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的语文老师叫我写人生中的第一篇家乡,但那时的我不知道“家乡”二字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我是龙猫同学的三儿,江苏兴化人。在历史上算是郑板桥的老乡吧。郑先生是市里人而我并非。我于1998年出生于兴化下辖的古镇——沙沟。此行我们去了那里,因为那里的油菜花正在肆无忌惮的绽放着。
开上我的小白:东风标致301,从南通出发大概二百七十公里,小白的驾驶体验并算不上好,1.6L自吸发动机,暴力驾驶是不可能的,温柔一点对待他,他便会给你能力以内的回应。回去那天风有点大,1.3吨的车身高速不打飘,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沿着G15一路向北开去转启扬高速没一会便是一条新修的高速——阜兴泰高速。因为不用过长江,所以一路高速并不会堵,速度100迈,不到三小时便到了。油耗还算可观,没有激动驾驶的情况下百公里六个油不到。
兴化是泰州市最北边的一个下辖市,沙沟也是兴化最北边的一个小镇。小镇也曾因水运名胜一时,随着人类的发展,水运反倒是最慢的了,也因为此小镇一没落就是一千年。
刚进入兴化境内,便是满眼金黄。出发那天的太阳并不是那么的刺眼,微风吹拂着柳枝,高速两旁的红黄绿相辉照应的出现在视野里,让人忍不住要拉下车窗,吸一口这自然的空气,可是高速上开窗除了呼啸的风声以及汽车的尾气,其他什么也没有。
镇西有个叫高桂村的小村落,我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前20年。虽近乡情怯,可这踩油门的力度不小反增啊。当然作为中国的吉普赛是肯定不会去超速的。过了桥便是我家的小屋子。
妈妈的厨艺在村落里是小有名气的,比起厨艺,妈妈的热情也是远近闻名的,厨艺与热情的碰撞便是猫哥眼前这一桌丰盛的美食,这让猫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得已用不吃晚饭这种方式去维持自己曼妙的身姿。
村子里的地相对来说是奢侈的,每家都有一个小庭院,院子里有盆栽,也会有人在庭院里种树。村里人的生活也是奢侈的,每天早晨起来在一片片菜花的河边洗着三两件衣服,看见隔壁的邻居问一声好,嘘寒问暖面带笑容。
一片旷野,加之蔚蓝的天,配上几点黄,在添上几片绿,这便也是这块土地上的质朴。路过一条被油菜花包围的小道时,我对猫哥讲:“你闻得见这菜花香嘛,我们村子祖上就说闻得到花香的小孩是聪明的。”猫哥很诗意的去尝试了一下,可是他什么都没有闻到。显然祖上说的话是杜撰的,但谁更聪明这件事却值得细细探讨。
兴化地形属里下河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了能对得起这个称谓,水自然是少不了的了。记得早年间村里很少修路,便是因为这水,我对猫哥说这里每个两三公里便是要造一座桥。
哪怕是在小的河,乡亲们也不愿意填了造路,河流是这片蓝天下人们的“母亲”,他们靠着她去灌溉,靠着她去养育那些刚出生的小鱼苗以及荷花。
家门口便是一条河,我站在船上,猫哥站在岸上,我苦口婆心的邀请他上船,可他似乎怕这水覆了舟。我伫立船头,这条水泥制的小船是父辈小时候的记忆,在那个刚结束的动荡的年代里,他们也曾坐在船头,脱了鞋,用稚嫩的脚去撕开河流。
钓鱼曾是一件为了填饱肚子的事情,但现在肚子填饱了钓鱼就变成了一种娱乐项目了。这种乐趣却也区别于城市里的喧嚣,执一鱼竿,坐一下午,若是这个下午恰巧赶上了风和日丽,那心情也会豁达许多。
城市有城市的繁华,村落有村落的静谧,国土地大物博,除了那些知名于各大旅游app上的景区,很多不知名的小地方也存在朴实的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遗忘了那些年代留下的纯真。若是闲暇,试着去那些离城市远些的地方走走,这些地方的小卖部还不支持扫码支付,并不是因为思想与经济的落后,而是这片蔚蓝的天空下实在参不得一丝的喧嚣。
三月的烟雨已经蔓延到了四月份,天公不作美,昨天刚到兴化,第二天就开始下雨。猫哥在家里看了一天的书,终于在第三天编了个剪头发的借口去镇上逛逛。
书上说这是一座千年古镇,将近2200年的历史,也确实如我所见。
古镇的表现手法一般都很常见,除了建筑,便是历史。历史的沉淀却也与地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沙沟的地理位置在现代来说是很不好的,它处于江苏省的最中间,也就是说要是将地图交叉对折,中间那个交叉点若不是沙沟也必定是沙沟周边。两千多年前这里是片芦苇荡,因其为里下河的地理位置,后来百姓为了逃避战乱,躲于此处。可谓世外桃园,水路交错,郭城湖,射阳湖,大纵湖,三湖交错。水多鱼便多。渔文化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几千年来,捕鱼的人变了,可捕鱼这件事却一直在做着。
这便是鱼市口的一条街,街边小狗露着虔诚的微笑看着我们,烧着太阳,以前这便是做一些关于鱼的生意的。古风到今天也没有消退。老街的主街是后来修建的这种金钱堆古风我并不喜欢,甚至还有点反感。往前走几步会看见一个牌坊——进士坊,顾名思义,可见在那个年代里,镇子里出了一个进士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啊。从这个牌坊下穿过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街啊,青石板的老路,纵横交错的巷口,若非生活了很久的人,绝对会迷路在这曲曲折折的拐角之中。
我记得这里面有一家上了年头的电影院,听朋友说这些年被拆掉了,它临走我都没能去看他最后一眼,在这青石板的老路上有许多古建筑,比如,明清厕所,程家大院,苏中学校遗址。
穿过这些建筑中,走到镇北,便是大师禅林,一座从唐朝便存在于此的庙宇。
庙内有一颗菩提树,存于世间八百余年,如今世间也只有三颗这种高龄大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的人嘴上说着随缘随心,可却每天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
与上海城隍庙比起来,大师禅林的规模并不算大。寺院并不热闹,我想佛祖也喜欢这样的清幽吧,寺院内的僧人很热心的为我们介绍了这颗树,虽然他也知道我是本地人。下面附几张清幽照,大家请体验一下吧:
还是忍不住想提一句庙门口的这座桥,这座桥名叫虹桥。我知道很多地方都有虹桥,但是这座桥除了年代久远之外,还记载了一件很沉重的事情。小时候总听长辈说起,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这桥旁活活的烧死了一个排的中国士兵。历史深重。请看后代三位沉重的桥面留影。
旅行的意义何在? 眼见广阔无垠的大西北确实会让人心生敬畏,可生活中处处皆有美的存在啊。我想旅行的意义便是去发现生活中发现不了的美,然后以此来慰藉自己那颗压抑许久的心。细腻古镇虽不及大西北那么震撼人心,但却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你的心境。
[
本帖最后由 龙猫少年行 于 2018-4-25 11:37 编辑 ]