对车有特殊的要求。
雪地行车有人形容跟走沙子类似,这是误解是想当然,玩雪跟走沙子完全是俩码事!我们有快走沙子慢走水的谚语。这里用到玩雪是不行的,你不能用走沙子的方式走雪,要是死套你是找不到门道的。你注意前车要是摇头摆尾的行车那么就说明他没有雪地行车经验,速度过快油门给的太大的缘故。
雪地阻力大有沙子的感觉,但雪地滑这个沙子是没有的,而且雪地要你沙子软多了,客服阻力的同时在控制好侧滑这是走雪地的窍门和杠杆。因此雪地要有走沙子的更大的克服阻力,同时要克服侧滑的切削力,因此要有动能还不能太快,要有一定的冲击力还要防止侧滑力的切削,有速度还不能快,脚底的油门把握火候至关重要。我们说的要有根!
对车的特性要求就跟其他的行车有点区别了,第一车底盘越高越有利,托底是大部分馅车的直接原因,逃脱出困也是必须桥离开接触面。再有就是轮胎,我们玩越野车的驾驶员都喜欢大轮胎,越大越好,一是酷,看着美观,二是误解轮胎着地面越大摩擦力越大,越不易陷车,走沙子是这样的。但大轮胎造成的动力损失很多人就不管了,其实走沙子也不是越大越好,选多大要跟自身车的引擎和自重挂钩,冲击不管啥坡车体动能跟自身动力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两面,我不知这样说大家能不能理解,动能是这时候车的速度与质量的合,动力是车引擎自身的输出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俩个概念,不是一回事。我们很多改装的车友只顾其一不顾其二。好了回到玩雪,走雪地轮胎与走沙子完全不同,轮胎越宽雪中阻力越大,损失的动力越多,走雪地轮胎越窄越好(别抬杠,你别拿个铁丝据个圈当轮胎,宽窄相对而言),轮胎的牙子越大越深越好,抓地力越强,动力传输下来的损失越小,减少空转的几率就大,不然来个光板轮胎再大的引擎动力输出干打滑,也是白搭。因此换个窄的泥地MT胎你就比你的大号AT轮胎玩起来爽多了。AT胎就比HT胎强。题外话就是改装要讲究用途,一味的瞎改就是个2货!
动力不说了,都知道越大越好!车体越轻越好!
自动与手动,雪地行车手动要比自动强百倍,因为雪地积雪区来得突然,自动的四驱系统来不及反应,等他反应过来你已经陷进去了,在想拔出来那是万难!因此没走雪地经验的驾驶员自动档的车只好挂低4,低4高转速高温升你自己小心为妙,,而且一旦走在雪地中间你不能停车更换驾驶状态,只能一条道跑到黑,好坏就是她了。这是自动挡车的通病,适合城里人玩不适合特种状态的驾驶。没辙!但要求其次,小切和木马人都是随挂随摘的四驱系统,这就要比大切等车要强很多,没有手动挂挡也还将就吧!还有冲击大雪堆时,这时车越重越好,急眼了车上坐满人,压重冲击倒是一个好办法,看似跟车轻有些矛盾,慢慢体验吧。所以说雪地行车有它的特点,有时轻车直接飞过,有时你还真要塞满人压重才能过去,这就是他的驾驶不确定性。
四:雪地行车你要准备的物件。
雪地行车没啥特殊的要求,要是最重要的就是车上带把大板锹!几部车出行有绞盘那是在省心不过的了。
我简单列一下:绞盘,大板锹,CESS救援千斤顶(猴爬杆更好用但太重太大),4块木地板,30升油桶来一个,拖车绳。够了。余下你就多带点衣服照相机得了,带几个大饼子饿极了那是好东西!
题外话,在达湖看到太多的车在哪里玩漂移,您那不叫飘移,您那叫不受控制的瞎甩,那样对您的爱车损伤很
大,别拿傻帽当荣耀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