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探歌论坛 >  【自驾达人秀】凌晨出发陕南 追踪飞翔空中的“东方宝石”

发表于 2020-05-09 19:57    IP属地:未知

查看 67.5W | 回复 28
【自驾达人秀】凌晨出发陕南 追踪飞翔空中的“东方宝石”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0年5月12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该帖已参加【自驾达人秀】活动,撰写游记帖就有机会赢取华为P40、 Beats耳机、大疆 Osmo Mobile 3等豪礼!
朱鹮,属于中型鸟类,主基调白色、浅灰蓝,红头、红嘴、红脚,飞起来后翅膀底下呈粉红,但在阳光的作用下,更即接近鱼橙黄色。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称,起源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据说是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东亚特有鸟类品种。从30多年前在地球上近乎"灭绝",到"发现"、"复活"、"保护"、"繁殖"、"兴旺",一路走来,坎坎坷坷。这一"奇迹",令整个世界感到欢欣鼓舞。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十几年间,再也没人见过朱鹮的踪迹。直到1981年5月,中国科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在陕西汉中境内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随着自然环境不断的改善,朱鹮数量不断的增多,据说现在人工饲养放飞加上自然野生已经超过了三千只以上。目前朱鹮大的种群散布在陕西汉中一带,陕西铜川、浙江也有一些。去年在汉中西乡发现了几处朱鹮栖息地,随手拍了一些,但不太理想,借着这个五一大假,带好重型装备,天不亮就出发,踏上追踪“东方宝石”的征程。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想着许多人已经在家憋了很久,路上车多,所以天不亮就出发。到路上还是被堵了,京昆高速西汉段,不堵就不叫西汉高速。
早上五点半出发,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还是跑了将近七小时。相比之下后半段316国道好走了很多,到了朱鹮的栖息地,大约是十四点左右。
以前来过几次,主要是看看风光,懒得携带过多的装备。这次是专门拍鸟,所以长枪短炮的准备了一堆,家伙趁手了确实容易出效果。
下午的两三点钟,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河边上太阳地里的气温有三十多度。一只朱鹮正在落地,扇动着翅膀做出刹车的姿态。
朱鹮对生态的环境要求比较高,稻田、小河、回水弯是朱鹮常常活动的地方,周边有大树密林栖息地。好在这探歌是四驱,跑跑野路很轻松。
朱鹮的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小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
朱鹮对生活环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地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
这样的生存环境,也同样适合类、科想差不多的鸟禽。所以在这片地域生活的水鸟类很多,目测有十几种,各品种之间相处也非常和谐。
这一带河水平缓,湿地丰盛,河坝树林的那边既稻田,是各种水鸟非常理想的栖息地,十几类不同品种的水鸟在此和谐相处。
平常也不怎么研究鸟,所以很多鸟类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不过只要看上去好看,又落在了镜头的附近,随手就拍上几张。
一度濒危的“东方宝石”朱鹮,自上世纪80年代在陕南被发现后,经政府和科研人员38年的抢救与保护,已由最初的7只发展成拥有3000多只成员的大家族。
据说朱鹮为一夫一妻制,雄性脖子上有柳叶状羽毛。有腿环的是人工繁育放飞的,没有脚环的是来自野生种群,配对成功后春天孵化后代。
抢救性保护朱鹮的最初几年,朱鹮种群数量增长并不明显。为此,科研人员选择就地保护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双管齐下”。
午后的两三点钟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前后悄悄的追踪鸟群,都快被太阳晒的脱水了,拍个鸟也真是太难了,找个阴凉地都不容易。
秦巴腹地,成群结队的朱鹮在汉江和支流的河滩湿地上,时而觅食、时而戏水,一抹抹灵动的绯红扇动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容易受到惊吓,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一般情况下都在距人三五十米的空间的水边湿地,有人接近就会飞起来。
所以要想拍到飞翔的朱鹮,就要坐等其他惊动朱鹮起飞的动静。爱卡活动奖品沙滩椅,这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不过这颜色,估计鸟有些怕。
朱鹮起源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据说是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具有"活化石"之称。
为了保护朱鹮的生存环境,当地有四不准,不准在朱鹮活动区狩猎、砍伐朱鹮营巢栖息的树木、在朱鹮觅食区使用化肥农药、在朱鹮繁殖区开荒放炮。
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理论上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不过在阳光的作用下,一般显金黄色。
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不过这种颜色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
朱鹮性情较为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成对或呈小群活动,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较慢。
朱鹮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这些年,栖息地当地人有意识的为朱鹮营造一些方便觅食生存的空间。
陕西汉中山清水秀,西乡县的牧马河滋养着沿河两岸的沃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秦巴山区的这一段叫做米仓山,海拔不高,但是林密。
鸟类和牛和谐相处。不过在河坝上坐等,等的就是放牛的人把牛赶到湿地,鸟见了赶牛人就会纷纷起飞,这个时候才是拍鸟的好机会。
这一段大约二三十公里的河段,也有不少野生的鸳鸯。以前过来带的镜头焦段不够长,所以总是拍些小点点,回家电脑上放大才看出来是鸳鸯。
雄雌鸳鸯长相是不同的,雄性花哨,雌性素雅。成年鸳鸯一般都是形影不离,仔细观察在草丛中,两个之间的距离目测很少能够超出五步。
山区的夜晚是相当舒适的,白天的太阳下晒的流油,晚上确是凉风习习。五一的晚上,天空只有半个月亮,顺势拍上一张。
一夜的山风习习,一夜的蛙鸣悠扬。早上天不亮,各类小鸟便开始了一天的鸣唱。天还没有完全亮,趴在农舍的窗子上记录一张。
不是专业拍鸟的人,绝大多数鸟都叫不出名字,但是看上去各个品种的特点不动,颜色不同,鸣叫声不同,感觉还是很有意思。
天亮了,收拾好行装准备再出发,跟沿路的水鸟们再干上一天。我这小探一直兢兢业业的跑路,眼看着就要到了三万公里保养了。
一大早出来,沿河边走到一个圈起来的鱼塘,看到水上一溜溜小夜鹭站在钢绳上。鱼塘的主人说,每年喂鸟的小鱼估计得有上千斤。
环保意识的增强,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据说当地有些稻田,其实就是为了营造鸟类的生存环境才种的,不指望打多少粮食。
看到远端的水边有一只颜色分布十分漂亮的水鸟,这个时候突然想起一首很有名的音乐:Ballade pour Adeline,中文叫:水边的阿狄丽娜。
这一片是米仓山里牧马河的一个三角洲,有浅浅的河道,大片的湿地,洲头和附近的山坡上有高大的乔木,环境适合鸟类生存。
刚好是五一劳动节期间,路边往下看,看到稻田里忙碌的劳动者,随手也拍了一些,限于篇幅不至过多,放上两张做个代表。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呵呵
山路上,看到路边有两个写生的画家,停车看了一阵,聊了一阵。享受于,青山绿水之间,蓝天白云之下,诗情画意之中。
返回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夜行,但还是没有避过拥堵。这个五一是憋了两个多月的游人,和高速最后的免费。看着导航界面的红黄相间,默默的点上一根烟。
最后放两张9:16的竖图。
呵呵,可能拉票用得着。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09 20:07    IP属地:未知

沙发先占上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09 20:07    IP属地:未知

板凳也占上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09 21:56    IP属地:未知

引用 弓长^_^ 于 20-05-09 20:47 发表的回复
打鸟了
放假找点事干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09 21:57    IP属地:未知

引用 买得起车 于 20-05-09 21:03 发表的回复
涨姿势了
谢顶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09 21:57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中国虎 于 20-05-09 21:29 发表的回复
周末愉快
虎版周末愉快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0-05-12 12:04    IP属地:未知

引用 麦粒儿 于 20-05-10 05:47 发表的回复
看着挺大的,能炖一锅
炖一锅就别想走了
拉上相机到处钻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