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新疆论坛 >  聊聊丝绸之路之大海道(新道、柳中道、北新道)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1-11-04 08:03    IP属地:未知

查看 17.4W | 回复 0
聊聊丝绸之路之大海道(新道、柳中道、北新道)
大海道(即汉代的“新道”,唐时也称“柳中道”、“柳中路”,隋称“北新道”)
《西州图经》载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元和郡县志》西州柳中县下记:“大沙海,在(柳中)县东南九十里”,《太平寰宇记》载:“柳中路,自高昌(今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去瓜州(今甘肃省瓜州县)一千三百里,并沙碛,管水草,人难行。四面茫茫,道路不可凖记,惟以六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以知道路,若大雪即不得行。兼有魑魅,以是商贾往来多取伊吾(今哈密市伊州区)路”,裴矩《西域记》“自高昌东南去瓜州,一千三百里,并砂碛,乏水草,人西行,四面茫茫,道路不可凖记,惟以六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以知道路。若大雪,即不能行,兼有鬼魅,以是商贾往来多取伊吾路”。
据研究,大海道有一分支,即由“柳中县东南行,经大海之东,又东南渡碛入伊州界”,即裴矩所谓的“伊吾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的2000年大海道实地考察所经行路线为:出敦煌,过汉玉门关故址(今小方盘城)-汉长城-疏勒河河谷-新月形沙丘-笔架山谷地-大洼地-喀瓦布拉克泉-喀瓦布拉克塔格北缘山谷-硝尔布拉克泉-秋格明塔什山谷-恰舒阿山谷后自鄯善县南端迪坎镇出沙漠。
大海道早在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存在,因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东汉时所设戊已校尉治所即在此地,后有东汉将士屯驻。《魏略.西戎传》载:“从沙州(即今敦煌市)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庐(訾)(匈奴语译名,汉籍中常略去“訾”字)仓,从沙州转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到龟兹(今库车市),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壁三陇沙及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戍己校尉治所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隋时,大海道延续,但因路途艰险,一般商队均走北道(伊吾道),唐后,大海道仅在北道“贼寇动乱”时偶有使用,北宋后,大海道渐消失于史籍中。
大海道出柳中城向罗布荒漠后,有琼阿萨、克其克阿萨两座堡垒遗址,起着保卫出入高昌城的门户作用。琼阿萨、克其克阿萨遗址正当柳中、高昌循沙海向阳关、玉门关延伸的大海道的起点不远处,位于今鄯善县鲁克沁镇西南约27千米的荒漠中,两遗址相距2000米,地处艾丁湖东北缘,南为觉罗塔格山,湖与山之间因地势较低、西来的风将沙带来而形成沙漠。据说琼阿萨遗址为一军事堡垒,克其克阿萨遗址为当年守军士兵所建佛教遗址。麹氏高昌时期,琼阿萨、克其克阿萨是戍守大海道的要关,抽自国中百姓的戍士轮流戍守,百姓称到阿萨戍守为“守海”,隋时,大海道延续,但因路途艰险,商队均走北道(伊吾道),唐后大海道(又称“大海路”)仅在北道“贼寇动乱”时偶有使用(《吐鲁番出土文书》载“北庭大贼下逐大海路”),北宋后大海道渐消失于史籍中。
20世纪初,勒柯克在挖掘了克其克阿萨遗址后说它是“由一些具有波斯风格的圆拱顶建筑物和具有印度风格的窣堵波建筑物构成,其断墙横垣,破残严重”,勒柯克还在此发现了“一些时代较晚的佛教遗迹”。
由琼阿萨、克其克阿萨遗址向东南行数10千米即为鄯善县迪坎镇迪坎村,该村地当觉罗塔格山东北、库木塔格沙漠北侵的正中。库木塔格沙漠北起吐鲁番盆地北部,南抵库鲁克塔格山南的塔里木河下游,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隔河相望,为大海道的必经之地。据说迪坎村人为大约1200年前鄯善国人后裔的居住之地,全村及农田均被沙包裹着,今人称其为“最后的村庄”。
大海道现已废弃,无人行走,偶有探险队走之,今路线为:鄯善县鲁克沁镇柳中古城、迪坎村、恰舒阿山、阿齐山、菱铁山铁矿、阿拉塔格、双庆铜矿、钾盐矿、盐池、甘肃省玉门关遗址。
作者:风沙星空

我只管自娱自乐,哪管锦绣前程!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