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11-09 12:44 IP属地:未知
虎牢关之名,源自西周时期。据《水经注·河水》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在周穆王“柙虎”于此之前,汜水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史称东虢;因“柙虎”于此,方有“虎牢”之说,因此得名虎牢关。 虎牢关之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朝代更替,屡有变化。自秦代起,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秦代名之为虎牢关,东汉建武元年置成皋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设旋门关,魏、晋为黄马关,隋设金堤关;东晋太宁三年赵主石虎讳虎为武,唐代避高祖李渊祖父讳,亦改虎为武,称虎牢关为武牢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明洪武四年改虎牢关为古崤关;明晚期至清复为虎牢关;因在汜水之西,有时也被称为汜水关。 这些关口名字虽然更迭,但其位置大致就在“虎牢”之地,而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虎牢”的范围涵盖汜水镇一带广泛的地区,春秋时期也曾在此筑虎牢城,某个时期很可能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虎牢关又名汜水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败燕师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