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02-24 17:29 IP属地:未知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诞生

美国早期的卫星定位耗时太长,只能是给核潜艇定位用用
美国海军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论及GPS的产生,军事需求是无法绕过的话题。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需要对发射点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以保证洲际导弹的精度。早期导弹纯惯导对此要求更高,是货真价实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陆基部署尤其是发射井方式可以实现传统方式定位,而茫茫大洋上的核潜艇则不可能有这样的便利。
为此,美国海军开发了子午仪(Transit)卫星导航系统,又称海军卫星导航系统,自1960年4月到最后的发射,总计发射了30多颗子午仪卫星,采用多普勒原理定位。不过子午仪导航系统存在先天缺陷,如不能连续实时导航,只能给出经纬度的二维坐标,用户必须等待卫星飞过头顶才能定位,一次定位需要5~6分钟等。这些对海军核潜艇不成问题,但是对其他军种却是很大的障碍。

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定位快且覆盖全面
GPS与GLONASS(格洛纳斯)
几经波折,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应运而生。GPS系统1973年得到美国国防部批准,1994年正式建成。GPS采用RNSS伪距定位原理,导航频率为L频段,24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轨道高度为20330公里,民用定位精度10~100米。
在使用时,用户通过终端机接收到附近4颗GPS卫星发出的授时信号,即可计算自己与该4颗卫星的分别距离,从而推算出自己所处的经纬度坐标和高度。
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人同期也建立了基于多普勒原理的圣卡达系统和基于伪距定位原理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这一系统至少需要18颗卫星为俄全境提供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如要提供全球服务,则需要24颗卫星在轨工作。在俄罗斯完成该系统全部卫星的部署后,其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定位精度将达到1.5米以内。但现在俄罗斯因经济困难,所有卫星迟迟未有部署到位,导致定位精度误差较大。
[
本帖最后由 山野(W) 于 2010-2-24 17: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