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摄影部落 >  天热,灌点不负责任的水~~~

发表于 2007-07-24 19: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9.3W | 回复 37
天热,灌点不负责任的水~~~
太热了,猫着不出门。
扫不了街,就只能这样子灌水啦。
看人家写的东东,
胡摘乱译,算是笔记。
摘的不代表偶赞同,
译的不一定是精确的原意。
要是有不慎误入,受到误导偶概不负责
一泡老铁,开灌咯~~~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9.56 KB)
 
老茶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4 19:30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4
共获得爱卡币
理解画幅比例和裁减艺术
不良构图的绷带或是一个创造性工具?


有一句摄影的老话,说'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这话经常被误解为,摄影者应该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或是应该再走近些来进行拍摄。
不!!
此话的意思是~~~~~~~~~~~

老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4 19:33    IP属地:未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任何一张照片,都自然/必然地拍进有一些“东西”。然而,作为摄影者的工作就是要去雕琢这张画面使它包含,达到最大可能极限程度地包含,却又仅仅是包含摄影者他意图想要的东西。

(奶牛~~~真是拗口,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
有一个虚构的故事,说有一天保罗教皇到米开朗基罗的工作室去拜访米开朗基罗。
当时米卡朗基罗正在雕刻他的作品“大卫”。
教皇对着完成到一半的雕像惊讶无比, 追问道:
嘿,你怎么~~~~~~如何会知道这哪一部分要切除掉???
米开朗基罗的回答是:
'很简单啊,我只是把所有的看上去不大象大卫的东西弄掉就好了'
技巧,或者更好的说法--艺术,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到只是去除所有的看上去不像大卫的东西。而是要知道(掌握)好这是什么(会辨别象不象大卫)和如何实现(把不大象的弄走)这两点。

老茶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4 20:12    IP属地:未知

画幅


在1924年,Ernst Leitz 公司发布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那是当时几年前一个叫Oscar Barnack 的人发明的。为了开发这个相机,Oscar Barnack 将35MM的电影胶卷拿来转了一下画幅的方向,并将其幅度加宽一倍。于是,这个延续了几乎一个世纪为所有的人所熟悉的24X36画幅格式就诞生了。

中画幅则始终具有这多样化的格式,从6X6CM的方形到6X4.5,6X7,6X9,6X12 一直到6X17。 大画幅胶片有着类似的多样化的高宽比格式,其中5X7吋的比4X5吋的更趋于长方形比例。


老茶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4 20:1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禪師 于 07-07-24 19:54 发表
那段话也可以理解为:摄影就是减法的艺术,把我们眼里所见的大千世界提炼精华出一幅有主题视觉效果强烈的画面。有时候打破通常的构图手法也许更具艺术感染力。人文记实题材尤其如此。
个人意见:这张照片如果 ...
原帖由 独游侠 于 07-07-24 19:59 发表
玩的是M8啊,fb!
抱歉
这~~我是闲着在读书。
摘录一点,算是笔记。
摘是乱摘,译属胡译
要是有谁不慎误入,受到误导偶概不负责
老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4 20:36    IP属地:未知

画幅格式之暴政

在1924年,Ernst Leitz 公司发布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那是当时几年前一个叫Oscar Barnack 的人发明的。为了开发这个相机,Oscar Barnack 将35MM的电影胶卷拿来转了一下画幅的方向,并将其幅度加宽一倍。于是,这个延续了几乎一个世纪为所有的人所熟悉的24X36画幅格式就诞生了。

中画幅则始终具有这多样化的格式,从6X6CM的方形到6X4.5,6X7,6X9,6X12 一直到6X17。 大画幅胶片有着类似的多样化的高宽比格式,其中5X7吋的比4X5吋的更趋于长方形比例。

再来看看电影,你会看到有一个很大范围不同的银幕格式。 就像你也会同样看到有人的新电视机变成宽屏的了。

去参观一下艺术博物馆,你会看到从方的,到园的,一直到极端的全景宽幅的各式图画,版画,平面印刷品,刺绣,等等。在中国,日本的传统卷画使用及其大的长高比或高长比的画幅。


可是,有一些摄影者热衷于全画幅“full frame' 出片。换句话说,就是要保持相机生产商设定的画幅比例的原装纯洁。 而还有一些摄影者,他们在热衷于按现行标准的相纸出片子。


他们,在想些什么呢??????

2007年1月,我在 Marraketh 发表了用新莱卡M8拍的街拍尝试。使我惊愕的是,这受到了一些人在网上的批评。公开的质疑我为什么将很多片子裁剪成几乎为正方形,从而浪费了相机的画幅资源。我惊愕得哑口无言。

事实上,这件事促使我写本文。因为这表现的太明显了,有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人们对裁剪片子的本质并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为什么人们裁剪片子?
怎样裁剪可以带来更加强烈,更加流畅和更富寓意的片子????


老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5 10:16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inshi00 于 07-07-24 20:38 发表
继续,等ing
有想看的,就要再继续~~~~~~~`
旋律的变奏

在裁剪片子时并不存在什么魔术弹。这是一种感觉方面的抉择,从而将取决于每一个单独的摄影者的创造性判断。
然而,这里面仍然有一些通常的因素某种程度上可供客观地考虑和讨论。


上面的图一是黎明刚过后,在Marrakech的麦地纳墙后面拍的。这是未作任何处理的原稿。 我刚拐过街角看到的这一幕,一辆正在后退的驴车和两个有一定距离的形象。


当回放这张片子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真希望我当时有时间考虑构图将那个拱弧拍完整。
然而,当我细究这张片子后,我看到这个并不需要。这里,真实故事(卖点)是驴车和赶车人,以及整齐简洁的墙和街道。没有汽车,没有道路交通标记,没有停车计时表。
这个2007年的视角可以容易地被看成是1207年的街道(橡胶的车胎会露出马脚,但你们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意思哈)。

老茶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5 10:2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独游侠 于 07-07-25 07:59 发表
这水灌的还不咋的,就是脑袋要掉几根毛。
没毛可掉的人还怕这个??
原帖由 黑箭 于 07-07-25 09:19 发表
欣赏好片~
谢谢大虾的支持
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构想,我裁剪了片子以试图使驴车,墙和拱弧达到平衡。
任何与墙和车子无关的东西都裁去了。
这使得片子的宽高比几乎成了正方形--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这正是这个视角所想要的。我还将片子转换成黑白同时调了影调以添加一点时代感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0.5 KB)
 
老茶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5 10:39    IP属地:未知

为计划这篇文章,我又回到这张片子上,探究了一下其他的裁减和处理可能性。

图三,我尝试将远处的第二个人物包括进来。尽管驴车后面空白的墙体再少留一点也可以,但我还是将其保留了较多一点。这样的做法使得路边形成了强烈的对角斜线,以引导视线跨越这个构图。我对由此而造成的驴车处于几乎画面中央的后果不大满意,但是这同时也确实以它的暗影调过度或是平衡了画面左面的亮影调。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38 KB)
 
老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7-25 10:42    IP属地:未知

图四包括了站在远处强前面的第三人。
这也是裁剪的最少,从而最接近原片的宽高比。图像的呼应关系变得更加明了而少了点抽象。我们看到一条直通到远端终点的街道,而不象图二那样的更多一些可想象性。我同时调了影调使其更加趋向于试图营造一种使片子看上去出自于更早时代的感觉。一种 Josef Sudek 的布拉格影像的感觉。


每一个实例,裁减带来的某种程度的不同解读(当然,一些图片的处理技术也同时起了作用)产生了相当程度不同的照片。是否有一个比较更加成功而其他的只是作为尝试,我个人还是偏爱我的原先的解读,也就是图二。但是其它的也都各有道理而确实为一些看过的人所偏爱。这,就是艺术的本性。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9.88 KB)
 
老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