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宠物生活 >  [我的图片作业之八] 重庆 古镇 磁器口

发表于 2006-11-17 20:20    IP属地:未知

查看 13.7W | 回复 8
[我的图片作业之八] 重庆 古镇 磁器口

借出差的机会,游览了武汉和重庆的几个景点,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风景照片,拍的不好,但还是想拿出来与小宠的朋友们分享!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0:25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0:31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0:36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0:43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3:18    IP属地:未知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史载此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足以说明它不愧“小重庆”之美喻。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街道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日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
  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 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的只是“宝轮寺”了。
  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炊皇帝被四叔燕王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后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
  到了近代,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日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
  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