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欧蓝德论坛 >  泉州纪行(29)---住建部长痛斥“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发表于 2023-03-13 11:01    IP属地:未知

查看 57.5W | 回复 73
泉州纪行(29)---住建部长痛斥“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爱卡币+60
共获得爱卡币
东昌古城,即山东省聊城古城,历史上曾是东昌府、聊城县治所驻地。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
城墙周长3.5公里,高11.7米, 顶宽 6.7米,基厚11.7米。 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 宣武 ”。
明万历七年(1579年),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四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薰”,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二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古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明、清时期,官府衙门集中在古城的西北部。光岳楼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东、西、南、北四口,四门,四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城区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呈现出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
古城四周,由东昌湖环抱。古城以东,是运河城区,为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商埠区。这一带的街巷多布列在运河两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其街巷今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南顺河街、北顺河街、馆驿街等;沿河民居多为前店后居、板门小院。
古城隔东昌湖与聊城新城区相望。从空中俯瞰,湖水像一幅巨大的缎带环绕古城,古老的大运河似玉带在古城区蜿蜒而过,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如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 聊城在明、清时期曾为古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而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19年3月25日,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发布通报,聊城、大同、洛阳、韩城和哈尔滨这5座城市,因“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而受到批评。2019年5月31日前,整改不到位的城市,将被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起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目前,中国共有134座。
如果当上第一个被摘牌的历史文化名城,绝对会被历史记住的。被点名的市长们坐不住,立即采取行动。贴吧、微博上,大同人为上一任市长耿彦波打抱不平,韩城网友说自己被通报是拆迁户惹的事。
唯有聊城市长紧急召集专家组,请同济大学的专家们给名城把脉,积极应对,反而是引来聊城人默默一声叹息。
因古城保护不力而上央视,聊城不是第一次的了。从卫星图像可以看见:2006年,聊城古城街巷纵横,格局方正。2011年,一片废墟,只剩光岳楼等几处文保单位完好。2017年至今,挤满了崭新的仿古别墅。
短短10年里,古城保护为什么变成房地产开发,聊城到底经历了什么?
聊城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聊城在山东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明朝时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贸易城市。古典名著中的《水浒传》《金瓶梅》中,许多经典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官方通报的在古城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问题,指的是聊城里面的东昌古城。
东昌古城是平原军事城池的优秀代表。它始建于宋代,格局方正,城外环绕着国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护城河——东昌湖。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历代多次战争,都攻城不破。同北京古城一样,东昌古城在内战里命运悲惨。
建国前夕,傅斯年在聊城北街的祖宅、清代藏书楼海源阁和杨以增家宅统统被拆。到1947年,连城墙都拆得七七八八。
建国初期,中央定下了“保护古城,开辟新区”的规划方针。整座老城仿佛被打包放进仓库,大型项目全被安排到了新区,古城继续慢慢悠悠的日子。
1994年,凭借东昌古城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聊城评上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除了历史外,聊城也是一座有点儿梦想的城市。到90年代,全国各城市开始血拼GDP,聊城也想排名靠前一点。这时候,老城的慢生活,既拖了城市经济增长的后腿,也拖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后腿。雨天道路泥泞,出门不是一身泥就是一身水。冬天夜里,新城天际线上摩天轮浪漫旋转,没集中供暖的古城居民却冻得天旋地转。
要发展经济还是保护古城?两难选择横在聊城的前路。聊城说:我可以,我能行,我两个都要。
进入21世纪,平遥和丽江古城的旅游成功,激起一阵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热。有钱的沿海城市,例如苏州,牺牲一点GDP的零头,保住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
没钱的西北城市,也压根儿不想“文保”这事,吃饭才是要紧事。倒是中部有点儿历史有点儿钱又有点儿情怀的城市,例如聊城,两眼放光,搓了搓手,准备大干一场。
2009年,聊城市政府做出重大抉择,实施古城保护与改造。联合投资商,请来顶尖规划团队,砸上38个亿,打算把东昌古城打造成“全市旅游业的龙头”。
怎么保护又怎么改造呢?从规划讨论的第一天起,多方争议就没停过:小城经济不发达,文保单位感到憋屈:小学生都知道“天下第一楼”黄鹤楼,那么“天下第二楼”光岳楼,有几个人知道?文保要做好,宣传很重要。
曾保下平遥的“古城卫士”阮仪三说:坚持“留古、复古、录古、用古”的原则,拆除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保留传统街巷和建筑。地方规划局弱弱补充:嗯嗯,老城规划不宜过激。
专家眼中的优先事项。投资商:砸了几十个亿,不卖房怎么回本?靠收门票,利息都还不起。
投资商眼中的优先事项。专家的意见说得非常专业,古城保护规划也做得非常详细。看着规划图,聊城政府仿佛看到,东昌古城如凤凰般展翅新生。
专家给做的聊城古城保护规划。在保护的情怀过后,市政府冷静地算了笔帐。老房修修补补,既费钱又不创收。拆了老房建新房,一手GDP一手房地产,经济回报更快更高。
地方政府眼中的优先事项。
地方政府:保得太多,新建太少,不符合我们城市发展的要求。
于是,2009年4月,东昌古城跑步进入古城保护改造大拆大建。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全部推倒,居民几乎全部拆迁。所谓的修旧如旧,变成国内古城同款的三合院、四合院。府衙、卫仓、戏台、书院等都是新建的。
对于本地人,这些新建筑只有大型节日表演才用得上,平时更像是摆设。对于游客来说,这样的仿古建筑,其它地方也有,不用专门跑去聊城。
有聊城人说,聊城老城始建于宋代,卒于2009年,古城市井人烟,熙熙攘攘,现在一片死寂。聊城人唏嘘:“说聊城没有历史,我不信,但说聊城的某些阶段丢失了,我信。”
2012年,住建部调研了一圈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时任副部长的仇保兴直接点名痛批聊城,“拆真名城,建假古董”,甚至“成片历史街区被拆掉,统一建仿古建筑,一个设计图纸,一个时间建出来的”。
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聊城市政府向中央做了一个深刻的汇报:主观上想保护古城,但客观上,没保护好,拆的面积比原规划要大;主观上想听专业意见,但程序上,没听进去,改规划没上报。
想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原来政府跟想减肥想早起想学英语,是一个样子。
做完了检讨,推土机并没停下来。房地产挂帅,大批商业地产项目涌入古城。
在地产广告的包装里,东昌古城变成了一座“富人岛”。古城房价上去了,平均15000一平方。有钱人觉得,5A级景区里边有套房不错,买了之后,放在那,也不去住。
货真价实的古城,用4年玩成了古城主题乐园,再用7年开发出古城主题房地产。专家们议论纷纷,喊着早就该摘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
终于,住建部再也沉不住气了,第二次通报批评。在5座通报的城市中,聊城“在古城内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的问题最严重。
眼见历史被拆没了,阮仪三激动地说:“城市抉择者有法不依,等到死马一匹,还能怎么医!”
有人说,聊城是背锅侠,古城里的真古建早在内战时就拆没了。
面对各方批评,聊城政府也感到非***屈:规划实施不都问了15000古城居民、他们还都同意了吗?拆掉的不都是1950至1970年代建的破旧建筑?同步建的安置小区不也是“全市质量最好、居民最满意”的吗?让老城居民过上现代化生活,为什么还挨骂?
世界上没有一座古城,没经历过历史的沧桑。枣庄市的台儿庄古城,和聊城都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它的古城在二战中被毁,存留下来有价值的历史痕迹很少。有一点儿,就保护一点儿,于是台儿庄古城保留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二战遗址区。
有人说,台儿庄战役中“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纸上看来不以为然。但在遗址公园看见满墙的累累弹痕时,你就是真正地置身于枪林弹雨中了。
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前者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后者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用一词形容这两座古建筑,“孤独”,即便周边有仿古建筑群的衬托,依然是“孤独”。
这份“孤独”源自当今人对光岳楼、山陕会馆的不解,魏新在《聊聊聊城》中提到,他曾游览光岳楼,来到这里的导游对跟团的大妈说:“光岳楼外面拍张照就行,里面没意思”,这话让魏新引发“反感”,“连光岳楼都没意思,什么有意思呢?施闰章(清初政治家、文学家)笔下‘泰岱东来作翠屏’的光岳楼,竟被这样一名没文化的导游如此草率地否定。聊城的文化还有什么好聊的!”
这也便是聊城两度被通报批评的原因所在。如果“古建筑”只被当做破旧的建筑,也基本失去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聊城仿古建筑内,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文房四宝”门店、“古玩店”,KTV、西餐厅、咖啡等业态商铺。
只是,这些商业化的业态,并没有带来聊城古城的“人气鼎沸”,“孤独”的光岳楼、山陕会馆,在没有文化底蕴的衬托之下,不为人多知,通过“旅游”、“高档别墅”俨然没有提升聊城古城的知名度。即便在城市灯火之下,聊城仿古建筑群一片“升腾”,仍难掩空洞的文化“内核”。
聊城古城的文化内核自然是丰富的,只是聊城对这些内核的挖掘与重建是浮于表面的。然而,位于聊城南部,距离聊城古城350公里之外的台儿庄古城,却一片繁荣之象。
聊城古城、台儿庄古城皆为京杭大运河上的历史名城,两者同为重建,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是建立在“真”重建基础之上,曾有媒体这样概括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和换出来的。也正是这四点,让台儿庄拥有京汉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了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利设施,被称为“活着的运河”的运河古城,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拥有14华里水街水巷的古城,乘船能够游遍全城。
光岳楼被视作聊城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楼阁之一,大家可能知道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陕西西安钟鼓楼,却少有人知道山东聊城光岳楼,不得不说,这是重建聊城古城的“缺憾”,也是聊城该思考的问题。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性,在中国,“历史文化”便是让一座城市独特的重要因子之一。作为平原城市的聊城,在没有名山名水名湖自然景观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聊城少有的、能拿出去手的城市“标签”,这也是聊城人能够拥有获得感、自豪感“国民情感”的心中所愿。
在山东,遍地是“文化”,这么说似乎并不为过。截至2015年8月15日,国务院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共127个,在山东有10座,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是最多的。显然,如何对待一座城市的古建筑、对待历史文化,山东是一个表率,作为国务院认证的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更应该是一个表率。
“抢、挖、创、换”,这四点,对古城重建,每一点皆为重要。“重建”,重在永续发展,而非竭泽而渔。历史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更需要后代人能够一代一代人讲下去,如果对待一座城市的文化态度,只局限于剩下一座光秃秃的古建筑,意义何在!
历史藏在细节里,刻在一砖一瓦上。那些用一张图纸复制来的“古城”,好听的叫“仿古”,不好听就叫“赝品”。城市文化就在“发展与保护”的摇摆里跌跌撞撞。如果我们的后人,必须到博物馆中去寻找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我们何以向历史交代!这一点,聊城想清楚了吗,其它类似的城市想清楚了吗!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3-03-13 16:01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引用 哈维harvey 于 2023-03-13 13:23:22 发表的回复
立新版主是考古专家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23-03-15 21:16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引用 爱回忆的小亿 于 2023-03-15 09:55:14 发表的回复
聊城的前世今生 被你讲述的明明白白的 打字不易 辛苦辛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