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04-24 15:45 IP属地:未知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
一进山塘街,使人有一股古代的风味迎面而来。特色小吃,美味佳肴...小桥流水,古代风情,仿佛仙境一般。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这部巨著的开头是从苏州阊门写起的。作品中写到,“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然后写门外的十里街,推出人物来。这里的阊门外十里街,就是指水陆并行的山塘街。倘要打个比方,一部煌煌《红楼梦》似一匹美丽的巨锦,伏案十年的曹雪芹,有如一只春蚕,在山塘街吐出了第一缕丝。
山塘街全长七华里,当时人们谓之“白公堤”(塘即堤)。唐代诗人白居易来苏州做苏州刺史时组织凿渠修路,水陆两路同时开通,将虎丘与城相连,水路即是山塘河,陆路便是山塘街。自此之后,山塘街一直是充溢浓厚的民族风俗、极具吴地特色的旅游胜处。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内为供己游赏而建造的那条著名的“买卖街”(苏州街),就是完全模仿苏州山塘街的形状与风貌而筑成。
姑苏七里山塘的传说相传明朝初立,话说虎丘山是由老虎镇守的,有一天狮子来到虎丘挑战老虎,要把虎丘山占为己有,老虎为保住虎丘山,请来七只狸猫(力大无比的神兽)帮忙,它们一起合力打跑了狮子并把它赶到了如今的苏州新区,即狮子山(故有狮子回头望虎丘一说)为了防止狮子再次来袭 。老虎请七只狸猫镇守在山塘街每一里路的桥头。因此“七里山塘”便又有“七狸山塘”之说。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
《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身处闹市,紧挨石路商贸区。在规划时,决策者们就期待,游客们来到这里既能感受到山塘的古朴又能享受到现代的休闲娱乐生活。如今,在古代符号下,涌动着现代气息的玉涵堂,不仅迎来了一批批贵宾,还有一对新人,在这里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民俗婚礼。而通贵桥下塘,集中开设了一系列体量、风格不同的茶馆、咖啡馆、酒吧、饮品店等,还有属于现代生活的一片天空。
面对通贵桥的古朴造型和桥孔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建筑大师贝聿铭赞叹不已:山塘正是他寻找多年的“古城水街”。
山塘的灵魂在流水中跃动山塘街呈现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格局,是苏州古城风貌最精华所在,也是苏州水巷的典型代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的俗语,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也多有钟爱,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
在用活用好古建筑的同时,山塘街确定了商铺前店后坊的传统经营模式,开设了具有苏州特色的手工艺精品店等,经营与现场制作演示相结合,从而提高经营项目的文化品位、观赏效果以及游客的参与程度。旅游,尤其是水上游,无疑是这次保护性修复的关键词。在开发设计的游览线路中,10艘电瓶游船、10艘手摇船穿行在整治一新的山塘河上,吴歌、评弹、昆曲、江南丝竹、古代服饰表演等项目点缀其间,再现山塘传统风情,集旅游与休闲于一体,使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征的水陆旅游发展之路。
2003年11月,山塘试验段初露芳容,建筑大师贝聿铭来到了这里。通贵桥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倒影连成一个圆,河水在其中潺潺地流淌。而圆之外的过街楼、石栏杆、水码头,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相映成趣。大师徜徉在通贵桥畔久久不愿离去,对通贵桥的古朴造型和桥孔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赞叹不已。大师感慨,山塘正是他寻找多年的“古城水街”,并表示“全世界的建筑师都应该到山塘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