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300C论坛 >  珍惜民族文化的情怀

发表于 2011-11-15 11:52    IP属地:未知

查看 6.8W | 回复 0
珍惜民族文化的情怀

【读解】慎,就是谨慎;终,在以前的理解就是父母寿终正寝。追远,就是追念、怀念自己的祖先。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说法,也就是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是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表示这是一个讲孝道的家庭。直到今天,一般中国家庭也没有废弃“慎终追远”。虽然祖宗牌位已没有了,但父母去世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一办的。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也还是没有忘了上一上祖坟,烧几炷高香。

而在先秦时代,中国是一个以宗法、宗族为主体的诸侯国。祖先的崇拜是当时的风气和风尚,也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的重心所在;更是从西周到东周的礼法重心所在。慎终,对待丧葬大事,我们成都人也是搞得很热闹的:你看那些打丧伙的,一打就是三五天,只不过都去打麻将去了,环境没有一点沉痛的感觉,少了一点办丧事的味道。陶渊明诗里面也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他人亦已歌”是他人的事情,亲戚就不能“已歌”了。所以“慎终追远”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好像就是料理后事,实际上是对我们自己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坚持。慎终追远,还要放在整个民族性、民族文化性来看,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慎终追远这种情怀,那么就是不珍视自己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了。对自己的父母尚没有缅怀之情,那么你对自己历史文化还有缅怀之情、珍视之谊吗?我们来到这里学传统文化,学国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的情怀。

但慎终追远并不是停留在过去,实际上是要给我们一种在现实奋发的力量,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就叫“温故而知新”,知新是在“慎终追远”这样一个“温故”的过程之中释放出来的。你只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那么我们民族的老百姓才会“民德归厚矣”。正因为你有德,老百姓才会尊重你,才会归属你。只有慎终追远,老百姓才有凝聚力,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的稳定性,它的凝聚力,它的长远发展,也就在其中了。如果老百姓都离心离德,那么就麻烦了。民德归厚是和离心离德反其道而行的啊,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老百姓都和你离心离德了,试想一下,那是一个什么局面?如果不仅仅民德归了,而且还“归厚”,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所以我们要结合到离心离德来看,把对立面看到,把反面看到,再来咀嚼这个民德归厚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00.34 KB)
 
【大切联盟】:酌情越野,激情穿越,慧缘公益,力所能及! 【慧缘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助残助学,应急救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