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几个中国皇帝的例子

发表于 2011-11-17 10:20    IP属地:未知

查看 9.4W | 回复 1
几个中国皇帝的例子

【读解】《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事与愿违,不仅现代社会如此,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时代,尽管父亲有绝对的权威,也仍然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的现象发生。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孝是如何评定的。“父在,观其志”;从白话直接翻译呢,就是父亲活着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没,观其行”;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而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那么“可谓孝矣”。这样理解对不对呢?当然也对,但是太肤浅了。我们举几个中国皇帝的例子:宋徽宗当皇帝,北宋灭亡。怎么会这样呢?他的志不在当皇帝,他做一个画家是绝对优秀的,会成为超一流的大师。但让他做皇帝就不称职了,不知道怎么把他选来当皇帝了。明朝的天启皇帝,下面有个魏忠贤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很坏的阉党。那个天启皇帝,对做皇帝他根本没这个雅兴,他是一个优秀的木工,皇帝中的鲁班。你让他做木工活,搞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他浑身都是劲;但是要他看奏折,他一见就头疼,干脆不管,让他奶妈“奉圣夫人”管,最后就让魏忠贤去管,结果把国家搞得很坏。所以,这就需要观其志了,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如何观其志呢?像我们坐头排的这位小朋友,自己在参加少儿读经,觉得很舒服,今天把他父亲都拉来学习,像这些孩子就很不错。我们要观其志,志在什么地方?当然父之志和子之志未必一样,老爸是学文的,儿子可能是学工科的;特别是在满清末年的时候,八旗子弟哪个还有从政的机会呢?都送去留洋去了,有些就开始搞文艺。我们近代的一些文艺大家好多都是满人,比如老舍啊、启功啊,还有爱新觉罗氏的这个那个,很多都是书画名家,还有一些是搞史学研究、哲学研究的,都改行了。因为局势不一样了,你不可能要求儿子与老子完全一样。

  “父在,观其志”,如何评定一个青少年?父亲在的时候,就要看他的志向,他的人生观是在什么方面确立的。“父没,观其行”,父亲故去之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这个是古代的事情,放到现在又应当如何理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那么就要联系到家族。以前是联系到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这个父子关系可能是一个君主家族,或者是一个世袭的士大夫家族。因为孔夫子那个时代的家族都是世袭的,做天子的就是天子家族,诸侯就是诸侯家族,大夫就是大夫家族,士就是士家族,一般老百姓就是老百姓家族。这个是联系到家族的,当然也包括企业,因为现在家族企业也很多。从当年农村里搞社办企业开始,许多社办企业如今都是家族企业了。私有民营经济开始活跃以后,很多也成为了家族企业。这个也是涉及到家族企业乃至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的问题了,我们不能朝令夕改,我们的作风和政策都应该有稳定性。所以现在如何保持我们国家的稳定,并不是表面上看社会上有没有人在那里闹事,关键还是政治的一种稳定,当然这种稳定是良性的,不是强制性的,硬要它稳定。所谓和谐社会是一种有机的,有生命的一种和谐,各行各业都很有朝气的一种和谐,那样才行。所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当然,三年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之后,该改的也应该去改,该变的也应去变,一成不变也不行。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0.38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