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欧蓝德论坛 >  山西逛不够---马村“宋金砖雕墓”

发表于 2024-08-06 12:58    IP属地:未知

查看 66.4W | 回复 42
山西逛不够---马村“宋金砖雕墓”
爱卡币+47
共获得爱卡币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西2.5公里下迪乡马村,墓地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40米,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
马村砖雕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一般长约25米,宽约2.1米,高3.5-4米。墓室覆斗式顶,墓室中间砖砌舞台雕有杂剧人物和乐队等。墓葬皆南北方向,结构形制近同,仅有大小和繁简之别。
墓的葬制均为夫妻合葬墓,多为一夫一妻,少数有一夫二妻。
墓道有斜坡、阶梯、竖穴三种形式,较狭窄。墓外仿木构门楼装饰华丽,或设重台、勾栏,或雕武士、镇兽。洞内砌筑板门。墓室平面多为长方形,部分为方形,墓顶均为方形覆斗顶。
马村砖雕墓墓室建筑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豪华宅居,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屋身回廊环绕,檐下柱头和补间斗拱四铺作或五铺作,出60度斜昂。屋顶或单檐或重檐,简瓦包勾,勾头滴水均饰兽面图案。
墓室四壁—般作前厅后堂、左右厢房的四合院布局。与墓门相对的北壁正中多雕板门,外加仿木构门楼,次间置破子棂窗。也有少数中间雕墓主“开芳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东西壁多对称地雕出格子门六扇,南壁当心多为与北壁相对应的广门楼兼戏台,内有四五人正作杂剧表演。
马村砖雕墓,原是马村段氏家族的祖莹地,据《段楫预修慕记》和墓葬形制,是宋政和八年(1161)至金大定二十一年(11***)之间的遗物,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最经典的“妇人启门图”。在朱红色大门半掩的背景下,描绘了一妇人半探身于外的情景。这种情景常见于墓室、塔身等建筑上,暗示了墙后的空间,象征着通往升天之路。这一幅“妇人启门图”不仅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居所布局,还为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戏剧、社会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整个墓群共有墓室14座,现已发掘出其中的9座,均为砖室墓,由墓道、墓室组成。每一个墓室都像是一个砖雕仿木结构的四合院,这里的14座地下四合院就像一处非常小的村落,向人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砖雕艺术、民居结构、服饰特色、丧葬习俗以及当时丰厚的戏剧底韵。
段氏家族被称为“药膳世家”。段家在行医用药的同时,更注重平时的膳食养生,是真正的上医,在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首重预防的实际运用。
段氏先祖确定了“贯通经络,平衡阴阳,药膳固本,是保障健康、延年益寿的根本”的理念,将家传验方、奇方收集整理,编著《贯通食补汤方》一册,以此济世救人,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段氏先祖被民间誉为“段不老”。
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中,偶食段氏药膳贯通宴锅,顿觉寒去疲消,窍开气爽,常思不忘。后下河东平叛获胜,犒劳将士,特邀段氏先祖制作宴锅、汤酒,群臣交口称赞。由此,段氏“药膳世家”名满朝野,医术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从段氏上祖段先开始,依照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行医用药经验,总结出了“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的“三善”之铭及“段祖伦铭”和“段祖医铭”,并要求后代子孙遵从。其中“三善”之一的“戏养神”,与19世纪末提出的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中医文化养心学说和注重情志调理的具体体现。
段家提出的“三善文化”,说的是以孝悌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以膳食营养一个健康的身体、以观戏培养一种安宁的精神,这也完全符合中国人提倡的养德、养身、养心,是真正的养生文化,有着具体操作方法,十分接地气。
孝养家,表述的是二十四孝,墓群里的“二十四孝图”当是最典型的。1号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雕刻动人。2号墓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刻画逼真。4号墓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孝泥塑”更是楚楚动人,像段氏这样极致完整地把孝悌故事刻画于古墓中实不多见,强化了家文化中的孝道。
食养生,2号墓中的“开芳宴”是一个典型代表,只见雍容富态夫妇二人对坐而食,桌上的瓜果点心及桌下酒坛,让人猜测为养生食谱,素食加药酒。
戏养神,是古墓中表露最多的,也是最让人入迷的。墓中砖雕几乎都有金代杂剧场景,还可以看到由大鼓、笛子、腰鼓等组成的伴奏乐队。从古到今的文化传承无疑是一种生活享受。段家将看戏和养神连在一起,把精神享受提到了重要位置。
马村砖雕墓随葬品不多,出土有大瓷碗或瓷灯盏和一些北宋铜钱,个别墓出土瓷枕。
上下各三张图均源自网络,为4号墓须弥座上廊前勾栏上陈列的“二十四孝立体陶塑”的一部分,造型生动,体态优美,是较为珍贵的艺术精品,现保存在山西省博物馆。
2001年6月25日,马村砖雕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为运城市人民政府官网的图片,绝对专业。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