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交通安全宣传区 >  山野运动中的体力分配和心率问题

发表于 2009-10-08 10:29    IP属地:未知

查看 19.9W | 回复 7
山野运动中的体力分配和心率问题
山野运动中的体力分配和心率问题,这两个问题我是有深切体会的,现总结出来和大家分享,不对之处,欢迎指正,共同学习。  
  
喜欢山的人对体力分配这个说法不陌生,但没有专门写这个问题的贴子,而对于心率,奇怪的是,单车版的人对这个却颇有研究。难道其他版块的人认为心率监测并不重要?个人认为,当选择了野外运动,监测自己心率变化是一项重要工作。一个经常坐办公室又没有规律体育运动的人,当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就处于潜伏的危险状态,心率变化是唯一能即时反映当时自己身体状况的指标,反过来,心率的变化能够为你前一天的运动量合适与否做出决定,长而久之,心率的变化间接反映了你的身体变得健康与否。

[ 本帖最后由 zb_2001 于 09-10-08 10:37 编辑 ]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08 10:30    IP属地:未知

一,留三分力气,让自己安全回家  
  
好象有的人是抱着求死的心态走进户外,那时候的生命轻于鸿毛,当然,大部分人是抱着求生的心态走进户外,一个人的生命,的确能够重于泰山。  
  
在户外,不管是进行腐败活动还是进行自虐活动,记得留三分力气,让自己安全回家。  
  
设想一个人努力爬到山顶,才发现自己没了力气下山,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假设,但是很不幸,本人经历过,那个时候,才深切体会到古人说过的一句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是什么样的体会,如同恶梦般。还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几次的失算终于换来今天这个贴子的深切体会。  
  
假如去爬一座山,很多人都认同把体力分成三个1/3,1/3上山,1/3下山,1/3储备。假如那是一座不好爬的山,下山花费的力气其实比上山更多,并且在下山时,有的人会有麻痹思想,认为已经登顶了,已经胜利了,思想一旦放松就很容易犯错误,甚至酿成事故。古人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真的真理。  
  
假如去徒步山野,一座又一座的山连绵起伏,爬这样的山我习惯用距离来计算需要付出的体力。如何把有限的体力当成无限来使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首先我是知道自己在平地走十公里需要多长时间,假如今天要走三十公里山路,首先我不去管前面会有多少个山头,我习惯将今天要走的距离分成多少个十公里,然后,拿七八成的体力去总的分配,然后,在每一个的十公里山路里,再细分成前面会有多少个山头,然后,在每一座山面前,再把那有限的体力分成三个无限的1/3,以此类推。以上两个方案都是很完美的,不过理论一旦与实践结合,总会变了形。当觉得身体很疲惫,这时候也许要改变策略,如何改变,看情况而定。  
  
是不是还有另一种体力分配的说法?人的体力分配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上午体力充沛,有的人下午体力充沛,有的人晚上体力充沛?认清自身存在的规律,也许能做到避重就轻。  
  
还有没有更好更合理的体力分配方式?  
  
只有当自己安全回到家,才是一次真正的安全的户外活动。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08 10:32    IP属地:未知

二,心率  
  
健康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每分钟60-100次,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70-80次左右。一个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低于正常值,这是正常现象,但假如一个没有运动的人心率也低于正常值,那是异常现象。当心率突然变快或变慢,都不是好事,要从自身去查找原因。  
  
我的心率一度偏快,这是从小到大不爱运动导致的后果。为了让心率减慢下来,运动是唯一的好办法。  
  
首先我是知道自己的基础心率。如何计算我最合适的运动量?我一直遵循这个公式:170-我的年龄=我最合适的运动量。我会在徒步或爬山过程中,当觉得心脏在狂跳或是感觉身体很疲惫,就测量一下脉搏,有意识让身体调整过来。假如去三天以上徒步或爬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第二天睡醒第一件事先测量一下自己的脉搏。经过一夜休息,这个时候的脉搏应该是平时跳动的次数。如果这个时候脉搏比基础心率快很多,那就要小心,那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  
  
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猝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或许,有意识去监测自己的心跳,也能聆听到身体深处发出的无声警告?  
  
上了高原,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呼吸加深加快和心率加快。有这样说法,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就下降多少度。有没有这样说法,海拔每升高1000米,呼吸和心率会各增加多少次?  
  
搜索到这样的公式:  
最大心率=170—年龄(原来我一直在使用的公式叫最大心率)  
最高心率=220—年龄(这个公式看上去很危险,试想一下,一个20岁的人,他的最高心率要达到200次,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概念,我是不会去尝试的。心力交瘁是什么样的滋味,假如不幸尝过一次,那么一次就够了。当然,假如你是专业运动员,那是另一回事。)  
基础心率=晨脉  
储备心率=最高心率—基础心率  
最高运动心率=最高心率×0.9  
最低运动心率=最高心率×0.6  
  
这些公式是针对海平面地区的运动而言?  
  
单车版的人对心率表的重视,出发点蛮好的,但我暂时没有打算买块心率表。机器会存在误差,假如连如何手动测量自己的脉搏都不会就买块心率表,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来计算自己最合适的运动量?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08 10:33    IP属地:未知

近一天的户外活动,运动强度应该控制在60%-70%的低强度有氧区甚至再稍低一些。
如以年龄30的户外爱好者计,建议将心率控制120次/分钟以内
户外活动适宜心率
=(60%-70%)*最大心率
=(60%-70%)*(220—年龄)
=(60%-70%)*190
=114~133 

最大心率=220—年龄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08 10:35    IP属地:未知

下面所述最适宜运动心率指的是30分钟内的有氧运动中的运动心率,象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应该将运动心率控制在更低的数值上。
转至中国学校体育网
*****
  
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X75%+安静心率
  
  如某大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
  他的最大心率则为220—20=200(次/min),
  心率储备为200—70=130(次/min),
  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X75%+70=167.5(次/min)。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08 10:37    IP属地:未知

以上数据是有经验的长期户外活动者总结出来的,供大家户外活动时参考。个人感觉很有价值。
支持汉兰达车主维权,声讨丰田不作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