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01 15: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67.1W | 回复 3
关于猛禽中冷,我扑克儿有话要讲!
自从上次发了猛禽改装中冷的帖子之后,不少朋友都来私聊我关于猛禽改装中冷的问题,所以今天就以此篇文章为大家简单分析三款实用的改装中冷。

首先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就是猛禽改装中冷的必要性,这个问题要从中冷器的作用讲起。中冷器用于冷却涡轮增压器压缩后的高温空气,从而使空气达到更适宜的温度,以此来提升燃烧效率,同时保护发动机免受爆震侵害。改装中冷则是以更大的中冷器,牺牲少量低扭,换取高负荷下更稳定更强劲的动力输出,所以对于任何涡轮增压车型而言,改装更大的中冷器利远大于弊,现款EcoBoost发动机的猛禽自然位列其中。

对于更愿意带着猛禽出去野的车主而言,改装中冷则更为重要。猛禽生而属于荒漠,河谷沼泽与乱石堆不是他的战场,飞沙走石重装穿越无人区才是他的看家本领,对于如此高温的工作环境,更大潜力中冷器能够为车辆带来更好的进气保障。
猛禽的改装中冷按照安装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采用原厂安装位置的中冷,另一种则是位于格栅正后方的上置中冷。老牌性能改装厂AMS选择了前者。

原厂中冷器尺寸为19.5*9*3.5英寸,受限于安装空间,AMS只能在中冷器的厚度上开刀,改装后的尺寸为21*10.25*5.5英寸,容积达到惊人的115%。

单次测试中,AMS的中冷器在极限工况下能够提供比原厂中冷低7°C(45°F)的空气。这个体量和数据在原厂位安装的中冷器中已是首屈一指。

有了原厂位安装和大体量的优点,自然也会暴露出缺点,原厂位安装的中冷器散热能力有限,并且很不幸的,唯一的进风口被牌照遮挡,进风阻力很大。

此外,对于后期想要改装绞盘的深度玩家来说也不是很友好,原厂位安装的中冷与绞盘的安装严重干涉。

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变通,上置中冷应运而生。

位于格栅正后方的上置中冷不光在性能上有优势,在外观上也会隐隐的显露出一丝杀气,COBB的解决方案就是其中之一。

上置中冷由于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安装方式,就需要向其他地方借用“落脚之地”,套装中的零件自然多了许多支架。摆脱了原厂位置的束缚,迎风面积有所加大,24*14*3.5英寸的容积与AMS的产品不分伯仲。
悉COBB的套路是以数据说话,简单的单次地板油测试就能明显看到改观:(环境温度95华氏度,约合35摄氏度,还是有点热的)

上图中原厂中冷器的压降确实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在散热效率方面,50%的数据应对满负荷的引擎略显吃力。中冷器输入端温度148°C(299°F),输出端温度93°C(199°F)。

COBB提供的改装中冷器,由于容积相对原厂近乎翻倍,压降数据确实不太美观,但是重点在于中冷器的冷却效率也能够翻个倍。中冷器输入端温度145°C(294°F),输出端降至42°C(107.3°F)已经接近环境温度了

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实验,该中冷器的冷却效果更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横轴车速,纵轴进气温度)
多次给油,车速波动中,尽管环境温度很高,COBB的中冷器仍然能够将进气温度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种工况已经非常接近穿越沙漠时的工况。

对于改装福特家族车辆游刃有余的Mountune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缺席,同样是上置中冷解决方案,Mountune家的产品则更为极端。

25*12*3.5英寸的容积,单从体量上看比前面两款中冷器略小一些,但是一旦结合迎风面积,300平方英寸的面积比原厂大出70%以上,配以相对较小的容积,压降的控制非常到位。

从配件图中还可以直观的感受到Mountune满满的诚意,全金属管路是前边两个厂家完全没有的。

结合精细的做工以及经过优化设计的端箱和风道内部结构,空气更均匀的通过中冷器,达到冷却效率的最大化:
从热成像图中不难发现,空气非常均匀的分布在风道的入口,低负荷下中冷中部就已将空气冷却至接近环境温度,高负荷下同样能够稳定的控制进气温度。
纵观这三款中冷,不难发现其中COBB的产品在性价比上略胜一筹,Mountune则占据了极致性能的头衔,而对于并不中意上置中冷的玩家,AMS绝对是不二之选。至此,市面上三款热门猛禽改装中冷已经为大家介绍完了,欢迎各位朋友前来交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