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4-07-20 10:07 IP属地:未知
查看 12.4W | 回复 24
西夏随笔 之 TNT炸塔.惊天经书(全文完)
王陵灭国那个坑先撂那儿。抓紧写这个话题,要不忘了。
想看图,多亏拍一张,要不还真想不起写这事儿
在西夏博物馆,乃至宁夏博物馆,这张展板内容的重要地位,我认为都无出其右。是目前已发现文物中最重要的文物,没有之一。
咱们先说塔,再说经。
拜寺沟方塔
这座塔在人迹罕至的贺兰山深处。有点像京郊潭柘寺,处在深山,远离闹市。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在方塔附近发现一块明代石碑,记载修缮方塔的过程。当时就把方塔保守定位明代,也没什么毛病,下限起码是明代。方塔为实心塔,无地宫,仅在三层,十层,十三层留有空室。难得的是塔体表面有彩绘壁画,时间久远斑驳不清。
同时期,银川市内开始修缮维护多个佛塔,过程中陆续就找出一些文物。文物贩子就眼红了。就惦记上方塔了,这位置好啊,偏僻啊,无人区啊,随便搞啊。就把动静闹大了。
盗墓贼发现是实心塔,估计都没往上爬,就给炸了。虽然深山,爆炸声音巨大,传播巨远,被发现并举报。炸药用的居然是军用TNT威力巨大。到盗宝贼到今天也没抓到。
其实盗贼也拿不走什么。想把塔炸碎了,挖地宫?那得多大工作量?不如侧面横着挖,他们估计还不知道没有地宫。
不提这帮蠢贼了,文保人员该登场了!
图片是炸毁前和炸毁后
经书
在清理现场时,首先发现的是塔心木,这是这很很长的木柱,树立在塔心位置,有点像现在奠基的那个石碑,上面写着发愿文。什么时间,什么人,怎么筹措资金,修建个什么,为了保佑什么,感谢什么。。。云云。用的是西夏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并且有大安二年详细纪年,一下子把方塔历史位置确定了,可惜塔没了。
多说一句,馆方如果认为这是唯一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塔是不对的。其他塔也有塔心木,你没拆开不知道而已。
塔心木照片
文保人员先兴奋于在塔心木上找到明确建塔纪年,后失望于塔被完全损毁,紧接着找到的《经书》,让现场情绪迅速达到了高潮。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高潮会有那么高,持续那么久,直到今天。算是中国之最,世界之最,首批64件不能处境文物之一。
这个厉害了吧。
什么经书这么厉害啊?经书名字我都记不住。其实什么经书都不至于这么厉害。“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有这经么?要有这经书那行了。
到底为什么这不经书牛到如此境界?咱们后面接着说。
(待续)
不盖楼(网络太差,昨天误盖两次),也不发新帖,我就编辑本帖更新吧。
先看几张经书图片,一共九卷,七卷相对完整。10万字吧。
要说比敦煌差远了。
续上
印刷术
如前所说,九册西夏经文原本并没有多神奇。当研究人员仔细阅读,终于惊喜的发展,这套经书采用的是活字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术被视为中国重大发明之一,对知识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我们虽然有各种证据证明是北宋时期的发明创造,但是,唯独缺少一本同时期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图书。最早的书籍是宋元时期。比韩国保留下来的活字印刷古书还要晚。
多说一句,按照韩国人的秉性,真就敢拿着这本书为活字印刷申遗去。
这回好了,西夏大安二年,相当于北宋熙宁时期。(因为我收藏钱币,这些年号钱币我都有,所以对应起来比较快)。比韩国那本早了不少。比国内现存印刷物也早了400年左右。这可太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确认这是本活字印刷术出来的书籍呢?
。。。。。。。。。。。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具体性质不用我讲,小学生都知道。我要说的是优缺点。
雕版印刷费时费力,错一个字,一个母版全废,活字印刷灵活多了,随便组合,工夫在排字上,省时省力自不必多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雕版优势。雕版稳定不出错,只要雕刻正确,反复印刷不会出错。比如啊,现在我们印制钞票都是雕版的。同样,凡是经典书籍,内容定下来就不动的书籍,其实用雕版更为可靠。比如治国***,比如经书。这没有三线两头出新版的。
再看活字印刷出错率就会高,印刷需求量大的,不那么重要的书籍,是比较适合的。
所以,当时研究人员开始并没有想到经书会是活版。直到发现九册经文中,有的字被印刷颠倒了,或者旋转90度。显然这是活字排版发生的错误,雕字不可能出这种错。
到这里,先确认是活字版。那么还要继续确认活字是什么材质,是泥字还是木字?为什么要研究这事儿?北宋最早是用泥活字。木活字要晚于泥字,前面说了,实物证据一下子到宋元时期400年后了。
继续在经书纸上找痕迹。木头比泥陶材质要软,相对来说容易变形。所以木活字印刷有这么个小工序,排版完成以后,用细竹片在变形松动的活字边上插下去,做固定,让这个活字位置摆正,且不松动。那如果工匠不仔细,竹片插的不够深,高度就会和活字持平,印刷出来的文字边上会留下竹片痕迹。
说明白了吧,正是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竹片”痕迹,论证出这卷经书是用木活字印刷技术印制的。这个技术不晚于大安二年,北宋熙宁时期。
至于这个技术是西夏原创,还是由宋传播传播过去,可以讨论,也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进行确认。北宋印刷术的考古文物非常多,就是没见到印刷物。接着找吧。
。。。。。。。。。。
盗宝贼炸了一个塔,考古找到大安二年木活字印刷经书,这个传奇就讲到这里吧。
多说一句,我们不会主动挖掘帝王陵,除非抢救性挖掘,保护性挖掘。这个方塔就算抢救性挖掘。因为不能主动挖,所以不知道地下到底有没有成书。话说回来,这东西也不知道能存多久。
最后,有卡友回帖,以为经书是西夏与汉字对照,可以认识西夏文。这事儿我单独写。
我给对此感兴趣的卡友留个引子:随便搜一个汉字经书,你觉着能从经文中了解到什么?
比如:阿弥陀佛,唵嘛呢叭咪吽,
你看这个,能学习汉字意思么?能学习什么呢?
回头我专门这个《西夏文》的贴
[
本帖最后由 伏天 于 2024-07-20 12: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