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上阵!全面解读我军东风猛士装甲车
由于本文原创照片过多,请您自行百度关键词:“重装上阵!全面解读我军东风猛士装甲车”,观看原文连接。
所有照片文字为笔者原创。

自2000年东风二汽开始着手猛士的研发,到现在其军用型已经大量进入我军各部服役。2002年二汽开始正式进入猛士试装阶段、2003年第一批标准轴距双排四门软蓬猛士下线、2004年第一批定装版猛士开始进行路试、2006年样车定型且受到军队一线用户肯定,顺利完成2009年参加国庆阅兵任务。目前各型猛士军车已经在我军各作战单位服役超过4200余台。
作为一款通过逆向仿制美军现役悍马车的东风猛士,其原型车在美军已开始退出现役。受制于较低的防御能力,经常成为塔利班以及各反美武装攻击的(主要攻击武器则是RPG和IED等)主要目标。而紧急进行防护能力升级的悍马又因为车重加大使其机动性下降,反而更容易受到攻击。目前美军已开始为驻伊美军(包括驻阿富汗部队)换装高级别的防雷机动车。
驻伊美军的悍马被路边简易爆炸物(IED)炸毁特写。
尽管我国国内的安全情况有着不错的保证,但是在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存在着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俗称三股势力)。因此驻上述地区部队急需一款具有高机动性、高承载性、高防护性、高通用性装甲车。其装甲防护级别可以通过升级满足从低烈度反恐战争、边境冲突、武装巡逻等技战术需要。
盘点我军现役轮式装备则有:几乎与猛士相同时间服役的北汽勇士系列、已服役15年南京依维柯NJ2046系列、尚未量产的北方车辆VN3系列。这些现轻型越野车辆满足军方以下要求:载重量在0.5-1.5吨级、四轮驱动车型、可扩展为加装多种武器总成的改型车、且国产化率极高。但是这几款车族都有着各自优势和不足。
北汽勇士越野车其研发目的是全面替代在我军服役超过50年的BJ212车型,是载重量为0.5-0.75吨级通勤车辆。在我军部队保有量巨大(至2013年1月全军装备量为1.45万台,且装备量将增长),改装潜力充足(已有低空雷达车、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火炮观测车等改型)。但由于采用朝柴3.2柴油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01千瓦,动力性能并不出色,导致日后改装为具有高防护性的装甲车有着先天不足。
南京依维柯2046军用车族,其原型车则是意大利依维柯公司生产的一款1.5吨级军用越野车。大量装备北约部队,具有良好的使用口碑和勤务性。目前已经大量装备我军各部队15年以上,在换装了高性能索菲姆增压发动机后,其作战效能获得军方的满意。可是这个系列的载具的原型车已经在北约部队服役超过30年,其技术已经太过落后。从根本上不能满足军方日后的要求。
北方车辆的VN3系列车族,可以看做是一款纯粹的装甲车。拥有良好的装甲焊接车体、四轮独立悬架、大功率柴油增压发动机。从其研发轨迹来看VN3装甲车,在动力传动以及悬架部分来自东风二汽的猛士车族,大量备件可通用互换。可是其6吨的自重和10吨的战斗全重匹配112千瓦还是“小马拉大车”。最为关键的是这个车族目前没有大量装备我军各部队,而一直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
东风猛士装甲版基本数据参数如下:
尺寸(mm) 长X宽X高4970X2134X1960
轴距3300
轮距前/后1820/1820
最小离地间隙406
整备质量(kg)3250
悬架前/后双横臂独立悬架
制动器前/后通风盘力
转向器变速比动力转向
变速器手动5速
分动器两档全时四轮驱动
轮胎37X12.5R16.5;
性能最高车速(km/h)134
最爬坡度(%)60
最大行驶侧坡(%)40
越壕宽(mm)850
涉水深度(mm)760
垂直越障高度(mm)440
以上三款车要么有了保有量但是改装潜力不大,要么具有优秀的改装潜力但是载具平台过为落后,或者干脆就是没有形成规模。综上所述军方最终还是决定让东风二汽在猛士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生产出一款高机动性、高勤务性和高防护级别的高机动车载具。
从东风猛士厂家技术工程师处了解到,猛士基型车已经在悍马原型车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援引百度词条:猛士基型车在各方面的数据上对悍马是有一定优势的。其中承载力、作战半径、适应性等都有所提高。
从厂家的宣传片研判可以认为:猛士的基型车在架构上与美军悍马如出一辙。
这台美军的M1114装甲升级版悍马的前悬架(猛士采用与悍马相同的四轮独立悬架结构),已经被厚重的防护套件带来的负荷压载成“外八字”形状,长期带病行驶将对轮胎和悬架构成较大损伤。
上图是美军M1114升级防护级别的结构简图,通过换装装甲结构一体化的前风窗和车顶总成、前水箱框架、四车门来达到重装防护的目的。但是这样的升级只是提升了车体部分位置防护措施,而不是从整体结构上进行改进,这就注定了临时拼凑的M1114防护力先天不足。
猛士的基型车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防护力薄弱的问题,如果要按照美军的思路:为悍马进行装甲升级,势必就要出现机动力下降、轮胎磨损异常、悬架变形等问题。目前装备我军的猛士除去少部分为火力突击车、大部分为非装甲的通勤车型。
从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东风猛士充分考虑了总装备部对猛士装甲车型的技战术要求,以及日后在国内和国际的作战环境。在考虑到备件通用性维修便利性等客观因素后,推出了猛士装甲版。
车身全面装甲化:
车身两侧后部加装高强度防弹玻璃的观察口。
车顶位于驾驶舱前部的舱口由装甲板保护。
两侧四个车门的防弹玻璃(防弹玻璃厚度为5厘米或3厘米,可根据用户要求更换),被加厚的防护钢板覆盖。
前风窗框架与车身和车顶采用材料装甲化、结构一体化、防护级别可调化设定。使用5厘米厚度的防弹玻璃的前风窗并可临时加装防弹百叶窗。
改进动力总成:
从厂家给出的资料和宣传片来看,猛士基型车采用东风康明斯的柴油增压发动机。
这款EQB150-20动力为美国康明斯授权、东风引进生产的产品。排量3.92L、最大功率110kW/2700rpm、最大扭距530N·m/1200rpm。与美军的悍马原型车动力(V8柴油机,功率145kW,扭矩达到583N·M)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猛士基型车自重为3.25吨,而猛士装甲版自重将达到4.8吨。额外多出来的1.5吨左右的负荷全部来自车身强化的防护系统。如果为了保持原有的高机动性,势必就要为猛士装甲型匹配更强的动力。笔者拍摄的这台猛士装甲版,则是目前在北京总装某部测试车型,因为保密原因而不能透露其装备的动力数据。不过在笔者5月底进行的全国自驾游中,将有机会在新疆某部全方面接触猛士装甲版,届时会做一个更加全面的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猛士装甲板定型车的动力将会得到提升。
上图是笔者拍摄到东风二汽猛士基型车宣传片,有关动力的特写。
这是从猛士装甲版车底拍摄到的动力总成油底壳以及发动机散热扇的特写。通过仔细研判对比,发现这台展示的猛士装甲版所使用的动力与基型车高度相似,起码同为EQB-150系列动力组件。
与基型车相同,猛士装甲版的发动机进气口也是位于车辆右侧。只不过进气道提升到前风窗右侧车顶,并进行装甲防护。
整车传动、悬架二次改进:
将前后传动轴更换为全新的版本、可在顺势承受更大的动力输出。
杭州万向车桥厂出品,可以说是中国最优秀的传动系统供应商,其客户包括三江动力、山东泰安等特种车厂。
继续保留美军悍马使用的来自博格华纳的分时四驱系统。
当然国产的替代产品也上过猛士进行测试,遗憾的是性能不过关最终还是改回原厂备件。
猛士装甲版由于整车重量的增加,悬架也有部分改进。并对基型车出现的使用问题作出了修改。
这是猛士装甲版右后轮悬架特写。主要对了后悬架的螺旋弹簧、上下球销以及副车架进行了结构上的强化,以便适应更大的承载。
在早期列装的猛士基型车中,来自门式桥结构的轮毂(黄圈为门式桥结构的轮毂)和传动轴(红圈为传动轴与轮毂连接点,也就是异响故障点)异响问题较为突出。猛士装甲版则重点修改了这部分结构并用新材料改进。
来自后桥的改进则体现在基础材料上,提高各个橡胶制品(各拉杆的球头)寿命。
据一线用户使用回馈,猛士基型车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后,普遍出现在高速行驶中前轮抖动的问题。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出现在前副车架以及前传动轴和轴间制动系统匹配上。很遗憾这样的故障对于采用双A摆臂独立悬架车型很常见,要么因为摆臂胶套、轮毂上下球销质量不高、悬架部件制造精度不高或工作强度大导致。
上图是从猛士装甲版左前侧向右前悬架内部拍摄的下摆臂、减震系统、传动轴以及制动系统特写。
猛士装甲版则对此问题作出了根本性的修改,调整了轴间制动分泵位置、增加了传动轴花键数量,最重要的是更换下摆臂总成(重新修改某些参数)后得以彻底解决。
在这里笔者也特别强调:其中央充放气系统似乎一直存在不少问题。
这是位于车顶后侧上端的车辆吊钩特写,可以看到无论是漆面涂装还是备件做工都较以往军品有着品质的提升。
猛士装甲版前部灯具采用可独立更换设定(设定了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防空灯),并安装防护格栅。
2011年早些时候的猛士装甲版试装车,后货箱高于车顶是其特点。
在东北进行路测的猛士装甲版。
这款猛士装甲版早在2010年晚些时候就完成了试装,并且列装了驻新疆南疆部分解放军机动部队,并做了大量的实际路测和防护性测试。具笔者得到非官方信息来看:猛士装甲版在正面100米距离,风挡玻璃可抵御7.62毫米步枪弹的设计、车身可抵御7.62毫米穿甲弹的射击。车身侧面在100米距离可全面抵御7.62毫米步枪弹射击,可有效防护爆炸物冲击波。车身底部在加装V型装甲保护后提升防护级别。
除保密规定限制不能公开部分细节外,这款即将全面装备我人民解放据快速反应部队的猛士装甲版,完全可以满足对边疆地区的三股势力围剿、低烈度的高原边境冲突、西南区域的快速部署、东南沿海福州战区范围内城市攻坚战的技战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