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7-04 21:43 IP属地:未知
查看 97.5W | 回复 29
开着大白访古寺 探寻大悲胜境
之前记得这里山门紧闭,它像是一个存放在那里的一个历史文物。大概从这几年开始吧,崇善寺香火逐步旺盛起来,但是与现在比较,那时还是冷清,冷清之中透着佛门特有的清净。今天有缘,去了趟这里,相比之前的印象全然改变, 崇善寺,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据寺内木匾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为荐其母高皇后,启奏明太祖,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历时八载,至洪武二十四年竣工,名为崇善禅寺,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 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现存的崇善寺占地约3000平方米,有山门、钟鼓楼、大悲殿等主要建筑。

有大白的日子更愿意出去走走,看不同的景,遇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大白给我的不止是代步工具,更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为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开启了一扇门

外观设计大气稳重,就像一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稳重端庄有力成熟

较高的离地间隙,偶尔上个马路牙子啥的都不是啥大问题,相当轻松

现在每逢初一、十五的,来寺庙的香客就会增多。

佛教寺庙是道场,出家人要弘法,俗家信众,要来许愿,要来还原。

这个就是千百年来国人的文化形式之一,大家在这里找到了心里的归宿,求得了心里的平衡。

崇善寺就在五一路拐过弯后的小巷子里。这个小巷子就叫崇善寺街,门牌号是9号。

这样看,大白的车身很大又协调优雅,保障了内部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外,又保障了外观的美观性

红墙宁静肃穆

初看寺庙的山门并不雄伟,但是它却有非凡的来历。

山门为无梁密檐式,绿琉璃瓦覆顶,面阔三间,辟三门,中门额书“大悲胜境”,左门额书“宗唐遗址”,右门额书“晋源神景”。山门口的这对儿铁狮子,狮子表情丰富、造型独特,是明代的物件。

沿着花间甬道即达大悲殿,雄伟壮观,宏大沉稳。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

我很喜欢老建筑,有时候会有很奇怪的念头产生,想闻闻潮湿的气味。现在,一看到老建筑,潮湿的样子,却有一种亲切感。

如果有闲暇的时间,在这里,你围着大殿外转一个圈儿,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沧桑了。

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琉璃瓦盖顶,玲珑剔透。

在大悲殿前设置了香炉,供信众焚香,所以烟雾缭绕,香客云集。

崇善寺不大,走马观花游玩,也就是一个小时,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就都能看完,但是你要了解它,认识它,那可是要做功课,而且要多来几次的。

走出寺庙后,又是一片人间烟火了。

这两个东西门洞,不也是佛家修行讲得进得去、出得来,寻着如来藏,生起菩提心的开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