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F1"心战前传" 破解V8引擎的全部秘密(二)
四,新引擎规则分析
以上的条款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它可能是F1史上最苛刻的引擎的规则了。它给F1引擎工程师设置的障碍几乎密不透风,到底密到什么程度。下面我们将对其做逐一分析。
1,必须统一采用夹角为90度的V型结构;
将引擎夹角统一使用90度,这是F1史上,国际汽联首次对夹角做硬性规定。从技术上讲,这不会给制造商带来多大障碍,不过可以猜想到的一点是,此举无疑更便于FIA考评后面的限制指标,比如引擎重心高度。
夹角对引擎的的影响主要包括机体强度、机体重心高度、机体体积和机体系统布置。在上赛季,只有雷诺的RS25引擎夹角不为90度,而是采用更小的72度。雷诺引擎主管罗伯-怀特认为,小夹角的机体强度更高,这非常符合两赛一引擎的新规则。不过从本赛季开始,V10将成为历史,而雷诺要完成从72度到90的转变不会有任何困难。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把气缸夹角和上面提到的等间隔燃烧角混为一谈。
2,缸径不得超过98毫米,缸距必须在106.5mm (+/-0.2毫米)之间;
事实上新规则最要命的限制,是从这条开始的,原因请看下文:
大家知道,高功率是F1引擎追求的第一目标。而要提高引擎功率,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提高转速。但引擎的转速并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增加的量,它受到的第一个约束是活塞的磨损。
常识告诉我们,引擎转速越高,意味着活塞在单位时间内的运行距离越长,磨损也就越严重,那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这时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利用更高级的耐磨材料,但是不巧,国际汽联如今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材料限制条款(详情请见文章末尾的新引擎规则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将思维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变,缩短活塞行程。
原因是缩短活塞行程,就意味着活塞在相同转速下的运行距离缩短了,这当然可以降低磨损,没错!但是排量必须保持不变;因此必须将气缸压扁,结果是缸径增加了。眼看目标即将实现,但国际汽联现在将这条路也堵死了:缸径不得超过98毫米,这就是新规则的要命之处。
再看后半段限制:缸距必须在106.5毫米 (+/-0.2毫米)之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做点数学运算。
缸距是106.5毫米,是指引擎单测并排的四个气缸,其间的任何两个的轴心距离不得超过106.5毫米。在这个要求下我们我们通过计算的会发现,现在的气缸间距=106.5毫米-98毫米x2=8.5毫米,这个值明显大于目前V10引擎的4+-1毫米。也就是说在新规则下,不仅气缸的缸径自由度被进一步缩小,而且要想缩短引擎的尺寸都不可能,这将直接缩小大家在引擎尺寸上的差异。
3,禁止使用可变进气歧管;
可变进气歧管是一项调节引擎扭矩输出表现的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被民用车广泛使用。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的长度(有的甚至在进气歧管中增加了特殊的阀门)来调节进入气缸的可燃气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引擎扭矩输出曲线的目的。
使用该项技术的好处是,引擎在转速两端区域的扭矩得到加强(尤其是低转速),整个引擎的扭矩曲线更加平滑。具体表现为赛车在低转速的加速性能更强,出弯速度更高,车手失误对圈速的影响被弱化,由于曲线平滑,赛车也更易于驾驶,但是从明年开始,该项技术将被禁止,这将是引擎遭遇新规则的又一次重创。
不过禁止使用可变进气歧管,并不是指全年只能使用一种规格的进气歧管,工程师根据每站比赛的特性,选择特定长度的进气歧管是允许的。宝马引擎主管马里奥-泰森表示,如今,赛道布局和天气将成为决定进气歧管长度的主要因素,像蒙扎和印地安纳波利斯这样的赛道,工程师必将偏向使用同种长度的进气歧管,而在摩纳哥和匈牙利,又将是另外一种。
4,a)引擎质量不得低于95公斤;b)引擎重心距车底参考面的距离不得低于165毫米;c)曲轴中心到车底参考面的距离应在58毫米以上。
之所以要将这三项因素并在一起分析,是因为它们最终都牵涉到同一个问题:引擎的质量和重量分配。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组数据:
引擎代号 | 055-V10 | RA005E-V10 | RS25-V10 | P84/5-V10 | FO110R-V10 | 054-V10 | TG-90-V10 | RVX-05-V10 | 引擎质量(kg) | 94 | 88 | 105 | 92 | 92 | 94 | 95 | 91 |
|
上表是上赛季七支引擎供应商的8款引擎质量列表,从中我们发现,除了雷诺RS25-V10以外(实际上到赛季末,已经控制在90公斤以内),全部都低于95公斤。呈现这个表格是为了告诉大家,以为使用V8引擎会让引擎减肥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即使是“大块头”的V10引擎,其质量都已全部低于95公斤,而现在国际汽联却要求砍掉两个气缸后的V8不得低于95公斤。而且不只是以上的观点错误,认为新引擎能让赛车配重自由度提高的思想同样是个误区。
本田主管引擎发展的头目木内健雄表示:即使使用去年的技术,正常情况下一台V8引擎也不会超过80公斤,但是国际汽联现在却要求质量必须达到95公斤,这意味着工程师不得不给引擎增加额外的配重。从技术角度讲,这是在倒退。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再是怎样设法将其做的更轻,而是要人为的让其背上一个包袱,而且这个包袱还不能随便背。
大家知道,要实现低重心,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将配重加在引擎的底部,但是莫斯利告诉你,现在不能这么干,引擎重心距离车底参考面的距离不得低于165毫米。而且更残酷的是后面一条,引擎曲轴中心距离车底参考面的高度应在58毫米以上。
众所周知,要减轻引擎的振动,一方面需要将引擎的安装位置降低,而另一个方面便需要将引擎的振动源降低,而这其中最核心的部件便是曲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发明了干式机油底技术。但是现在,国际汽联却要求限制曲轴的高度,这一切都与F1赛车要求的高性能背道而驰。
通过对以上三项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新规则将大大缩小各引擎制造商原本在技术上差距。比如本田在引擎质量控制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不过这正是FIA想要的。因为他们的哲学是:实力均衡,才有更激励的比赛。
5,更加苛刻的材料限制
“禁止使用镁合金,MMC以及铍、铱和铼等含有量超过50%的合金”。我们在分析新规则的第二条时曾提到过材料问题,当时没有展开,是为了在这里并在一起分析。
事实上,国际汽联对材料的限制,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但是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格过。几乎除了钢、铁和铝之外,其他的任何材料都不允许使用,这再次成为V8引擎发展的绊脚石。大家知道,材料是技术进步的基石,没有不断发现的新材料,技术进步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提高引擎转速,工程师必须使用质量更轻、更加耐磨和耐高温的新材料,但是现在这条路被堵死了。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另寻他路,速度减缓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我们想顺便提一下节约这个话题。现在限制材料应用必然会导致车队原有的材料研发部门停工关门,其直接经济损失自不必说。工程师为了提高性能,必须会将投入转移到其他方面,那么,国际汽联节约的目的得到了吗?
一点总结
以上长篇的分析只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其中大部分以陈述事实为主,希望能对大家了解V8引擎和欣赏比赛带来帮助。
记得在V8定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担心F1是否会沦为一辆高成本的GP2战车。但是当戴维森上周在瓦伦西亚驾驶RA106打破赛道纪录后,一切的顾虑都灰飞烟灭。虽然这不全是引擎的功劳(使用更软配方的轮胎和不断升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但是这却向车迷传递了一个事实:改用V8引擎的F1,速度将绝不逊于以往,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我们在比赛中去发现!F1工程师的天职永远都是:在规则的限制中,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