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让心灵去流浪之一路格桑花(万里单骑西藏行,大连-拉萨)

发表于 2012-08-23 10:46    IP属地:未知

查看 72.9W | 回复 86
让心灵去流浪之一路格桑花(万里单骑西藏行,大连-拉萨)
前言
置身在蓝天白云雪山看着远处的经幡, 那一刻人世间的得与失、 荣与耻、 甚至生与死, 在瞬间都不再那么重要, 只剩下灵魂在空中飘扬。

去那圣洁的地方 ,去寻找那纯净之地  ,让满地格桑花从身边掠过。

那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一处让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的地方,珍藏着信仰、智慧、力量、幸福与梦想。阳光蓝天的纯粹、雪山湖水的圣洁、牦牛草场的散漫、西藏歌舞的优雅、藏传佛教的神秘,高原的神奇……




2012年7月,经过数日的思想挣扎,简单的收拾行李,车(卡罗拉)保养检修,7月5号毅然决定出行。


最终行程图






[ 本帖最后由 dbliao 于 2012-8-26 21:49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81.18 KB)
  最终行程图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11:06    IP属地:未知

出发
第一天 大连-山西阳泉

[ 本帖最后由 dbliao 于 2012-8-23 21:29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51.99 KB)
  前往大连后盐高速路口,才8点就已经塞车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0:40    IP属地:未知

高速路口留影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0.14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0:52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03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17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25    IP属地:未知

天色渐暗,进入山西境内,按计划今晚宿阳泉。
[ 本帖最后由 dbliao 于 2012-8-23 21:27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1.42 KB)
  太行山路段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3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烟波客 于 12-08-23 21:33 发表
顶起
谢谢关注,新手发帖慢。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41    IP属地:未知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8-23 21:55    IP属地:未知

第二天 山西阳泉—陕西西安 游山西王家大院 黄河壶口瀑布
山西素有四大名院 《常家大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渠家大院,》其中以王家大院面积最大
底蕴为深
且山西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所此行直奔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富家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

[ 本帖最后由 dbliao 于 2012-8-23 22:1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