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12-11 13:43 IP属地:未知
查看 65.8W | 回复 114
武当山之“琼台中观”
琼台观,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
琼台观,在元代称为“琼台宫”。明朝改宫为观,分为上观、中观、下观。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琼台观虽然没有紫宵宫、南岩宫、金顶那么出名,但这里的文化却十分厚重。相传,真武大帝修成大道、五龙捧圣至天宫后,玉皇大帝在琼台册封真武为北极玄天上帝。因此,武当道教以琼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地位崇高而倍加崇拜。
琼台三座道观的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可惜,历经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琼台上观早废,今仅留遗址,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琼台下观,现仅存正殿、配房等13间,且亦是摇摇欲坠了。
目前仅有琼台中观对外开放。琼台中观现存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三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
在琼台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墙厚0.94米,面阔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这座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有古人写诗赞曰:“琼台多幽意,山静似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