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欧蓝德论坛 >  泉州纪行(7)---泉州“开元寺”

发表于 2023-03-03 12:05    IP属地:未知

查看 8171 | 回复 50
泉州纪行(7)---泉州“开元寺”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弘一法师在泉州开元寺留下一幅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
        到开元寺的当天恰好是农历二十六,是泉州的“勤佛日”,人山人海,想拍一张满意的照片成为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勤佛”是闽南的宗教民俗之一,泉州开元寺因独特的勤佛形式规制,自古以来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膜拜。
        事先我们确实不知道,功课没有做好,惭愧!
        事后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缘分!
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 天王殿 )、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 藏经阁 。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 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米,重檐歇山顶 ,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 、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 、 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 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 ,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 ,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然挺立至今,成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
本帖有盗图。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宝来1.6 MK4 低碳修复空滤盒...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