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10-26 19:00 IP属地:未知
查看 91W | 回复 87
山西浑源“律吕神祠”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4年1月25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律吕神祠,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北 2.5公里永安镇神溪村。据史料记载,律吕神祠始建于北魏时期,元、明两朝曾经修葺。坐北朝南,南北37.5米,东西30.4米,占地面积976.5平方米。
神溪村东有一个方圆五里的小山,因山形如凤凰,名为凤凰山,海拔1160米。山下有碧泉数处,为浑河的源头之一。凤凰山南,有一块占地一亩大小的孤石,高约三丈多。孤石四周,神泉涌溢,池水荡漾,林木掩映,花果飘香。
律吕神祠就建在神溪村东部的这块孤石上,孤立高耸、兀然挺拔,庄严肃穆、别具一格,且周围环境优美。孤石之阳有一泉,磊石聚水成湖,名“神德湖”,环祠流水潺潺,祠静山幽。
相传唐太和元年(827)六月望,宏州人张珪晚憩石上,有神人空中言曰:“律吕!律吕!上天敕汝是月二十五日行硬雨(即冰雹)!”语毕,腾空而去。珪至家,遍语邻村,使速收麦,未及收者辄败,事闻朝廷,遣使致祭,元至元六年(1269)重修,东昌教授麻治撰记,明成化间重葺。
现存有山门、正殿、五龙影壁及钟鼓楼。大殿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时代较晚。
祠庙西南山门为砖砌拱券式门洞,上檐用砖雕出斗栱及垂花柱,上刻“律吕神祠”。青灰色瓦屋面。钟鼓楼均为单檐歇山顶,灰筒板瓦屋面。
祠庙名为律吕是源自传说中的律吕报雨,是让人们遵循天命,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思。律吕是乐律的统称。
古代乐律有阳律、阴律各六,共十二律。阳六曰律,阴六曰吕,合称律吕。古人是模仿凤凰鸣叫的声音而制成的十二律,雄鸣叫做六律,雌鸣叫做六吕。恰恰神溪山又叫凤凰山,所以庙名为“律吕神祠”。
神祠正殿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建筑总面积129.6平方米。檐下设有斗栱,形式为四铺作出单昂,内转四铺作出单杪,重栱计心造。大殿在山墙使用减柱做法,本应为四柱三间,只用了三柱,变成二间。梁架为通檐六椽栿用两柱,平梁中间置蜀柱,两侧施叉手承托脊榑,殿内墙面保存有壁画,梁架上保留有彩画。
神祠正殿高大雄伟,古朴庄严。从大殿顶架柁梁的用运、斗拱的制形、殿角斜梁的设置等建筑特色来看,充分表现出了元代的建筑技术和风格。殿前东西两旁建有钟鼓楼,南面是砖砌五龙壁。正殿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四间,东北角还有住房三间。尽管祠庙仅有一亩大小,但经古人的巧妙布局,仍给人一种开阔之感。
殿内塑有水母娘娘夫妇像。殿内壁四周是近70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笔工精细,逼真动人,共画有各种大小人像139个。
东西两壁的壁画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在云头上坐跨飞龙的龙王,手执令旗和雨簿的雷公、风伯、雨师,还有在行云布雨中奔忙的蟹兵虾将和螺女鱼男,真是匠心独创。下层画的是黎民四季耕作图。
北壁左侧,还画有一幅“水母用茶”图,笔工精细、色彩艳丽,五个侍女,有的端茶,有的捧桃,衣带洒脱,神态缱绻,令人默然久望。
律吕神祠建筑格局较完整,大殿保存着元代建筑的特征,特别是殿内的壁画甚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5月,律吕神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