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0-09-28 13:49 IP属地:未知
查看 73.9W | 回复 85
咖啡.卤煮
《咖啡》
杨梅竹斜街按说是一条东北——西南的斜街。但我却一直没觉出来是斜的。这条街改造的已然比较商业化了,路比胡同要宽,禁行机动车。但允许自行车,三轮车走动,所以也不能算步行街。
街两侧的买卖不少,旧货店,书店,咖啡馆,茶馆,最多的是小旅社,基本都是平房改建的。
忽然有个想法:这辈子没住过胡同,干嘛不拉家带口的在胡同里的小旅社住一晚,体验一下胡同平房生活呢?
对吧?我们到郊区住民宿,去外地住当地民宿,怎么就不能在家边上体验体验呢?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就走不动了,正好边上有家二层楼的咖啡厅,干脆上去坐坐,看看周边环境。
点了杯冰冻拿铁,要了份巧克力,没想到是个双份的。心想今天的锻炼算白搭了。
楼顶的景色。。。自己看吧,实在乏善可陈。
露台正对面就是青云阁,这还算是清末民初,北京比较有名的“会所”,尽是风花雪月事。据说蔡锷和小凤仙就结识于此。
但我一直没搞清这是正门还是后门。按说门脸不该这么小,而且。。。对吧?正门怎么也该冲南吧?
我正想着蔡锷小凤仙,耳听楼梯咚咚作响,蹦跳上来一位二十来岁皮肤水嫩白皙的小姑娘,举着手机冲上露台,兴奋的左顾右盼。
我默默坐回座位,喝着咖啡看着她各种自拍。然后看她拿着手机向我走来,我赶忙拿话堵住她,
“看你自拍挺好,不要找别人照,回去和男朋友犯口舌。”
“啊?”小姑娘肯定是没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连忙岔开话题,扯了两句青云阁与蔡锷,小凤仙的故事。
“你是哪里来的?”
“深圳”
“我也在深圳待过”,我听的出来,她并不是广东口音。
“啊?”小姑娘惊喜一下,马上有点紧张感了。
“你在哪个区?”
“福田”
“我也住福田”,这时我百分百觉查出小姑娘的警觉了,赶紧补充到,“泥岗路,笋岗路,八卦岭,体育馆,莲什么村?”
“莲花村!我就住那里!”
“其实我也住过莲花村。。。”我心里默念这句,没敢说出来。虽然是实话,太特么假了。“体育场拆了?”
“嗯,是拆了,但会复建”小姑娘笑吟吟的,好像遇到了老乡。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
“确实很舒服,比深圳凉快”
“去看看红叶吧,可能还早点。”
“香山是要去的。”
小姑娘道别后,碰碰跳跳下了楼,我看着巧克力发呆,真心不喜欢甜腻腻的东西。接着一阵欢声笑语,把两个20大几岁的大姑娘从一楼顺着楼梯拽了上来!
俩人在屋子里推来拽去,好像是为了在屋子里还是在露台坐纠结着。
“唉!唉!”我冲两人打着招呼,伸手向外打着手势,“出来坐吧,一点儿不热,有点阳光挺不错的!”
两个大姑娘看向我,一捂嘴,仿佛这才发现露台上还坐着一位,于是乎嬉笑着上了露台,又为坐哪个位置闹了一番,终于坐定。
“唉,你们俩北京人吧?”其实俩人这通折腾,我早就听出了她们的北京话。
“对啊”,“是呀!”
“你是北京人?”,“你也是北京人?”
“唉,我说,你们俩一个人说一遍就行。我是北京人。”
“哈哈哈哈哈”俩人笑声比我说话声还大,都不知道他们听见我说什么没有。
“你们为什么来逛这里?我是走走。。。”我还没说完,就又被俩人打断了!
“我们就想在十一前来逛逛”,“逛逛中国的心脏首都北京的心脏。哈哈哈哈。。。”
“你说这儿哪儿有北京人啊!”,“是啊,北京人谁神经病来这儿啊!哈哈哈哈哈。。。”,“别说了,这不还有仨呢。。。。”
这俩你一句我一句,一起说一件事儿,我听着都带回音儿的。一句话都听不全,也搭不上。
“你今天抹防晒霜了?”,一个问另一个,“要不咱们换换方向,要不你戴我草帽!”
就到这句话赶话的寸劲儿,我插一句,“她不用防晒霜,她的粉底里就有防晒爽成分了!”
俩北京大姑娘这会儿安静了,看着我,一句话楞没说出来。我赶紧趁这节骨眼儿,蹦起来,说声“回见!”,扭脸儿奔向楼梯。刚到楼梯口,就被后边突然爆发的嬉笑声一下子推到了楼下。
哎呦我的妈呀,北京大妞儿这劲头儿太刺激了!一般人真接不住。
《卤煮》
走出杨梅竹斜街东口,过了煤市街,就是廊房三条,进胡同就赶上掏大粪的。
瞧出来了吧,胡同里的粪车都比外边的小几号儿。
从三条往廊坊二条走,小吃店就多起来了。刚才巧克力没吃完扔那儿了,咖啡喝的我胃里直发空。干脆就在这儿对付一口吧。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字号——六爷百年卤煮
别的不论,卤煮我还算是懂的。进门看一眼,俩外地伙计,我扭头儿就要走。楼梯口儿掌柜的一嗓子又把我拽回来了,“您来一碗?”
这口儿正,是北京话。上眼观瞧,活脱儿原来凯琳包子铺掌柜的模样。就这一下子。让我坐下来了。
坐下来了,我可没点,得先盘盘道。
“您这卤煮原来在哪儿啊?”,干嘛这么问啊?他要敢说原来在廊坊头二三条,我站起来就走。这不瞎说八道,蒙外地人呢么。
“我原来在天桥儿。”
“天桥儿哪儿啊?”
“天桥儿剧场对面,牌楼边上。”
“哪年啊?”
“我干了25年,后来停了一段儿。”
我心说,这“百年卤煮”还是吹。
要了一底儿一火烧。听掌柜的在我边上介绍特点,第一不放盐,纯靠豆豉什么的酱料,肠,肺头都是当天新鲜的,还得是先卤制过的。
我给他提了三条意见,
第一,蒜不能用蒜泥,得用蒜末。蒜泥太影响汤味道了。
第二,汤太咸。为什么呢,你们肯定是原汤加白水,开始咸,越吃越淡。这不行,必须原汤,讲究点就卖这一锅,越吃越咸。现在有加原汤的。反正不能像你们现在这样。
第三,肠太烂。没嚼头。这不行,这口感差远了。
整体来说口味还行,口感不对。
老板爱听不爱听,反正咱就这评价了。
看这碗汤,蒜泥汤。
[
本帖最后由 伏天 于 2020-09-28 15: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