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2-31 23:24 IP属地:未知
查看 64W | 回复 10
【2019!我为爱卡打CALL】参观吉林八景之一 ——磨崖石刻
从朱雀山登山回来,正好路过吉林八景之一摩崖石刻,我便停下我的小七去观一下摩崖石刻的历史。摩崖石刻距离市区大约10公里的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松花江北岸紧临江边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崖。也是我们吉林市八景之一,今天我开着我的小七对摩崖石刻进行了踏访。 明朝建国之初,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辽东都司,并广设卫所。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又在黑龙江下游东岸今俄罗斯境内的特林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主要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地区。此后,太监亦失哈等多次奉命到奴尔干都司辖区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宣谕抚慰。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为了使供给得到有效的保障,明朝政府还在今吉林市区东南面的松花江边设置造船基地,称作船厂,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使这里成了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开发,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明成祖永乐至明宣宗宣德年间,主要由辽东都指挥使刘清领军在船厂主持造船事宜,并留下了两处重要的摩崖石刻。刘清是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任富峪卫(今河北省平泉县北)千户,因屡立战功,先后升任都指挥佥事、山西都指挥同知、陕西都指挥使。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事获罪,被贬到辽东。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因戍边有功被起用,任辽东都指挥使,并受朝廷的派遣,率领数千军士和工匠到今吉林市的松花江一带设厂造船。摩崖石刻就记述了刘清在船厂造船的历史。这里也是我们吉林市八景之一,所以一般来吉林旅游的朋友都会到这个地方来的。

这是我的小七有着大气的前脸

有着圆润的尾部

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有着霸气的前脸

有着动感的车身

圆润的尾部

高大的车身

船厂遗址

吉林丰满东线公路

小石桌椅

宣传栏

长椅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

阿什亭

哈什船厂的简介

幽静的小路

阿什哈达1号隧道

石壁画

防碎石滚落

摩崖阁

明清船厂陈列馆

这里是陈列馆

两只大石狮子

这里山清水秀

绿树成荫

感谢我的小七与我一路相伴,一路相随。

石碑简介

这是我们吉林的八景之一

摩崖石刻是吉林八景之一,在这里可以感受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