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8-11 00:48 IP属地:未知
查看 39.7W | 回复 0
画虎不成反类犬:造谣罪犯吕枫韵的卡鲁塞尔宫地摊之旅
袁劲梅造假造谣公开信幕后主使,造谣恶婊吕枫韵画虎不成反类犬,去年底,为避风头,做贼心虚,在卡鲁塞尔宫摆起了地摊,卡鲁塞尔宫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要从"中国艺术家巴黎卢浮宫之殇"说起。
第一篇:中国艺术家的卢浮宫情结,卢浮宫的幻想被打破不是坏事
作者:黄冠杰
来源:欧洲时报网
巴黎卢浮宫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解不开的情结。未成名的人希望借卢浮宫的招牌炒作自己,已经成名的人也想借这个牌子提高身价。然而这些人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真正懂艺术的人欣赏的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非展出的地点。黄冠杰近日撰写了“中国艺术家巴黎卢浮宫之殇”一文,文章如下:
应《中国周刊》之约,我写了篇随笔,借一位画家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展览抱怨上当的事来探讨中国艺术家的卢浮宫情结。等文章发出来,我一看题目吓了一大跳,敢情编辑把我的文章的题目《中国艺术家的卢浮宫情结》改成了《卢浮宫忽悠中国艺术家》。不知是编辑没看懂文章,还是故意为了吸引眼球,这一改和我文章的内容就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了。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有人拿卢浮宫忽悠世人,还真不该人家卢浮宫啥事。卢浮宫馆长曾多次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一再撇清卢浮宫博物馆和在卡鲁塞尔厅展览人的关系。我也就是就事论事。既不想指责策展人,也不是对艺术家落井下石。我的意思是你心知肚明就是个自己忽悠自己的事还抱怨啥呢?这事还惊动了法国国家美术沙龙主席米歇尔金,目前他正积极筹备在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一年一度的国际艺术展,他一方面向记者大诉连续16年办展的辛苦,介绍那些参加他的展览的著名艺术家,同时也痛惜由于一些办展的人不负责任,搞得卡鲁塞尔厅声名俱下,他也倍感压力。我不知道向他介绍我文章的人,是否介绍了文章的全部。好坏与地方没有关系,关键是看谁在那地儿。维也纳金色大厅从被人仰慕的艺术殿堂到目前在中国人的眼里声名狼藉,其实跟金色大厅也没多大关系。新年音乐会照常在那里举行,照样吸引世界的眼球,大家照样击节赞叹。
文章的起因是前不久,一些来自中国艺术家被组织在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展览,一位来自重庆的画家对记者苦诉其上当受骗了,自己的经理人缴纳了百万人民币的费用,却一点没有起到其宣传的效果。原来这位画家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企业家愿意投资包装推出他,正好这次展览的组织者的代理人找到他们,向其出示宣传册,证明已经举办数次,有法国政要和中国驻法大使馆官员出席,展览将在法国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这位企业家一听“卢浮宫”三个字,并没有弄清后边的展厅是在什么地方,认为这是个机会,在世界最高级的博物馆之一进行展览,和前辈大师比肩,是扬名的时机,就找到数位合伙人商量包装推出这个画家,并与代理者先行签订了展览合同,缴纳了百万人民币的展览费用。但是那些合伙人经过认真的研究和了解后,发现这个展览可能达不到目的,所以不愿意投资。这位企业家决定放弃,等找到代理者希望退还费用时,代理者拿出合同,说不但分文不能退,还须缴纳违约金。企业家无奈,只好找画家商量,希望画家拿出一部分作品顶这个费用。画家不愿意,就说不去这个展览了。代理者说不去同样要交罚金,不然你租了位置没有人不好看。企业家无奈,只好央求画家帮个忙来参加展览,画也不要了。画家只好“帮忙”来了。来后发现,比想象的还要坏。现在只有自认宰的份了。记者只好这样安慰他,上当的不光你自己,还有比你有名的人也被忽悠来了呢。
说实在话,人家费心费力帮你搞展览,你交个劳务费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毕竟是个商业展览。展览完了,你出不出名,挣没挣钱,跟展览组织者就没了关系,不像画廊,展览完了,卖出作品了还要抽取一部分中介费,利益共享。你交了钱,希望有个反响,起到些作用,也不是分外的要求。只是你交的费用是否与你的期望值成正比,这就是听天由命的事了。拿巴黎卢浮宫忽悠艺术家,艺术家自欺欺人忽悠国内的看客,这本就是周瑜打黄盖的事。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大家上网查一查就知道,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是卢浮宫管理委员会为解决卢浮宫博物馆经费不足,而特别开辟的一块商业中心,以商场和餐馆为主,希望借助卢浮宫人流的优势,发展商业,多挣些钱贴补卢浮宫博物馆的日常维护费用。这个厅另有单独的管理委员会。这个厅还留了一块地方,作为展览场所,这就是个商场,谁有钱就可以租下来,只要不违法,干啥都行。在这里展览,和你在街头咖啡馆或者某个空地搞展览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无法显示你作品的高低。如果没有人组织,也很少有人过来看展览。除了名字的前缀,和卢浮宫博物馆毛关系没有。卢浮宫博物馆也多次声明,在这里只收藏古典绘画和雕刻,从不收藏十九世纪以后的艺术作品,更不收藏远东艺术家的作品。以前也有过中国艺术家送了幅作品给卢浮宫的工作人员,就自称是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还找人大书特书,以致闹出世界性的笑话,被人鄙视。就这个问题,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多次接受记者访问说明,特别是中国的记者。事实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为一位华裔画家严培明举办过画展,叫“蒙娜丽莎的葬礼”,也是被称为第一位活着的画家在这里办展览的人。最近又邀请了中国画家曾梵志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进行对话,叫《从1830年至今》,将其对德拉克洛瓦作品的解读与理解表现出来。其实用脚趾头想一想就知道,如果是你的作品水平这么高,你还用得着交钱做展览么?人家不为挣钱,又不是艺术机构,又不是慈善机构,会帮你做展览?
巴黎卢浮宫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解不开的情结。未成名的人希望借卢浮宫的招牌炒作自己,已经成名的人也想借这个牌子提高身价。一位台胞告诉我,一位中国艺术家通过运作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搞了个展览,又想到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去做展览,遭到了斩钉截铁的拒绝。他还不死心,甚至托人找到了巴黎市长走后门,市长也告诉他不可能,并建议他可以租用香榭丽舍大街旁边的大王宫做展览。大王宫也不错,是一个专业展览场所,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开幕式也在这里举行的。艺术家还挺犟,说不行,就在卢浮宫,花多少钱都行。人家市长笑笑,花多少钱都不行。事实上,即使你花钱在卢浮宫做了展览,又能说明了什么呢?旅法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都没有在卢浮宫开过展览,作品还不是照样征服了世界?
中国艺术家总喜欢拿个场所说事,可是好端端的场所就被这些所谓的中国艺术家给弄砸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都是例子。这些年中国发达了,有些人也想拿外国的地方说个事,觉得就有了国际影响。现在这些国家的日子也过得艰难,也乐意拿些地方出来换些钱,但就是个地方,还真就抬高不了身价。真正靠实力才能进去的场所,人家的眼睛亮着呢。现在很多外国人也在和中国人的交流中学到了挣钱的门道,组织个协会,办个展览,还发个奖,不过这奖你得花大价钱买就是了。最后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我天真地想,那些收藏家都应该是有眼光、有鉴赏力、懂艺术的,不是靠装门面就能被忽悠的,买艺术品的人都是看中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这样那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疼痛就只能咽到肚子里了。
第二篇:欧洲时报:卢浮宫卡鲁塞尔厅金奖事件再追踪
【张弓按:今 年4月至今,纪实作家、独立评论家张弓本人先后撰写《卢浮宫从未邀请中国画家办展》及《卢浮宫近千国际大奖多给华人发》等两篇评论文章(原文标题见本人博 客),均由金羊网首发后引发国内外近千家网媒、报刊等媒体转载报道,但某些自媒体及微信公众平台转发时取掉原作者张弓名字,改为自己“创作“予以发表,其 中某些标题党为了夺人眼球,标题中出现“1000华人金奖”等具体字眼,或在文中随意猜测评论,删改张弓本人重要观点,加上自己观点,以期引起争议或关 注。为此纪实作家张弓从5月份起多次发表声明提醒转载本人文章者不要断章取义。在此原作者张弓再次提醒转载者:转载本人文章必须署原作者名,篡改标题或内 容时请"适度",但不要断章取义,过度篡改,否则,本人拒绝转载,并保留追究侵权的权利!
另,后来本人再次以《卢浮宫金奖再调查:在法国一个国际性的协会只有3个人》、《剥开制造卢浮宫金奖中国神秘代理商的画皮》、《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卢浮宫金奖是“巧克力”做的金奖》、《卢浮宫金奖是中国艺术家集体沦陷的标志》为题发表系列评论文章批评卢浮宫金奖现象,而下文中所提范业韬却把《欧洲时报》、法国中文网等媒体记者所采写的《人民大会堂的狂欢,MDA主席雷米访谈:卢浮宫金奖之谜揭密系列调查报告之二》、《SNBA对阵MDA,谁才是正宗?!卢浮宫金奖之谜揭密系列调查报告之一》等部分文章强扯为张弓本人撰写,在此声明,范氏之流这种不抠净眼屎就狂吠的强扯行为也是一种强加式被侵权行为】
(原标题:黄冠杰: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事件再追踪 来源:欧洲时报 时间: 2015-10-27 )
【欧洲时报】我写于差不多一年前的随笔《中国艺术家的卢浮宫情结》(被编辑改题为《卢浮宫忽悠中国艺术家》在《中国周刊》2014年12月刊刊发同时被发 到网上),以及我此后作为去年《欧洲时报》“年终专稿”在报上发表的《中国艺术家巴黎卢浮宫之殇》最近因法国一个美术协会的主席米歇尔金 (MichelKING)把写给我私人的一封探讨的法文信授意他中国的合伙人范JACKY(中文名字:范业韬)翻译成中文而公开发表,又让我的文章“火” 起来。翻译的中文中用了法文原文中并不存在的“邪恶”、“抹黑”等字眼,并鼓吹他们的展览“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画展”,“参加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展是画家的 终身荣誉”,并称这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唯一窗口”。既然是牵扯到我的公开信,而且每个与我见面的艺术圈的人士也无一例外谈起这件事,与我见不上面的人,也 千方百计打听我的联络方式,想和我一探究竟,我想我还是应该在此公开回应一下吧,免得大家牵肠挂肚。
其实,我写文章的目的我在发表的文中都已经开诚布公地说了,语言通俗易懂,说事直来直 去,也没有文字游戏,凡是稍通中文的人都不会产生歧义。我无意指责办展者,也不是批评卡鲁塞尔厅,而是指那些故意混淆视听、掩耳盗铃的人。我想安慰文中所 写的这位感觉上当受骗非***屈的画家朋友:你如果指望这样一场商业展览而让你的作品价值就“点石成金”,这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异想天开啊。记得刚发表时, 被各大网站、媒体转载,有的为博眼球还换了各种题目,有的杂志还就此做了些专题,有的电视台还就此事进行了电视辩论,确实这个话题着实火了一阵。自然,一 篇文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搞艺术的人看了觉得有拨乱反正之利,功夫要下在艺术本身上,搞商业的人则是看到了钱,直觉是砸了忽悠的饭碗。但实际上读者产 生什么样的联想,是读者的自由,责任其实不在我文章上的。
写信的米歇尔金,我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各种展览活动上见过几次,虽然算不上熟 人,但有过几次交谈,他说他也是画家,但作品我没见过。他的秘书长曾对我说年底他们组织年度展览,希望我能到时候去采访一下。年底前一段时间报社非常忙, 这样的艺术展览太多,又不是第一次搞,没有多少新意,只好说看看。去年11月,我回国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碰上《中国周刊》向我约稿,顺手写了发给他 们,文章是刊载在12月初的一期上。我没有看到原文,约稿的朋友在杂志印出来后拍了个照片发给我。如果不是这位金先生给我写信,我还真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 “火”了。
信就是大家看到的,金先生正组织展览,招展不理想,误认为我是在戳他的脊梁骨,他在文中 一再辩解,他收钱是为场地的租金和布展费用,不为挣钱,还向我爆料另外一个策展人布展时种种画面,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为他的展览正名。我当时很纳闷,我用 微信不久,一直是中文,他说是在“Wechat”上看到我的文章,不怕大家笑话,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但明白他是在说我写卡鲁塞尔厅的文章,我奇怪的是我 的文章是在中国的杂志上用中文发表的,他是如何看到的呢?怎么看懂的呢?显然他并没有明白我文章的真正意思。他直觉这人就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拿屎盆子 往自己头上扣的感觉。我是在手机的信箱里看到这封信的,收信时间是2014年12月7日下午4点,我回信的时间是晚上9点57,应该是在从办公室回家的路 上写的。只是草草随手写了几句,我写法语费劲,并没有字斟句酌。我当时认为他的来信,只不过给我压力让我去采访他的展览而已,也没有当回事。我告诉他我知 道你做的这个展览,就是想告诉他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个收费的商业展览而已。你收不收钱,收多少钱与我的文章没有关系。虽然他收法国艺术家仅是 450欧元左右一米展线,而收中国艺术家那里就成了1200欧元,再经过其中国代理商的层层加码,到参展艺术家那里就是数万人民币了。这些都没啥,法国这 些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收入不咋的,中国发展快,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也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不断暴涨,中国艺术家有钱嘛,就不能发扬一下国际主义精神支援支援人 家?自然对他在人家布展时他偷拍的照片我也没理。这还不是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的事?
现在,这位金先生把给我的私人信件作为公开信授意他的中国代理商通过曲解法文原意翻译公 布出来,无非是希望通过对我文章的痛斥为自己的展览张目,从而为自己招揽生意。但是可能事与愿违了。艺术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展览这样像小商小贩一样摆 摊子出来叫卖,能是个“参展一次终身荣誉”的展览吗?如果是那么高大上的展览,大家还不挤破了脑袋抢着来,还用你站出来撕下脸皮指手画脚吗?像批发商一 样,花钱就能办展览的事,能是多大的事?可叹的是有些人不是缺乏自知之明,就是鬼迷心窍。我从没有听说过中国全国美展的组织者到处去招商的,相反大家都对 参加这个展览诚惶诚恐的。
卡鲁塞尔厅是什么地方,卢浮宫官方网站上写得很清楚,现在也有中文网站,非常一目了然。 上网查一下就知道。这儿就是为了让卢浮宫博物馆地下藏厅有个喘气的地方,然后聘请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玻璃金字塔,而在其入口处建了个多种经营的地下商 场。包括剧场、对外展馆、卢浮宫文化学校、商业长廊和世界餐厅。卢浮宫既是卢浮宫博物馆约定俗称的缩写,也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除了博物馆,还有宾馆、咖 啡厅、小卖部等也冠以“卢浮宫”名。卡鲁塞尔展览厅是卢浮宫的外围部分,其名称使用也有规定,“卢浮宫对使用卡鲁塞尔展馆的规定是:文字上不可以单独使用 卢浮宫,必须和卡鲁塞尔联用,否则就是侵权。”正像他们也承认的那样:“事实上,卡鲁塞尔展馆就是个展览的地方,它不是博物馆,与巴黎的其它展览场地没有 区别,只不过是沾卢浮宫古老城墙的一点光而具有历史感,因场地租金昂贵而显得豪华而已。”既然是展厅,当然谁租都一样,并不能说你租下来搞个展览就高大 上,就是“终身荣誉”,人家租下来做展览就是“山寨”。无论是谁,遵从展地的规定,做个展览,既没有大不了的,也不是个终身耻辱。那些耻辱的是践踏了使用 规定、拉大旗作虎皮的人;是那些想往自己脸上贴金,但画虎不成反类犬,把自己作弄成了小丑的人。
中法艺术交流源远流长。远了不说,近代就有徐悲鸿、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得益于中法 艺术交流而成就的大师。中法1964年建交以后,至今也跨过50多个年头,其中文化艺术的交流最为频繁。且不说2003-2004年,中法开展了轰轰烈烈 的文化年,将中法文化交流常态化、深入化,就在去年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进行了800多场庆祝活动,其中一大半是文化艺术活动。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 的中法艺术交流成群结队,可以说没有一天停歇。仅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一年就举办300多场艺术交流活动。去年3月,***主席访法,更与法国总统奥朗德 商定将人文交流纳入高级别对话机制,成为与中法财金对话机制、战略对话机制同等的中法双边关系三大支柱之一。这么轰轰烈烈的中法交流竟然有人视而不见,还 称自己的展览是“唯一的窗口”,这不是一个笑话吗?
在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事实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展览。像法国文化部、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每 年11月都在这里举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文化部长每年都出席展会,活动搞得蛮好。参展对象主要是各国艺术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品等,大家相互交流、鉴 证,互相促进,近年来也夹杂了些艺术家的现代艺术品。就在这几天,卢浮宫“购买的艺术”巴黎艺术交易会就要在卡鲁塞尔厅举行。这个展览分春秋两季,国内也 有人把它翻译成“卢浮宫秋季(春季)艺术博览会”,就是包括各大奢侈品牌在内的一起展示自己的展品,说明这不仅仅是一件消费品,还是有艺术功能的。中国也 有不少组织者在此进行了成功的展览。如今年2月份,新华通讯社巴黎分社就和巴黎一区区政府、卢浮宫卡鲁塞尔雇主协会联合推出了“中国梦--1900至 2014年人民生活与社会变迁”图片展,展览直称“在卢浮宫地下商廊开展”,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新闻参赞吴小俊、巴黎一区区长让-法朗索瓦勒加雷等中法两 国嘉宾共4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为期一个月的展期,吸引了150余万人次观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也曾在2012年10月底成功组织 “中法文化艺术沙龙”,举行了《罗虹油画作品展》、《梁岩水墨肖像画展》、《董平先生的电影传奇》等展览,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的孔泉前往观看了罗虹与梁岩的 作品,并对艺术家的成就给予赞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其发布的消息中总结这次展览成功的原因时表示:“首先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法中文化艺术中心的协 调下,直接向VIPARIS展览集团包下了两个大的展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过去中国艺术家参展的方式往往是某家公司仅租用一个展厅,然后招展。参展 艺术家多达几十名,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艺术家只要付费或向组织方赠送作品便均可参加,形成了油画、国画、书法齐上阵,给人留下杂乱无章的印象。而此次则由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主导,确定了场地之后,选择高水准艺术家参展,并制定了'高水平、高融入'的展览目标”。不是拿场地来忽悠,而是重在展示其艺术成就,这 就用得其所。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画展或是艺术展的组织者,不管抱有什么目的,采取何种形式,都在客 观上促进了中法艺术的民间交流。毋庸置疑,随着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这个交流也有越来越产业化的趋势。既然是产业,就有人吃这碗饭,有人想 凭本事吃饭,也有人想发意外之财。在巴黎参加一个活动,看着眼熟的,十个有八个要告诉你自己是搞艺术交流的。这和中国的股民的心态差不多,扑进去,有一夜 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神话,也有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被逼跳楼的现实。过去,中国有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传统,凡是外来的就是高水平的,所以很多 流浪汉到中国被当成贵族,很多在自己国家无法实现的奇葩理想都在中国落了地,什么“阳具”大楼、坟墓礼堂等奇葩建筑遍地开花。这让很多“开窍”早的外国人 喜不自胜,感到中国人特别好忽悠,特别是艺术家和那些自诩是“大师”的人,很有些“钱多、人傻、速来”的景象。现在随着中国反腐的深入和进一步的改革开 放,人们的眼界也是越来越开阔,同时那些被吹大的艺术泡沫正一个个在破裂,那些被雅贿养大的超现实艺术市场也迎来了幻灭,有些推波助澜的人最终也是搬起石 头砸了自己的脚,曾经的辉煌徒成笑柄。而这些在我看来,对于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来说是福音,这有助于艺术回归本真。
法国是个自由的国家,被艺术家尊为艺术的天堂。为什么?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生长。 但再自由,艺术也得有个评价标准,法国有个法兰西艺术学院,是法国艺术界的权威机构,你说你艺术成就多高,多牛x,拿什么衡量呢?就看你是不是这个学院的 终身院士,属于绘画的就只有10个位置,死一个才递补一个。入选这个有点难,那还可以退一步做通讯院士。如果连通讯院士也不是,那也就别再妄称“大师”、 “泰斗”什么的了。但你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因为法国文化部每年都评选一批艺术和文学勋章的获得者。获得哪怕最低的骑士勋章,也是对你艺术成就 的官方肯定。如果这个再评选不进去,剩下的一切你就可以自便了。比如成立个什么美术、艺术协会,这和中国的作协、文联官办民间机构不同,只要有3个人就可 以到警察局去注册。这三个人就是要有个主席、秘书和财务。名字随意起,只要不与别人重名,没有有违宪章的词句,你叫国家协会、欧洲协会、世界协会、宇宙协 会都没人管你,名字越大也并不就代表你越有实力。法国这样的协会数以万计。协会做得好的,也有很有影响的。比如像那个奥林匹克委员会,像戛纳电影节组委 会,都把协会变成了一大产业。也有的协会就被联合***文组织纳为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这影响。有的协会很喜欢颁奖,弄出很多个金奖、银奖、铜 奖来,这在法国多的是,这就是个生活当中的乐子,你觉得喜欢就去乐一乐,不喜欢就让给你颁奖的人乐一乐。但如果你把这东西拿出去招摇,吓唬人,那就是为难 人家了。一个协会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不代表现在,法兰西艺术学院出了两位华裔院士,并不代表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都达到了院士的水平。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 个例,都是靠其独特性而存在的。一个协会的发展也一样。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敞开国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无论政府和民间都做了大量的工 作,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是谁也无法否定和抹杀的。文化艺术的交流是大家的事,不是哪个人、哪个组织可以垄断的。参与的人越多,越广泛,交流的范围就会 越宽广,交流的领域就会越深入,成果就会越丰硕。不管是谁,只要不是故意的坑蒙拐骗,活动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客观上都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吃一堑长一智。 你交了学费,可让自己长点记性,也帮助自己成长。一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协会,守住自己的本分和本真,别人忽悠不了你,你也别去忽悠别人,如此就不会添堵, 交流也更加顺畅,或许想挣钱的挣钱,想出名的出名,各得其所,实现“双赢”。如果拉开了架势如泼皮般骂街,就这点修养与德性,注定自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作者为欧洲时报记者 黄冠杰)
读后感:
很多国人不太了解国外有些冠冕堂皇的地方,其实是用于商业的,比如,该帖中提到的“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宫”!!!法国巴黎卢浮宫曾明文规定:任何个人及团体提到法国巴黎卢浮宫,不要把法国巴黎卢浮宫和卡鲁塞尔宫混为一谈,因为卡鲁塞尔宫就是划出的一个商业区!!!可是,国内不少14线手艺人想成名,就往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宫跑,在那摆个地摊,贴个金回来好忽悠父老乡亲!
去年年底,我们在网上揭发袁劲梅造假造谣案幕后主使是诽谤造谣犯罪分子吕粪韵时,若干周姓名人也同时遭到了各种网络攻击,如:著名作家周梅森老师、360CEO周鸿祎,这是吕老婊为了在我当事人面前以示淫威而进行的拙劣表演,呵呵,吕老婊的淫威那就是个臭屁,同时,造谣狗屎吕粪韵为了撇清与该犯罪事件的关系(做贼心虚),就跑到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摆了地摊,拉了些外国人合影以示证明样的,回来还骗华师大老校长章开沅,哈哈~,吕婊的骗子本色一览无余,能骗一个是一个,完全已经到了老不要脸的地步!!吕粪韵这个14线丑陋的手艺人,跑到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摆个地摊,国内不少媒体还进行了报道,请问吕老婊到底是个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值得各路媒体这样报道,解释得通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吕老婊在国内媒体有自己的关系网。这也正好说明了,造谣老恶婊吕枫韵具有在网上大肆对我当事人实施网络暴力的犯罪条件!!!
为什么我当事人一看美狗袁劲梅的造假公开信就意识到它在造谣呢,因为这不是吕粪韵诽谤造谣犯罪团伙第一次这样犯罪!!早在2016年7月(证据显示袁老婊的公开信也是在2017年7月在网上流传的,因为我当事人是出生在7月),我当事人就在网上看到人民日报王慧敏写的一篇《想起那个叫霞的同学》(取了我当事人名字里的一个字),文中的很多内容来自吕粪韵诽谤犯罪团伙在线下对我当事人的诋毁污蔑,引起我当事人高度警觉。更巧是这个王慧敏的王八狗还是吕粪韵的河南老乡,在武汉读过书。呵呵, 吕粪韵这个心胸狭隘,心理变态,恬不知耻的臭肉老弃妇,为了坑人害人子弟也是到了病态的地步!
所以说,不是我当事人不以德报怨,它个吕老婊有什么可怨的啊?人家在华师大读书的四年,一没有欠它钱,二没有麻烦过她,没欠它任何人情。早在我当事人没有去华师大读书之前,它还多次找我当事人的亲戚看病治病,它个老婊子到底怨什么啊?就是某集团当年采用了我当事人的广告设计,设计陈述的那天,它一定要跟过去听,原来就是想顺手牵羊,渔翁得利的,后来那个企业没有找它个老婊做设计啥!就这。十八年前,吕老婊也是类似卑鄙的手段这样加害我当事人,我当事人没说什么,以德报怨,呵呵,十八年后,这条阴险、卑鄙的毒蛇不又在线上线下兴风作浪,继续坑人害人吗?所以,以德报怨对一条阴险的毒蛇来说是多余的。虽然,那时不久之后,它个老婊被她老公踢,它生的那个不学无术的苕儿子,高考两次失利,上个学被富二代追得打,这些都是它恶有恶报!!直到现在,令人轻蔑的是它的爪牙和眼线们还在我当事人的新单位继续放风造谣,企图再次陷害我当事人,就是没得逞。
各位,像吕粪韵这样的狭隘、变态、卑鄙、无耻的毒蛇,它不去死或者不把它绳之以法,它是要害你一辈子的。吕粪韵,这个臭肉恶老婊,它活着的这些年,哪里又活得像个人哟。
各位,有空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下王慧敏写的这篇烂文《想起那个叫霞的同学》和袁劲梅造假造谣的公开信内容,会发现它们这些造谣狗屎胡编乱造的一些内容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呵呵~,袁劲梅还有脸大谈抄袭,它个老婊子就是不要脸。很多事情所谓巧合,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对于吕姓、王姓和袁姓这些造谣诽谤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码字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无耻犯罪行为,我们予以轻蔑。为了还社会及网络一片正气,对网络暴力等造谣害人的犯罪行为,从我们做起!坚决“将它绳之以法”!
以下附吕枫韵的河南老乡王慧敏写的疑似造谣攻击性烂文《想起那个叫霞的同学》
人民日报凭栏处:想起那个叫霞的同学
王慧敏
一个转笔刀,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直到现在,我都替这个叫霞的同学惋惜。
霞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这是个很文静的姑娘,穿得干干净净,学习也好,在我们班第一批加入了“红小兵”。
三年级上学期,班上出了这么一档事:一个叫苗红的同学,暑假从上海归来,带回了一个有摇把的转笔刀。这可把我们稀奇坏了——因为当时的转笔刀,大都是那种一块橡皮大小、边侧一个小孔、靠手捻动铅笔旋转的那种。一下课,大家就都围着苗红“尝新鲜”。苗红自然是非常骄傲。
但有一天下课,苗红突然哇哇大哭起来,说转笔刀不见了。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放学后,班主任把大家留了下来,讲了一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做人道理,勒令偷了转笔刀的同学主动交出来,否则将严惩不贷。看没有效果,便让班干部挨个搜。结果,从霞的书包里搜出了那个转笔刀。
大家都很意外!
霞起初矢口否认,说一定是别人塞进她的书包里的。可人赃俱获,不由得她不承认。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了她,让她写检查,并在第二天上课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
她念检查时的场景我还有印象:从头到尾在哭,浑身颤抖,似乎马上会瘫倒。
此后,班上无论谁再丢了东西,大家首先就想到了霞,她成了重点“过筛子”的对象。随着过“筛子”次数越来越多,霞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本爱干净的她,邋里邋遢起来;性子也越来越泼,满嘴脏话,后来竟敢和男同学打架。
中学没毕业,她就辍学了。我上高二那年,学校的化学实验室被盗。案破后,公安人员带嫌犯来学校指认现场。为首的竟是她。她浑不吝地冲我们做着鬼脸。
此后传来有关她的消息,总是和小偷小摸连在一起。
岁月流转,大家都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这个不着调的同学,早就淡出了我的记忆。有一年春节,几个中学同学聚会,谈起年少时的孟浪事,一个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重要机构工作的男同学说,其实那个转笔刀是他拿的。老师要追查时,他吓坏了,偷偷塞进了同桌霞的书包。
当时,我恨不得扇这个同学一嘴巴!如果没有转笔刀这件事,霞一定会和我们一样上了大学、有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霞,让我想到了人的尊严问题。尊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权利被尊重。心理学家认为,就价值取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尊严,它比金钱、地位甚至生命都更重要。因为尊严是立身社会的精神支撑,是一个人能够走多远的前提。当尊严被尊重时,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才活得体面。而一旦尊严丧失,就如同脊柱折断,想站立而无力;当行为不被人们肯定时,就会破罐子破摔,做事、做人就没有底线了……“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其实,不光是人,连动物也有尊严。我读过这么一篇文章:
一条叫黑子的军犬能力超拔,屡立奇功。一天,军犬训导员突发奇想,想测试它受到委屈时会有什么反应。
他找来了十几个战士,让大家站成一排,然后让其中的一位去营房“偷”了一件东西藏起来,再站回队伍中。完成这一切后,他牵来黑子“破案”。
黑子很快就把“小偷”找了出来。
可训导员说找错了,让它再去找。黑子又迅速找出了“小偷”。训导员依然否定。如此再三,黑子便越来越不自信,可怜巴巴揣摩着训导员的眼色……最后,按照训导员的眼色把停在身边的那个人叼了出来——这当然是错的。
这个玩笑的可怕后果是:当黑子明白这是一场骗局后,几大滴热泪流了出来。此后,它不吃不喝,神情委顿,不再信任任何人。没办法,只好让它退役。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4日 18 版)
(注:该烂文中提到的卷笔刀事件就是在隐射十八年前给企业做设计那件事,文中提到的“霞”就是暗指我当事人,文中提到的栽脏“霞”的配角“苗红”指的我当事人的大学同学王8君,这个华师大校医院王会计的女儿,当年考华师大本科是没有考上的,而是利用它华师子弟这样的关系,开后门,交了2万元钱上的学,后来,考研成绩差到不敢提,然,它还是读了华师大的研(成绩很差,又校仿本科阶段花钱走关系读的研,呵呵)2005年考华师的博士研究生挂羊头卖狗肉至今未毕业,算是华师大的老关系户啦!王8君绝对是靠买办文凭起家,发家上位典型的投机分子。有这样不要脸的吗?提升学历,次次可以在一个学校走后门进行买办暗交易的,够黑啊!它就是个买办文凭的惯偷!当年,它为了拿奖,在为企业做设计的过程中,曾自己别有用心地提出要把它用数学求和符号和百事可乐原标识拼凑起来的的图形放上到我当事人的广告设计上去,这个设计的印刷品由我当事人保留至今,以作该案证据,后来,该集团也没有采用它这个文不对题的图形。为这个事,当时还和吕老婊一起在人前人后造我当事人的谣。)
嗯,尊严!做人!那就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做人的尊严!好好教育下吕枫韵、王八狗和袁劲梅这些卑鄙阴险,恬不知耻,倚老卖老的婊子杂种们如何做人!就当是为民除害,因为纵容它们这些冠冕堂皇的下贱杂种今天用这种卑鄙手段害人而不得到教训的话,明天它们还会用这样卑鄙阴险的手段去害其他人!
默许犯罪也是一种犯罪!!!这不是格局问题,是是非问题。
还霞一个公道!还霞一个公道!还霞一个公道!
霞,这些年自律自爱,一直清清白白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不争不抢,无奈命运多舛,遇到不少坏人,也遇到不少好心人,为了对得住这些曾经和正在帮助她的好心人们,过好每一天,今后,无论面对怎样黑暗势力的陷害和不公的命运,她都不会退缩畏惧,一定会抗争到底!!!

造假造谣老狗袁劲梅在雨花杂志社发表该烂文时也是7月份

雨花杂志社发表该文称是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搞得好像是袁劲梅信里说的都是真的样,雨花杂志社也被它忽悠了,其实,袁老狗就是放了个响屁!

有媒体在去年12月19日故意把画皮老妖吕枫韵在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宫(商业区)摆地摊的事,偷换了下概念,说它在法国卢浮宫摆摊设点,就吕老婊这种14线手艺、知名度和烂德行,人家法国卢浮宫看得上它??像吕老婊这样一个14线的丑陋东西,值得各路媒体这样报道,解释得通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吕老婊在国内媒体有自己的关系网。这也正好说明了,造谣老恶婊吕枫韵具有在网上大肆对我当事人实施网络暴力的犯罪条件!!!

袁劲梅,你确实要学学怎么做人!呵呵满嘴谎言的无耻老狗,鄙视你!

造谣诽谤变态犯罪分子、丑陋、卑鄙、无耻、狭隘、变态的臭肉老弃妇——吕枫韵 满嘴谎言的无耻老狗,鄙视你!
[
本帖最后由 xuser12315301 于 2018-8-27 08: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