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2-26 09:44 IP属地:未知
查看 358.7W | 回复 34
自驾途观L飞奔大漳州,千里看古城
今年夏天对时候,心里产生了去漳州看古城对心思,心思一动,请了了一周对假期去看个够。处理完繁琐的杂务后,天色刚刚亮,径直开上车奔往福建漳州。一路无话,数百里路程一瞬间,5:20后来到漳州。停好车就奔往古城参观。
漳州古城位于芗城区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历经千余年风霜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九街十三巷的城市格局。出租车司机在中山公园的东门放下我们。民国七年(1918年),粤军司令陈炯明主政漳州,开始了历时一年半的拆城墙、拓街道、开公路、辟公园等大规模市政建设,使漳州城开始迈入现代城市的门槛。漳州旧府衙及后花园被拆除改建为“漳州第一公园”,后更名中山公园,是福建历史最悠久、最“正宗”的中山公园。五月的天气异常的闷热,公园里静悄悄的,三五老人围坐在树荫和总理遗训碑亭的台阶上一面纳凉,一面看着在酷热的天气下欢快地玩耍的小孩子和草坪上排练街舞的少年……
? ? 夕阳西下,但酷暑却仍未消退,焦急归家的行人在石板街道上匆匆而过。带着浓郁“洋味”的骑楼是岭南和福建沿海地区的商业老街区主要标志性建筑,这种起源于欧洲经南洋传入中国的建筑因其极契合南方气候和商住两用的实用性而颇受欢迎。漳州的骑楼与岭南骑楼最大的区别是其采用闽南特色的红砖砌就,且采用清水勾缝,尽可能地展现红砖的原本色彩。红色的外墙、立柱、镂空栏板,配以漆成同样红色的木制窗户、栏杆和门户,无不显现出浓郁的闽南建筑风韵。漳州城历来是闽西南汀漳龙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漳州郊县龙海)开设“洋市”,使漳州城迅速发展成繁华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除水仙花外,漳州还有另外二宝片仔癀和八宝印泥。2001年后,漳州市政府对历史街区进行修缮整治,老街区重焕昔日风采,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并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 ? 说起漳州老城的街道就不得不说香港街和台湾街。香港街古称南市街,形成于唐代,从唐宋时期开始便是漳州古城的中轴线。清末香港路更是漳州的主要商业街,商贾云集,客如云至。在香港街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风貌建筑中,尤以两座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最为珍贵,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沿着石板街道穿过这满载着漳州历史的石牌坊,看见这条狭窄的商业小街东侧的二层楼上有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庙,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珈蓝庙。伽蓝菩萨端坐在香火弥漫的案台后面,默默地俯视着古城居民和南来北往的商人从脚下走过,见证了老街的沧桑变化,历史变迁。台湾路东段古时是雨伞店最集中的路段,西段则以售卖医药、文具、鞋帽、皮货的店铺为主,同样客如流水。
? ? ? 天色渐暗,老城里华灯初上,古老的街道上渐渐冷清起来。也自回店里休息,准备明天对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