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

发表于 2011-11-21 13: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6.5W | 回复 0
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

【读解】这是对自己提出的又一条要求,乃孔夫子圣人所言。“食无求饱”,现在当然是很多人都食无求饱了,“三高”(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特别是女同志,为了保持自己的体态,吃饭只吃三分,都很自觉地遵守圣人的教诲了。但是想一想,我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过“粮食关”的时候,晚上做梦都在吃东西,吃了几大桌也像没吃饱一样,那是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就想求温饱。但那个时候想求温饱亦不可得,确实很艰难。古时作为一个君子就要食无求饱,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一个是有德,一个是有位,才能称君子,无德无位是小人。君子在以前都是大夫、诸侯之类。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在成都,无论是哪家人,包括吃低保的,都有肉吃。农村里的也都有肉吃啊,现在农业税也免了,自己养的猪不像以前必须交到屠宰场,公家收一半,剩一半自己回去吃一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比较富裕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是可以不要吃得那么饱了。我当年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农村里不管是男女老少,几乎可以说看不到一个胖子。而现在到了农村一看,胖子不少,为什么呢?环境好了嘛。讲这些都有点离题了,作为一个君子,我们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还是追求一个吃饱饭吗?所以现在谁要请我下馆子去吃一顿,我还真是没有那个雅兴。我奉行的宗旨就是饭吃五分,酒饮三成。吃五成饱就可以了啊,吃那么多反而不消化。为什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呢?吃饱了,只想睡觉;居安了人就懈怠。

美国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两窝老鼠,一窝老鼠饱茶饱水随便吃喝,一窝老鼠只给它三分口粮,每天处于饥饿状态。结果吃得好的那窝老鼠,半年以后“三高”——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接踵而至,不到一年,这些养尊处优的老鼠都死亡了;反而是那些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养了三五年还健健康康的。我们试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生命的动力从哪儿来?一个人什么都好了就没追求了啊。

我以前很佩服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王铁人那条语录我背诵了几十年——“人无压力轻飘飘”。我就觉得人还是应该有点压力,应该接受一点挑战,人要给自己制造一点困难,才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天天都腹以饱,居以安,那还“新”得起来么?动力都没有了。《易经》里面就说“穷则变,变则通”,如果你很舒泰,很舒服了,你就不能求变。所以毛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这个也是很在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制造一个警醒自己的对立面,美国也是这样,他永远要给自己制造一个对立面,制造一个威胁,提醒自己保持警惕性;日本人也是这个样子。但我们中国呢,几千年来都是老大哥,用拿破仑的话说就是东方睡狮。因为周围没有什么强敌,除了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还能够让中央**头疼之外,东南沿海都是一些没有威胁的小国。所以天朝帝国的思想根深蒂固,那些洋人高鼻子们来了之后还不以为然,还挖苦人家说;“看看你们,是哪儿来的啊?船上下来的,脚都打不直,弯脚丫子。什么英吉利、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肯定是编造些名字来欺骗我们,无非是想得到天朝的赏赐罢了。”真正到动起手来了才觉得人家确实厉害,惹不起。
 

只有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情况下,你才有上进心,才有动力,另外要“敏于事而慎于言”。什么叫敏于事?佛教里边,熟悉的人都知道,老和尚们经常敲打说:要有觉照力哦。我经常说一句口头禅,脑门上要有个警察站岗,有站岗的了你才能够敏于事。要对周边环境有警惕性,不管是顺境逆境,在上在下你都应该有一定的警惕性,特别在太平环境之中仍然要带有一定的警惕性,要居安思危。想当年,1949年毛泽东进入北京城之后制定国歌,当时方案很多,几百种,就像现在的奥运会吉祥物一样,在上万方案里去选择,后来毛泽东就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他老人家的批示里面怎么说呢?他说:“安而不忘危,得而不忘失,存而不忘亡,我们今天胜利了,不能忘记我们民族苦难和奋斗的过程。”所以他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好。他就是要让我们保持警惕啊,我们在听到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警钟长鸣啊!我们能否使自己警钟长鸣?在太平年代之中,在我们优哉游哉的生活之中,只有这种警惕性才能敏于事。很多人现在麻木了,被周围的环境所麻木了。在机关里八点钟上班,十二点下班,成了一种习惯上的条件反射了,真正上班是做什么都说不清楚。今天领导要来视察,明天要学习,都是一种应酬,应酬差事一样的,那么你能够叫敏于事吗? 

我平时喜欢猫,只要不是太懒的波斯猫,把它放在屋子里,到了晚上它敏感得很,耳朵眼睛非常敏锐,哪儿有一点响动,耳朵就立起来了,像雷达探测器一样,一下就扫描过去锁定了目标。而我们现在在生活中能否做到敏于事呢?我们身边发生了些什么事?哪些与自己有关?有些人庸懒成习,明明与自己有关却视而不见,过一段时间遭殃了才后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为什么不敏于事呢?所以“敏于事”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蕴涵了很多道理,包括你整个的生命力、智慧力、洞察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全在其中。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如果你这点都不知道,那么你的脑子一定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慎于言”,为什么要慎于言呢?我们每天与人与事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说什么?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恰倒好处呢?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用《易经》里面的话说,就是:“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在这里孔夫子谈到“慎于言”,也就是说我们平时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有的放矢,恰到好处,不要胡说一通,这样才会让自己觉得有一定的安全感。此外还要“就有道而正焉”,什么叫有道?就是有修养、有修为、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我们应当经常亲近他们,来调理我们自己的身心。就如同前面所说的“贤贤易色”,贤贤易色就是就有道而正焉,这两者是同一个意思。我们能够这样来对待自己的生活,料理自己的生活,用子夏的话来说,就叫“可谓好学也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好学的。但是这几条中哪条与“学”有关系?我看放到而今的大学里面,可能没有哪个专业是讲这个的,不信你看川大哪个系里边是在讲“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没有!但是子夏却说这是“好学”,不仅仅是投入,而且是善于学,这个“好”字的意思就是善于。我们再来仔细感觉一下什么是学:四书里面第一篇就是《大学》,也就是修身,变换自己的气质,这些都是学问,而且是大学问,是最大的学问。我们把《论语》看完了就知道,其实《论语》都是围绕着这些语句转的。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5.74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