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自驾的缘故,在美国开过几十万公里,欧洲也有几万公里,平时常看汽车新闻,所以买车也很讲究。近几年可选的电动相对较少,得到2020年以后才会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可在北京号不等人啊,所以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电动成为了刚需。
没有赶上中美贸易的车价过山车,6号海关总署称以增加40%关税来回击,现在只能看看热闹了。lz今年购车主要的比较对象便是i3与特斯拉(国产品牌较早便被放在选择的边缘,不仅因为整车可靠性低、电池衰减率快、材料工艺欠佳,最重要的是性价比,让人感觉拿着新能源拍照大钱买电瓶)
特斯拉最核心的 也是最值钱的是它的电流的电控技术,随着凯迪拉克、林肯等车的21世纪没落,这车让人对美国车又多了一些信心(像凯迪拉克,连一些修车的美国人都对其吐槽不已,新车一年来个10个毛病是常事),但15看过的一个报道,却让人对这车慢慢失去了信心。美国Consumer reports当年对老车主的追踪调查,随着年份与里程数的增长,毛病是越来越多,最严重的是电机更换,特别是12 13款,超过四万迈(7w公里)的model s约半数换过电机,不少还更换了多个(当然美国换东西容易,苹果笔记本自己弄进水坏了去店里马上给换新的),drive unit里的问题不在少数,随便在谷歌、必应搜model s motor(drive unit) replacement有很多例子,其他小毛病和设计缺陷的吐槽也不少。中国的维权市场与客户服务的现状让人不敢选择现在的tesla。
今年model 3产量告急,特斯拉的一位工程师透露内部有40%的零件是有缺陷的,这导致很多零件不得不再返厂才能用,虽然Elon是个出色的企业家,但造车确实是个难事,一台可靠的车,需要总共上百万公里的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测试。所以我选择了产业与测试流程更加成熟的i3。
i3虽然没有炫酷的碳纤维外壳(当然也是好事,不然车身维修费用得是传统钣金的10倍。。。),但和i8一样,车身是碳纤维的,这一从超跑才常见的配置让造车成本不菲,宝马以后的电动,不管是3系电动(i4)还是x3电动(ix3)都是宝马模块化CLAR平台的钢铝结构(工业4.0模块化共线生产,省成本,提高效率)。
而且,i3在美国4.45万刀,modelx75d是7.95万刀(未选配),后者在国内近期贸易战降完税77.56w,前者在国内选配是价格内的,后者依然未选配,而且没有啥优惠!按这个价格比例,i3乘完系数能也差不多小五十万呢。这样一比,再搜了几天Google有无通病和召回情况,宝马也没有引进i3s的任何消息,让我决定就你啦~~~
(我选车最优先与主要的原则是看性价比,细节后卫慢慢有提)
i3的可塑性比较强,加上宝马SGL等碳纤维合资公司的优势,苹果的造车计划,前期其实是计划和宝马合作基于i3来造icar的,包括在德国组建了规模不小的团队(后来应该是解散了),当时包括跟奥地利Graz的麦格纳都谈的差不多,就因为多次和宝马没谈成随之流产,这也是相当可惜。
i3很多地方像这台碳纤维车顶的M6,i3的碳虽然没有惹眼的外表,但内心确实是纯碳的。。
i3虽然是SUV式设计车身,但重心比一些轿车还低。
宝马从2003年开始给m3 csl配备碳顶以来,技术和生产链积累到现在才让其有实力去从i3到新7系大规模量产,特别是最终的把“碳片”复合成型处理技术。而合资的SGL的碳纤维产量占全球的10%。
i3和i8都产自德国莱比锡工厂,该厂产能每天近千台,i系有一百多,莱比锡工厂能源全部来自于风能,其建筑环形设计也就拓展性灵活性上备受佳赞。i3的碳纤维从美国Moses Lake经德国Wackersdorf、Landshut两厂,最终在Leipzig的工厂加工、成型、切割。其中关键一步就是在高温高压下将薄层与液体树脂塑性。
底盘、电池来自Dingolfing(5、6、7系主力厂),电机与传动单元来自同样附近的Landshut。
车辆加速,特别是在30-80公里的加速是相当给力的,和M6的4.4T的S63是差不多的。
因为是电动机 所以起步时弹射踩法效果并不明显,但少了迟滞让人感觉就像开了挂一样。
可以把苹果carplay地图与宝马原生地图同时分屏显示,苹果地图路况和高德路况有略微区别,路况精准度总的来说高于手机百度与高德app路况的。
互联手机app远程操控的锁车、开锁、开灯、喇叭、开空调、定位、规划充电、查看统计数据与各项信息,冬夏提前开个空调效果立竿见影。信息安全也可信可靠,吉普切诺基就被爆出通过车联网被黑客远程操控各项系统,甚至方向盘和油门,特斯拉在国外也有很多被黑盗车的新闻,美系车、国产车我会宁可不去注册车联网app。。。
电池对于电动车就和内燃机对于汽油车一样,放眼电动车厂,真没谁像宝马这样对电池8年10万这样全球联保,特别是对电池衰减率有明确的比例保证:70%。很多日韩品牌在美国发动机都是终生保养政策,除了宝马,目前只有尼桑在美国对电池质保衰减率有明确保障,比例是更低的66.25%。
在美国东北新泽西,一辆14跑了7万迈(11.2w公里)的一台rex,到17年夏天衰减率仅为4%
解市场的伙伴会知道,2012年,当奔驰还在挣扎自己销量的下滑和创新瓶颈的时候,宝马已经开始部署大批量的电动测试了。当时叫ActiveE,很多第一版i3的原型技术被大范围测试。图中这位参与活动的车主四年开了20w公里(从背景车牌和饭店判断应该是新泽西州),虽然是台测试车但也算认真在开,他记录的测试车电池损耗为8%,从分析来看主因是夏季的气温、长途行驶、和直流快充引起的电池发热导致的。这应该是第一代电池冷却系统,从上面ActiveE测试车和量产i3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断优化的冷却系统,从根本上保护了电池。
之前也是被电动出租师傅聊的北汽一年出租衰减个一百公里吓到过(从现在来看劣质的材料、不佳的冷却系统、使用习惯应该是主因),所以买之前对这块有过研究才敢放心去选择的i3。
大家可以自行去搜搜比如i3 battery degradation/ i3 battery capacity loss等关键词,保持一种科学、理性的购买态度。
经得起市场报告、车主口碑和历史数据的搜索;加上这些年目睹了宝马在传统内燃汽车行业里,最早去大规模量产测试、不断去优化系统,让我放心去选择i3。
划重点、划重点、划重点
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提电池的使用养护技巧:
1、避免深度放电再充满
2、避免经常性的短充与每天跑一点就充满,可以一半多点再充
3、避免充100%后长期放置,如果长期不用,选择充80%再放置
4、尽量避免高温暴晒,电池最怕的是高温,宝马电池冷却做的不错
5、有些直流电或电流不稳的社会桩会导致充电时电池过热(国内i3是没有直流快充的)
没有引进直流充电、公共充电整体规划一般、体验感一般(图为瑞士麦当劳停车场的一个充电桩)
7月8日雨后多云,lz选择的是四十左右,性价比较高的一次洗车。(下面俩为相关配图)
如果你选择百元水准甚至更高规格的洗车,除了材料、设施与手法的讲究(水枪水要比气多很多;擦泡沫是否要用专业吸水性强的绒布;擦车毛巾是否柔软长绒棉;喷水与擦车手法等),流程上可以按先轮毂,再上一边清的润滑洗液(车不要上水先上润滑),再冲第一遍水,再上一边上图白雪公主泡沫(当然密度要比lz的密一倍),不要擦再冲第二遍水,再上一次白雪公主,均匀擦拭,再冲第三遍水。等。。
新款扁平的转向灯显得更犀利有神,与老款有种公母之分的感觉,这也是lz等待新款的原因
总的来说六十左右是最省电的,如果速度100+耗电线性增加
偶尔空调+尽量地板油+一路无刹车的开法大概能跑240,之前无空调260,一周充电一次。
最近试了一次eco+,从百分之二十二降到十八,用4%的电量跑了整整14公里,路况半堵半顺。
气温合适时可以挑战下极限
i3更适合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m6如果像细微挪车,那麻烦了,松完刹车,要轻轻点一下油门,然后要马上松开,车才会慢慢动,怎么点油门决定了能挪几厘米。让小腿轻松不仅体现在挪车上,如果预判到位,从出发到到达,各种地板油也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踩刹车!
红灯时,省去了启停与驻车(在北京这种靠挤才能走的地儿,除非受得了来回开启驻车),提车三个月了,这种轻松感与开挂感真是让人慢慢依赖。
前挡玻璃比一般车都大,上部处理较好,晚上视野效果也不受影响,led灯照的很远,自动防眩目也较合理
(不像特斯拉Model X飞行员玻璃,晚上顶部据说碰到远光会有影响视线的重影)
电动车内部空间更大、结构设计也更加灵活。i3的前两排直观感觉和x3相仿,最喜欢的是前排,像老款美式沙发车一样左右两座间方便挪动,驾驶员左边可以放心的紧紧贴边停,然后在副驾驶下车。
中间扶手可多角度固定,扶起来比固定的舒适。
如果你适应轻轻带上门或者电吸,关i3后门时要稍微带点劲,要不等你正常关闭前门,无框玻璃自动升起后会发现中控提示后门未关好
雨后的阴天减弱了帝王蓝金属漆效果,新款的配色让lz果断去选择。比起中国古代帝王倾爱的土豪金黄色,西方帝王更喜欢沉郁的海蓝。
LZ没有去贴PPF,如果你很讲究爱惜、是个新手、或者常走石子较多或者是高速、五环路(石子儿多),提了车后可以去把关键部位贴上,没几个钱,会省不少。(车衣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可以后续讨论)
车内材质是相当重要的一环,i3这点比自家丁格芬出来的旗舰6系7系做的还好。
不要抱有侥幸特别空调出来的味道能随时间消失,特斯拉空调管道塑料味太重是我选择放弃的第一个理由。
如果选奔驰,介意的话老老实实选择辛德芬根产的的吧,除了格拉茨。
后排座椅放倒 买菜拉货两不误
我的习惯是这样的,座椅用比如红酸枝木或者花梨木珠的,夏天再晒也不热(长途神器),冬天木垫子要比皮革等材质暖和很多,真正的冬暖夏凉,夏天实际效果要比真皮座椅+座椅通风空调要好,忘掉什么骗人的冰丝吧。脚垫后备箱垫直接上地毯(放心,很耐脏的,看不下去了洗澡的时候踩几脚就洗出来了),地毯可以宜家买,尺子一量用刀一割就ok了。重要的是不贵,坐垫单片200,一座600;宜家地毯大块一千块 还图案自选,够剪裁7座SUV的脚垫+后备箱的了,没有任何味道,完爆市面上各种脚垫。
虽然标配后视镜折叠,但使用率却远低于开奔驰S出门。因为i3停车方便,左侧还可以紧贴着墙停从副驾驶下车
宝马的设计工程学逻辑以提升驾驶体验为优先,虽然奔驰近年不断更新command系统,特别像地图操作体验,还是没超过宝马这基于不少年前架构开发的这套,不过这也与奔驰刚跨过10年后几年销量下滑、创新停滞有关,最近蔡澈却给世界带来不少惊喜。
总的来说宝马近年的电动化与革新是走在最前面的,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选对方向与发力点。
欧美不少家用车都是base的环保无味的布料座椅,lz也没有进行任何选配,自然也没有舒适进入
如果你将常开的几把没有keyless功能的钥匙串一串揣兜里,有时候是需要在裤兜里摸来摸去摸一会的。。。
总结一下选择i3的理由、惊喜与遗憾:
电动车与燃油车天然造构区别让其在很多方面能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可谓“我能给的,你给不了”
1、这是一台性价比高的宝马,又因为是电动车才让它有着小巧的外部身材和X3的内部空间,有着m的30-80的提速感,在可靠的基础上去选择电动时代对燃油车的悄然替代与变化。宝马的再下一台电动,不仅是两三年的上市时间问题,最重要的是回归模块化生产线,碳纤维的车架又变回奢侈品。
2、开惯了电车就像用惯了自动档,在拥堵的城市中慢慢产生了依赖,声浪与操作从日常变成了偶尔的乐趣。
3、遗憾国内没有引进直流充电与i3s,双开门关后门要稍微带点劲儿。
谢谢啦,有问题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